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阿念

<h3>最是那一树的新绿,在点点晨光中, 我们青山小学数学教研团队奔赴农安,参加了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青年教师李娟、李巍、丁爽、赵更,由学校主任王威带领,仿佛背着所有后援团殷切的目光上了战场。</h3> <h3>李娟老师作为团队主讲,精心设计了教案,来来回回改了又改。团队成员也都绞尽脑汁、各尽其能。同年级的老师还专门留出这节课不讲,让我们的团队在实践中交流研讨,争取做到最好。</h3> <h3>这是我们的后援团,忙前忙后帮我们听课,陪我们会课,讨论是积极而激烈的,最后一起敲定了“如何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主题。学校里许多领导也给予了许多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去参赛了,后援团又都像春夜的喜雨,默默忙起了各自的事。</h3> <h3>5月7日,是我们团队比赛的日子,有小城子小学,杨树林小学和我们青山小学这三方团队参加,用的是实验小学的孩子。我们团队的主讲教师——李娟,就这样上了台,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数学五年级下 “ 邮票的张数 ”,主要内容是用方程解决问题。</h3> <h3>评委准备就绪,老师准备就绪,学生准备就绪,课件准备就绪,当一切都OK,这节课开始!</h3> <h3>李娟老师在台上字字珠玑、挥洒自如,大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魄;转身就躬着腰板书,又全是甘为孺子牛的意味。</h3> <h3>我们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关键词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李娟老师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自己,反应快的孩子已经开始在交流想法了。后来有同学上讲台展示,也有同学可以给大家清楚地讲出自己的思路,教学目标圆满完成。</h3> <h3>瑕疵应该也是有的,我听一位优秀的老教师说过:“没有一节课会跟老师设想得一模一样,再优秀的课,讲出来也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大赛结束,我们团队并未夺冠,但是课上拍下来的孩子做的题,却是足够让授课的老师欣慰。</h3> <h3>李娟老师在反思性说课时,我碰到了丁爽老师的手,那紧张来的凉意让我更加懂得“我们是一个团队”的道理。王威主任低头沉思,李巍老师也在下面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五个人同一个心绪……</h3> <h3><font color="#010101">答辩的时候我们各列珠玑,时而客气,时而火药气。职业素养成全了我们,赞同的地方吸取,不赞同的地方沉思。你来我往地,也学到不少的东西。此时此刻比赛的结果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思考和收获,更是给我们此行丰盈了意义!</font></h3> <h3>后来李娟老师答辩,团队成员补充阐述,评委点评指导,一点儿点儿把我们这次行程推向了尾声。</h3> <h3>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个评委说的两段话。</h3><h3>关于建模:</h3><h3>刘玉和老师告诉我,教学中“建模”的过程不是某一个环节,这是误区。这种教学,应当是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的。</h3><h3><br></h3><h3>关于数学的课的价值:</h3><h3>教研室“王锋”主任说:</h3><h3>它的关键意义在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h3><h3><br></h3><h3><br></h3> <h3>还看到了其他学校优秀的青年教师,我们不禁拿自己和他们对比。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排除了闭门造车,眼界一开阔,思维就更活泛,完美地应了那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h3> <h3>安排完后续事宜我们团队合了影。回青山的路上主任跟我们详细地说了一下这次比赛好的地方和不完美之处。大家还讨论了许多我们切实有用的教育问题。</h3><h3><br></h3><h3>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确实感谢进修学校给我们搭起了这样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因为年轻,在教学中我们可能有些地方并不成熟,这让我们能够从中学习进步;同样,更是因为年轻,我们有得是机会,我们来日方长。</h3><h3><br></h3><h3><br></h3><h3>青山小学,我们努力成长,想与你一起望向朝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