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恩娘”与“低儿” 称呼的来历和含意 ――写在母亲节前夕

九天揽月

<h3>  土家族恩娘与低儿称呼的来历和含意</h3><div>    ——写在母亲节前夕</div><div>  湘北土家族子女对父母亲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极为特殊的称呼,在其他地方根本没有这种叫法,那就是叫母亲为“恩娘”,把父亲叫“低儿”。</div><div>  “恩娘”其实不是字面意思上的恩娘,而是叫母亲时的一种发音,是叫唤者以舌尖抵上腭,用鼻子发出来的声音,类似“恩娘”却不全是恩娘,但可引伸为“恩娘”。实际上这种叫法和初生牛犊叫喊的声音差不多。</div><div>  土家人为什么把妈妈、母亲叫恩娘呢?因为古时候女人生孩子是一件极为痛苦和“儿奔生来娘奔死”的危险事情。那时没有妇幼保健院、卫生院,也没有医院,女人生孩子大多靠有经验的接生婆或助产婆,实在没有接生婆的情况下,靠家里人“抱腰”硬“哽”出来,生孩子的时候轻的哼哼唧唧、重的疼得嗷嗷叫,生完孩子免不了呻吟着减压。人们不愿用不雅的说法描绘做母亲生孩子的痛苦,便借用小牛犊的叫声称呼母亲。后来有了文字,就演绎成“恩娘”了。这就是“恩娘”一词的来历。</div><div>  把父亲也就是爸爸叫“低儿”的不大流行,现在更是微乎其微基本上没有了,只留下了一句经典语言:“儿把父作马,父望子成龙”。实际上这是孩子小时候,父亲顶“夹马”的真实写照。父亲不管多么累,也不管额角上有没有汗,总是将孩子的两只小腿分别放在自己的两只肩膀上,孩子的小手则紧紧箍着父亲的额角“高高在上”。再高大魁梧的父亲让孩子骑在肩上,也比儿子低一截,理所当然的是“低儿”了。儿子在父亲肩膀上坐着犹如一座山,父亲再苦再累也顶着不放,这种无声的爱就是父爱,所以被称为“父爱如山”。</div><div>  当你懂得了把父亲叫“低儿”的来历和含意,谁还认为“低儿”的称呼是土得掉渣,对此满不在乎而不屑一顾呢?!</div> <h3>儿奔生时娘奔死,不做母亲怎知痛?</h3> <h3>香甜乳汁养大儿,儿大可知养育恩?</h3> <h3>滴滴乳汁血融成,养儿才知父母恩!</h3> <h3>人人都是恩娘养,自己长大做恩娘。</h3> <h3>儿把父作马,父望子成龙。</h3> <h3>母爱诚可贵,父爱亦如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