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

素手云筝

<h3>  其实写这篇文章我的内心是拒绝的,这就是为什么从苏州回来多日,迟迟没有动笔的原因,就像此刻,暮春的阳光透过窗棂静静地洒在地板上,屋外的一架蔷薇在风中传来阵阵清香,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任何的伤感都是一种罪过,我答应过父亲,是要快乐生活毎一天的。可是为什么这么久了,这么忍了,这么多简单的日子里,那种隐隐的痛不由分说的还在?早就该放下了不是吗?更何况就在数天前我已圆满完成了很久的一个愿望,或者就这样吧,允许自己有片刻的感伤,更多的时间里要努力而热忱的活着。生命本身就是沉重的,没有人可以轻松地活着,任何一种情感都是珍贵的,快乐是,悲伤也是。家庭相册里有几张我幼年时期的照片,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和父亲第一次回苏州在园林里照的,父亲在的时候没有问过他是哪个园子,近几年回苏州一直想在同样的地方再拍一张,可是一直未能如愿,苏州有那么多个园林,到哪里才能找到呢?直到去年母亲回苏州参加同学会,找到了当年为我拍照片的同学,也是父亲上大学时最好的朋友,才使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成为可能。</h3><h3> 谋划很久的事情其实只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个中午的时间,我和燕子就买了火车票、订了客栈,只等出发时刻的来临。五个小时后我们就躺在了自在客栈的榻榻米上,窗外一弯新月带着深深的笑意,白瓷杯里茶气氤氲,在姑苏的怀抱里我浅浅地睡去。夜半醒来,我不可遏制地思念父亲,这思念在寂静的夜里使我疯狂,有时候爱真的是一座牢笼,而我宁愿做个囚徒。</h3><h3> "即使在这个城市如今并没有我相识的任何一个亲人,但是却没有任何的陌生和疏离,我坚信一定有和我有着血脉相连的人生活在这座城市及附近水乡的某个角落,只缘于一个世纪前的那场可能的逃离,父亲弥留之际的那梦一样的呓语充满着对故土和亲人的眷恋,那些断断续续说出的愿望,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也许我穷尽一生也无法实现了。人生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同时也有着无尽的遗憾。而我,只想裹衣前行,穿越风雨,等待着明天的阳光洒在我身上。"这是我临行前写下的一段文字,却在来之后所有的疑惑都得到了迷之解答。</h3><h3><br /></h3> <h3>  客栈位于苏州老街上,往西走不远就是阊门,走在老巷子里,仿若隔世,却又有那么一份亲切和熟悉,直至后来和母亲说起时,才知道母亲祖上就是阊门一等一人家,孙氏家谱中讲到:孙家世籍姑苏,金阊人。元末明初,兵火战乱,世祖庆九公携全家驾船北迁,经溱潼镇往北三里,有十垛基,遂登岸,言道:"此地可以乐业,此地可以开基,此地可以统而裕后。"遂于此筑室,独自以姓命地名,曰孙家庄。我之前只知道溱潼的孙家庄是母亲的家乡,而这一次,冥冥中自有安排,毫无方向感,也从不看地图的我居然住在了阊门,这是我此行第一个奇迹。</h3><h3> 而从阊门出发,两边就是七里山塘,梦里江南,在丝丝细雨中,如诗如画,如泣如诉,我是归人啊……这条古运河是父亲和刘叔一起无数次走过的地方,当年的他们风华正茂,青春昂扬,一直沿 着这古运河走到位于姑苏城外,阳山之麓、运河之滨的浒墅关镇上的苏大。席慕容写道:"他们说生命就是周而复始 ,可是昙花不是 ,流水不是 ,少年在每一分秒的绽放与流动中 ,也从来不是 "。想起父亲在世时那种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好奇,真真像少年一样。</h3> <h3>  老街依然保留着旧时模样,依然人来人往,耳边传来吴侬软语,愰如隔世,一位阿婆拄着拐杖从老旧的门板中探出半个身子向门外张望,那小小的沧桑的身影像极了我的外婆⋯⋯</h3> <h3>  在约定的时间里我们到了西园,叔叔已在园内等我,虽然毫无印象却觉得亲切可依,他的笑容里依稀有父亲般的慈祥善良,我忍了忍眼睛里的泪水笑着问好,这一日的阳光甚好,阳光从香樟树叶的缝隙中投射下来,眯着眼睛仰望如一个个明亮摇晃着的光斑,愰惚若梦。我难道不是在梦里吗?时隔42年我再一次来到西园,那个在梦中无数次出现的亭子依然在湖心中静静的伫立着,依然是旧时模样,飞檐上有青苔和白鸽,檐下是风铃轻唱。叔叔围着亭子一周走了又走,终于确定当年他为我照像的地方,那里坐着几位写生的少年,说明来意,少年们起身把画架挪至一旁。我面对镜头,却一时间手足无措。坐下,微笑,能否像当初的那样?泪水刹那决堤,不可抑制。忽然听见一位少年说:天,怎么下雨了?方才感到一滴清凉的雨水滴在额前,我平复了一下心情,努力微笑感谢,起身,雨停了。只是两三分钟,我们又经历了一次奇迹,再看旁边的燕子和叔叔,他们也眼含泪花。叔叔后来给妈妈打电话说:老天都感动了,老天都落泪了。妈妈说:她爸爸也看到了,感知到了。是,他一直在,一直在我的生命里,我们永远都不曾分开,爱的人永远都不曾分离。</h3><h3> 人不是一点一点长大的,人是一瞬间长大的,而人生也是某些个瞬间组成的。现在的我很多事情转眼就忘记了,但是四十年前在这里,在这座亭子前,这棵玉兰花树下,我站在这里向着镜头微笑的那一刻,父亲又走过来,用手指轻轻梳理我额前的头发,而那个瞬间父亲手指的温度我今天依然清楚的记得,它仍停留在我的额头,我的心上,暖暖的,就像这无数个温暖的春天。</h3> <h3>  普里什文说:"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我们这些复杂的成年人回到童年去,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心里保持着童年,永远不要忘记它,并像树那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年幼的一轮枝叶总是生在树冠上的亮处,而树干是它的实力,这树干就是我们成年人。"四十年前的这些照片就是我打开童年大门的那把钥匙,看着它们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初春的早晨,玉兰树下,在父亲温暖目光地注视下,带着纯真的微笑注视着那个有些神秘的镜头。多奇妙啊,那个小小的匣子可以记录下来瞬间的光影,记录下这珍贵的童年影像,那些最明亮最稚嫩的叶子。</h3><h3> 当我回到客栈,把在西园拍的童年的照片和这次的照片合在一起做对比时,我笑了,并没有深刻的改变,还是清浅的笑,有一点点矜持和一点点甜。因为我的心还是当初的样子,还有远山、湖泊、平静的云朵。还没有被琐碎凡俗打败,有着庸常日子中的对理想的坚持,而且仍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女子。往往是一面流泪一面微笑,原谅自己,原谅一切。</h3> <h3>  拍完照片,叔叔惦记着家中患病的老伴儿匆匆离开。他是那么淳朴善良,在此后的几日一直事无俱细地联系我指导我,真想多陪伴他啊。生命果真是一种传承,你爱的人喜欢的你也喜欢,无论是物还是人。接下来的时光,我和燕子静静地在西园里游走,感受这佛院的那浓浓的禅意和清凉。心从回忆中醒来,眼前的一切是如此的明亮清朗。</h3><h3> 西园寺,别名戒幢律寺,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始名归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寺内五百罗汉堂为中国四大罗汉堂之一。也是苏州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僧侣众多,做为江南名刹,香火旺盛。香客络绎不绝,却极为安静,每个人虔诚地在众佛前许愿,神圣庄严。</h3><h3> 漫步在这一方佛家天地,树叶把明亮的光线过滤成斑驳阑珊的光影;古朴的建筑、栩栩如生的佛像雕塑肃穆而立,黄墙戒语触动人心,四百多年的古藤花期已过,唯留下虬枝盘根与盈盈绿叶,漫步其中,步步皆景,禅意自如。湖心亭匾额为"月照潭心",亭以曲桥贯通两岸,东面临水筑露台,台上有一古典厅堂,从镂空窗花处向内望去,有僧人和信徒在灯下抄经,灯影之下,那受戒的面容更添一份神秘和禅意。心中有佛,有执着的信仰想必是让人无比安定和幸福的事情。大厅内有一副很美的对联:"地拓三弓喜几净窗明柳眼花须齐掩映,塘开一鉴看鸢飞鱼跃天光云影共徘徊"。道尽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景色。</h3> <h3>  听说在西花园里的放生池里,有两只斑鼋,是世界上已知最常寿的动物,而且,这种背上有斑点的斑鼋全世界仅存三只,而西园寺小小的一个放生池里就有两只大鼋,一椭圆、一长圆,一名方方,一名圆圆。方方圆圆,在这一汪绿水中你们在哪里呢?圆圆来找你们来了,圆圆是父亲给起的小名,除了家人和发小很少有人知道,但却是我最喜欢的名字呢。没看到方方,圆圆,却看到池边有很多只乌龟在晒太阳,伸着脖子,一动不动的,龟背上也有着好看的花纹。</h3> <h3>  到了吃斋饭的时候了,僧人们陆续走进一间屋子,有悦耳的诵经声传出来,继之而来的是一片寂静,开始用斋了,这就是所谓的供养了,据说用餐结束前,要用开水冲洗饭钵中残余的米粒及油渍,并全部喝下。佛教认为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意思是说出家修行之人,每日所有一切用度,皆是出自世人的供养。哪怕只是施主供养的一粒米,在真修行人眼中,也如须弥大山一般珍贵!</h3> <h3>  午间,一年轻僧人在园中喂鸽,引来孩子和游人一起喂鸽,随着手的一起一落,鸽子们争先恐后地抢食,吃饱后又飞在大树上栖息,比起城市里的鸽舍、鸽笼,这美丽的园子,这繁茂的大树才是它们自由自在的家啊,这一世的安宁祥和,仿佛定格在这个画面,祈祷永远。</h3> <h3>  午饭后僧人们两两相伴在园中散步,一袭灰色僧袍,在黄墙黛瓦下,在古树名木中,悠然飘过,也是一道不同寻常的风景。</h3> <h3>  西园中偶遇一只很是威武霸气的小猫,她胖胖的肚皮几乎垂在地上,摸上去似乎是怀孕了,因此虽不怕人却还是带着一份警惕,眼神凌厉,住持笑着说要小心点儿。在寺院里安家,这小猫也是福气满满的了。</h3> <h3>  我和燕子从幼年时就在一起玩耍,父母常笑言是我家的三女儿,当我们望着在园内嬉戏奔跑的两个小女孩时,噢,她们多像当年的我们!多么纯真,多么无忧无虑啊……</h3> <h3>  不知不觉在西园里呆了很久,在我们离开时,一场雨又不由分说地来了,仿佛冥冥之中的一个挽留,西园,我还会回来的,我愿意化作西园这草丛中的一株小花,静静地开放,静静地守候,守护童年时的永恒的记忆,守护着这人生中所有的美好,岁岁荣枯,爱至天涯。</h3> <h3>  回汴后,我已投入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姑苏的一位老人却依然陷入深深的回忆,一天我又接到刘叔的信息,是一张照片,然后说,园园,我忘了告诉你,这家店是我和你父亲上学时时常去吃饭的老店,你该去那里吃饭的。天!我笑着落泪啊,我居然去过了,而且带回了那里做的父亲最爱吃的各种糕点准备上贡用的。往事一幕幕浮现,父亲从家乡回来时,用一个竹篮装着各式年糕是我童年记忆中最好吃的东西了。这是我姑苏之行的第三个奇迹。不枉此行,更希望不枉此生!</h3> <h3>菩萨畏因,众生畏果</h3><h3>因上努力,果上随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