传统美食里“爱”的传承

若水

<p>传承传统美食</p><p>也是对母爱的一种诠释</p><p><br></p><p>小时,逢年过节,外婆做年糕,</p><p>我们这些小馋猫们总是抢着给外婆打下手,小伙伴们最热爱的一项任务就是用石头盅打花生馅儿。</p><p><br></p><p>因为好玩又好吃,一边敲一边偷吃,浓浓的花生味扑鼻而来,那种幸福满足的快乐深深烙印在脑海里……</p><p><br></p><p>后来,外婆年纪大了,也少做年糕了,也少了许多年味。再后来,嫁人了,我的婆婆也是做年糕的一把好手,每当过年回婆家做年糕,我最热爱帮忙的依然是这个,只是这时候物质生活再不匮乏了,不再嘴馋年糕馅了,而是想念童年那份快乐和幸福。</p><p><br></p><p>为了给孩子分享爱和快乐,传统美食和习俗必不可少。只是因为快节奏的生活模式,追求简单,快速效率,在材料和味道方面总是比传统工艺做出来的美食逊色许多。</p><p><br></p><p>就好比说米粉吧,在大城市都是现成买的米粉。而记得以前,做年糕的米粉的大米和糯米从比例—挑选—浸泡—加工碾成米粉,这些都得提前几天准备。</p><p><br></p><p>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每年我都是在镇里的外婆家过年。过年前几天,准备做年糕了,外婆提前一天浸泡了两大桶粘米和糯米,第二天凌晨四五点就叫我和大表妹两个人一起把两桶米用匾担抬到镇里唯一的一家米粉加工点排队碾米粉。</p><p><br></p><p>现在回想起这些,真佩服那时候,小小年纪,弱小的肩膀,哪里来的力气抬着几十斤大米走走停停了几百米的路程?</p><p><br></p><p>如果不是对年糕美味的极度馋盼,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动力啊。可惜,多年以后,我们却再也找不回这份期盼、动力的幸福感了。</p><p><br></p><p>还有年糕馅,花生,芝麻,椰丝,冬瓜糖,红枣,…等等都要提前挑选购买备用,包年糕的叶子也是品种多样化,大树菠萝叶,白菜叶,芭蕉叶,还有类似包粽子的芦苇叶……因此,各家的手艺和经济条件不同,年糕的形状,味道也各有风情。</p><p><br></p><p>过年走亲戚,大家也喜欢互赠自家做的年糕,作为一种爱和幸福的分享,喜气欢快的日子历历在目……</p><p><br></p><p>现在年轻人大多外出求学工作生活并定居大城市,也因为一份乡愁而思念家乡的各种美食。</p><p><br></p><p>其实,都市里全国各地的美食何尝少过呢?我们执念的不过是过往的幸福时光,执着的不过是一种对岁月流逝的追念。</p><p><br></p><p>再次将老一辈的传统美食演绎给新生代的孩子,颇感欣慰的是,美食带来的幸福感依然如初,只是总觉比起从前,似乎少了点什么,也许是岁月的味道吧。毕竟,时光再也无法穿梭回去。</p><p><br></p><p>但,外婆对父母辈的爱,父母对我们的爱,这份浓浓的亲情是可以延续和传承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