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医疗后送文书是战时医疗后送机构记载和传递伤病情况及救治过程的制式文件资料,目前美军战现场使用的医疗文书主要有两种,一种称为野战医疗卡(FMC),另一种称为战术战伤救治卡(TCCCC),又分为2009和2013两个版本,尽管美军已研发了多种战场医疗信息系统用于传递伤病员医疗信息,但这两种纸质的战现场医疗文书在伊拉克及阿富汗战场仍被广大战现场急救人员使用。下面介绍一下这两种伤票的相关填写方法,以供参考。</h3><div>第一部分 课程培训</div> <h3>使用伤票的目的</h3><div>1.向专业医务人员提供伤员伤情及已实施治疗措施的关键信息</div><div>2.北约部队在战场前沿区域使用</div><div>3.填写指导有法语和英语两种语言</div><div>4.战场中任何一名接受处置伤员都必须使用伤票</div> <h3>野战医疗卡片簿</h3><div>1.卡片簿由10套野战医疗卡组成。每套包括一张原始卡片及悬挂所用的金属丝,一个保护套及一张可复写的表格。</div><div>2.医疗卡的正面需要填写伤员的ID,伤情及基本的描述及实施的治疗措施。</div> <h3>使用一张野战医疗卡</h3><div>野战医疗卡通常由战斗医护兵发起使用。不过,在没有医护兵实施救治的情况下,战斗救生员也可填写使用,或是在医护兵的指导下,填写使用野战医疗卡。</div> <h3>区域1</h3><div>1.姓名:填入伤员全名</div><div>2.军衔:填入伤员军衔的缩写</div><div>3.社会保障编号:一般情况下填写伤员社会保障编号。如果伤员是外籍军人,或战俘,输入相应的军队服务编号。非军人则空开不填</div><div>4.军事职业编码:填写伤员的军事职业专业编码或主要专业领域</div><div>5.性别:正确选择男性或女性</div><div>6.宗教:填写伤员的宗教信仰</div> <h3>区域3</h3><div>1.伤员属于普通战创伤,选择BC</div><div>2.伤员属于核化生武器创伤,选择NBC</div><div>3.病员或者不熟属于上述分类的,选择DISEASE/MALADE</div><div>4.属于战斗精神症状的选择PSYCH/PSYCH</div><div>5.选择适当的选项来描述伤情</div><div>6.如果选择OTHER,则对伤情进行描述与解释</div> <h3>区域4</h3><div>选择适当的伤员意识程度, 通常采用前面介绍的AVPU系统评估方法</div> 区域9<div>简单的进行处置描述,使用正确的缩略语。如果空白处不足,可使用区域14进行补充。</div> 区域11<div>第一处置人在区域11的最右方填写姓名缩写,左处空白留给专业医疗军官签名。</div> 次要信息填写(表格正面)<div>如果尚有时间,在填写完上述5项基础信息后,可以填写表格中的其他内容。</div> 区域2<div>1.填写伤员所在单位</div><div>2.填写伤员的国籍</div><div>3.正确填写服役军种,A/T为陆军,AF/A为空军,N/M为海军,MC/M为海军陆战队</div> 区域5/6<div>1.如果你没有掌握正确快速测量脉搏及记录的方法,区域5可不填。</div><div>2.区域6:如果使用了止血带,则勾选YES,如果没有,可以空着。</div><div>3.如果选择使用了止血带,按照年月日的日期格式与24小时制填写使用止血带的时间。</div> 区域7<div>区域7是由战斗医护兵记录使用吗啡情况的,非专业人员不填。</div> <h3>区域8</h3><div>1.如果使用了静脉注射,则填写区域8。</div><div>2.在空白出填写使用静脉输液的名称。</div><div>3.在“TIME/HERUE”中记录开始使用时间,按照年月日的日期格式及24小时制进行记录。</div> <h3>区域10</h3><div>1.在适当的处置后进行选择(归队或后送)</div><div>2.在“TIME/HERUE”中记录时间</div> 学员实践<div>填写完毕后,将卡片用金属丝挂在制服腰带前方,并捻紧金属丝。然后将卡片正面向上放置。</div> <h3>处置伤员后,伤员归队而非后送,应该如何处理填写的野战医疗卡?</h3><div>A.将卡片用金属丝挂在制服腰带前方</div><div>B.将其留在野战伤员卡簿中</div><div>C.让伤员将卡片保存在其口袋中以备再次受伤后使用(正确)</div> 战术战伤救治卡<div>1.每一名战士在其单兵急救盒中都携带了战术战伤救治卡</div><div>2.在放入单兵急救盒之前,个人应该完成姓名、ID号以及过敏史的填写。</div> 填写TCCC卡<div>1.如果可行,使用不褪色的记录笔进行卡片填写。尽可能多的填写有关信息。</div><div>2.在卡片上圈选开展的处置手段。</div><div>3.在伤员受伤部位标×</div><div>4.记录能够从伤员身上获取的生命体征信息。</div><div>5.在相应的空格处记录有关信息。</div><div>6.签名</div><div>注意:如果某项不知道如何填写,则留白。</div> 佩戴卡片<div>将TCCC卡片佩戴在伤员身上或将其放入上衣左侧袖袋或左侧裤兜</div> 第二部分 美军伤票解读<div> 1. 战现场医疗文书的地位与作用</div><div> 美军认为战现场医疗文书是连接伤病员从一级救治阶梯到另一级救治阶梯的生命线,误填或漏填相关信息都将使伤病员付出生命的代价。战现场医疗文书的填写不仅可以使后续救治机构迅速了解伤情病情,所填写的用药及其他医学处置信息还可以预防药物的过度使用,并警示伤病员所需的特殊治疗措施。同时,所有正式记录的医疗文书都将通过各种途径汇总到卫勤指挥机构,由专人进行统计汇总,便于各级作战及卫勤指挥人员快速了解伤员发生情况,评价卫勤保障效能,及时对战场卫勤力量进行优化调整。经过统计汇总的伤情处置及伤病员转归信息还能为战现场救治技术的发展提供循证医学证据。</div><div>虽然美军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研制电子化的战现场医疗文书,如电子伤票(MEDTAG)、多技术自动阅读卡(MARC),个人信息载体(PIC)等用于快速记录并传递伤病员医疗信息,但从美军医护兵培训教程及《院前创伤生命支持(军队版)》等专著,以及近几次战争实际使用情况看,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纸质的医疗后送文书仍是战现场伤员伤情及处置等医疗信息传递的一种载体,快速、正确、有效的填写FMC或TCCCC是美军每一名医护人员包括非医学专业的战斗救生员所必需掌握的一种专业技能。</div><div> 2. 美军战现场纸质医疗后送文书的演变过程</div><div>美国国防部于上世纪80年代初颁发了统一的FMC,明确规定了战现场伤员医学信息的记载内容和方式,并于1990年由美国海军医学研究所进行修改调整。2007年,美国国防部相关研究发现,美军在伊拉克及阿富汗战场大约发生了30000名伤员,填写了战现场(院前)医疗文书的伤员不到10%,正确并完整填写了战现场医疗信息的伤病员仅有1%,第一时间发现伤员并进行处置的往往不是专业医务人员,因此,急需研发统一的医疗信息上报格式以便提高伤病情信息记录及传递的准确性。</div> <h3>野战医疗卡(FMC)</h3><div>由于FMC所需填写的信息较为繁琐并过于专业,美军第75游骑兵团(75thRanger Regiment)自主研制了TCCCC,并在美军各特种部队中推广应用。2009年,美国陆军部统一采用TCCCC作为战现场医疗救治文书,但并未在美军所有兵种推广使用</div> <h3>2009版战术作战伤员救治卡(TCCC卡)</h3><div>2013年,美军战术战伤救治委员会(CoTCCC)根据近年来美军战术战伤救治技术发展及相关指南调整情况,对TCCCC进行了修订,并正在试图使2013版的TCCCC成为美军统一的战现场(即院前)医疗文书。新版TCCCC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伤病员后送至II/III救治阶梯(即入院)后,纸质医疗信息能够快速按照联合创伤系统(JST)的统一信息格式要求转为电子信息,使JST能够全面掌握伤病员的伤情及医学处置信息。</div> <h3>2013版战术作战伤员救治卡(TCCC卡)</h3><div>3. 三种美军战现场纸质医疗后送文书对比</div><div>填写主要内容</div><div>对比FMC及2009版、2013版TCCCC,三种战现场医疗文书大多包含了伤病员基本信息,伤情及医学处置信息,后送及转归信息等,但各种信息要求填写的详略不同,详见表1。FMC要求填写的伤员基本信息明显多于TCCCC;在伤情信息方面及处置信息方面,2013年发布的TCCCC要求填写的内容最为详尽,且注重采集伤病员的各种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疼痛指数等,同时将使用药品的具体名称印制在文书上,节约了填写时间。</div><div>填写方式</div><div>FMC由军医或医护兵持有,伤病员所有的信息都由军医或医护兵填写。TCCCC则存放在美军个人装备的单兵急救盒中,其中的个人信息由伤病员在战前填写,节约了医务人员的填表时间。三种文书中的伤情信息及医学处置信息,大多可以用√/○/×进行选择(表1中列出填写项目的具体内容都是以选择的方式填写)。三种文书都使用人体图例来填写伤部,TCCCC还在人体图例中标识了烧伤百分比,便于填写伤员烧伤的比例。在战场环境下,FMC只需要填写伤员姓名、伤部、意识程度、用药情况等关键信息,其他信息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补充。</div><div>填写人员</div><div>FMC则可以由医护兵填写,但美军医疗记录管理与健康档案相关法规规定,FMC必须经由医务官(medical officer)签名后才能作为正式医疗记录的一部分。美军第75游骑兵团研发的TCCCC则由第一个实施救治的人员开始填写(可能是非医务人员),2009年在美陆军推广使用后,相关法规规定,TCCCC无需经过医务官签字就可以成为正式医疗记录,并在伤病员抵达后续救治阶梯后,录入美军JST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如果最早发现伤病员的是非医务人员,还可参照TCCCC中要求填写的医学处置顺序,实施战现场急救。</div><div>文书携带方式</div><div>FMC的右上角栓了一根铜丝,完成填写后使用铜丝将卡片缠绕在伤病员制服的第一颗纽扣洞上,不允许将FMC放置在防弹衣、携带的个人装备及轻型战场运输工具中,以免伤病员抵达在救治机构后,卸除装备造成文书的遗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第75游骑兵团使用一种尼龙编织绳(550-cord)将TCCCC缠绕在伤病员手腕、制服上,也可挂在伤员的脖子上。2009年,美陆军推广使用TCCCC后,建议将卡片悬挂在伤病员的腰带扣上,或放置在左衣袖或左裤兜中。</div> <h3>表1 美军FMC、2009年及2013年发布TCCCC的主要填写内容</h3><div><br></div><div>FMC</div><div>TCCCC/2009年</div><div>TCCC/2013年</div><div>伤病员基本信息</div><div>1. 姓名</div><div>2. 军衔</div><div>3. 性别</div><div>4. 社保号码或服役编号</div><div>5. 从事专业或代码</div><div>6. 宗教</div><div>7. 所在单位或国籍</div><div>1. 姓名</div><div>2. 单位</div><div>3. 记录时间日期</div><div>4. 过敏史</div><div>1. 战斗编号(Battle Roster)</div><div>2. 姓名</div><div>3. 记录时间日期</div><div>4. 单位</div><div>5. 过敏史</div><div>伤情信息</div><div>1. 伤部(人体图例表示)</div><div>2. 伤类(病情)</div><div>3. 意识程度</div><div>4. 脉搏</div><div>1. 伤部(人体图例表示)</div><div>2. 伤类(枪伤、炸伤、车辆事故、其他)</div><div>3. 意识程度</div><div>4. 脉搏</div><div>5. 呼吸</div><div>6. 血压</div><div>1. 伤部(人体图例表示)</div><div>2. 致伤机制(炮弹、烧伤、坠落、手榴弹、枪伤、简易爆炸装置、地雷伤等)</div><div>3. 脉搏</div><div>4. 血压</div><div>5. 呼吸</div><div>6. 血氧饱和度</div><div>7. 意识程度</div><div>8. 疼痛指数</div><div>处置信息</div><div>1. 止血带使用及时间</div><div>2. 吗啡使用情况(剂量、时间)</div><div>3. 输液情况(品种及时间)</div><div>4. 其他处置信息(空白处填写)</div><div>1. 气道干预情况(未受损、环甲膜切开、插管)</div><div>2. 呼吸干预情况(气胸封闭、穿刺、胸管)</div><div>3. 止血情况(止血药品、包扎、加压包扎)</div><div>4. 液体使用情况(静脉、骨腔及其品种、数量)</div><div>5. 药品使用情况(止痛、抗菌药物品种、数量)</div><div>6. 其他处置信息(空白处填写)</div><div>1. 止血情况(肢体止血带、联合止血带、加压包扎、止血敷料)</div><div>2. 气道干预情况(未受损、环甲膜切开、插管)</div><div>3. 呼吸干预情况(气胸封闭、穿刺、胸管)</div><div>4. 液体及血液使用情况(名称、剂量、途径、时间)</div><div>5. 药品使用情况(麻醉药品、抗菌药品及其他,包括吗啡、氯胺酮、芬太尼、莫西沙星、厄他培南、氨甲环酸)</div><div>6. 其他:眼罩、夹板、低体温预防措施</div><div>7. 其他有关信息(空白处文字表述)</div><div>后送及转归信息</div><div>1. 处置结果:归队、后送、死亡</div><div>2. 时间</div><div>无</div><div>1. 后送分类(文字表示)</div><div>签名</div><div>医护兵姓名</div><div>第一位救治者姓名</div><div>第一位救治者姓名</div><div><br></div><div>4. 美军战现场医疗文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div><div> 伤员基本信息趋于简化</div><div> 从FMC到2013年版TCCCC,所需填写的伤员信息由7项减少到4~5项,且除记录时间外,其他项目都由伤病员在战前填写完毕,大大缩减了战现场急救人员的填写时间。增加了过敏史项目,有利于急救人员及后续救治阶梯的医务人员选择安全适宜的急救药品。</div> <h3>战地医疗卡通用缩写</h3><div>伤情及处置信息更加详尽且易于填写</div><div> 伤情信息由FMC的4项增加到TCCCC的8项,增加的主要内容为致伤机制、血压、血氧饱和度及疼痛指数。勾选的处置信息由3项增加到6项,增加了气道干预、呼吸干预及眼罩、夹板等其他处置情况。虽然处置信息中所需填写的项目增加了,但标识了具体勾选的内容,有研究显示,战现场急救者仍可在2分钟之内完成卡片的填写。</div><div>根据战术战伤救治指南的发展进行调整</div><div> 与2009年发布TCCCC相比,2013年版调整了气道干预、呼吸干预及止血三项措施的填写顺序,将止血调整为最优先的处置措施,且在用于勾选伤部的人体图例旁预留了填写四肢使用止血带的类型和时间。由于TCCCC中的处置顺序可作为非医务人员实施战现场急救的参考,从该调整看,美军认为已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战现场急救中,控制出血对于挽救伤员的生命而言比气道管理更为重要。在药品使用方面,2013版TCCCC重点提示要求记录氯胺酮、吗啡、芬太尼、莫西沙星、厄他培南、氨甲环酸等具体品种的使用情况,上述品种都是TCCC最新指南中明确提到的战现场急救使用品种。</div><div><br></div><div><br></div><div>第</div> <h3>第三部分 启示</h3><div>伤票是战时对伤员实施逐级医疗后送的继承性医疗救护文件,是战后进行战伤统计分析和总结战伤救护经验的重要依据。从抗美援朝战争以来,我军的伤票进行了数次修改。现行的伤票吸取了以往战争的经验和外军伤票的优点,在内容、形式和填写方法上都力求简便,易于携带和统计,但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若干问题。对比分析,美军在战场医疗文书填写上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仍值得我们进一步借鉴和学习:</div><div>扩大授权填写伤票人员范围并前伸填写时间</div><div>美军允许非医务人员也可以填写伤票,如美军第75游骑兵团研发的TCCCC则由第一个实施救治的人员开始填写,这个人可能是非医务人员如战斗救生员,这大大提高了伤票填写的完善与完整程度,为战后战伤统计分析和总结战伤救护经验的重要依据,这也是美军战术战伤救治(TCCC)得以不断科学更新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军部分卫勤人员仍然误以为伤票应该从团救护所开始填写,实际上2006版《战伤救治规则》在伤票填写说明中明确规定:伤票由军医填写后,应将其放入伤员医疗后送文件袋随伤员后送;伤票填写应尽可能前伸,即将伤票从团(旅)级救护所开始填写修改为由首次急救军医开始填写,也就是说,伤票填写不一定必须在团(旅)级救护所开始,如果营有军医则从营开始,如果战时军医加强到连,只要条件允许,也可以从连开始填写。</div><div>不应忽视纸质医疗文书的研发与使用</div><div>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军已经研发了多种电子医疗信息系统及设备用于收集战场伤病员医疗信息,但美国国防部从发布FMC起,仍指定专门的研究机构结合最新战现场救治需求与技术发展情况开展纸质战现场医疗文书的研究与改良,其原因可能包括:由于设计或研发技术的原因,目前所使用相关设备填写与传输效率并不优于纸质文书;在现代战争的复杂电磁环境下,信息的读取与记录可能产生一定的困难;第一时间救治伤员的往往是非医务人员,不可能给每一位可能实施救治的人员提前配备电子化医疗文书系统。因此,在当前至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纸质医疗文书仍是具有生命力的,对于战现场救治期间一手医疗信息的收集仍十分重要。</div><div>简化战术环境下需记录的医学信息及其记录方式</div><div> 战现场环境恶劣,随时有被敌军袭击的危险,在完成伤员伤员救治的同时,填写医疗文书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战现场医疗文书的信息内容应充分简化,只记录与后续治疗相关以及便于开展伤情统计分析的重要信息。美军相关研究显示,如果要收集到战现场急救的一手医学信息,必须设计一种非医务人员也能使用的制式文书,并从行为学角度优化信息记录的方式,使所有实施第一时间救治的人员能够快速、完整、有效填写。</div><div>探索纸质与电子医疗文书的快速转换方式</div><div>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现在战争作战及保障的各个领域,从战现场到后方医院,实现伤病员信息的无缝链接、信息交互、远程传输和全程监控是现代战争卫勤保障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军已可以在部分医疗救治机构中部署医疗信息系统,伤病员一旦进入上述救治机构,就可以实现医疗信息的电子化。但是,目前尚缺乏从伤票信息转换到院内电子病历系统的转换方法,无法实现伤员信息的快速传输及有效利用。应借鉴美军新版TCCCC的设计理念,将后续救治阶梯信息系统中对信息记录及格式的要求,融入到战现场的医疗文书中,实现纸质与电子医疗文书的快速转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