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制作 弘弘姥爷—杨林</p><p class="ql-block">照片及说明 张国新等七连战友</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3602787)</p> <h1><font color="#ed2308"><b><br></b><b>这里 记述的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br></b><b>五十年前,一批热血沸腾的城市中学生,奔赴北大荒,屯垦戍边。<br></b><b>人们称他们为知识青年。<br></b><b>其中去到黑龙江汤原农场(组建后的十七团,后来的普阳农场)天津的知青,共有380余人。非常有幸,他们中的一些人,在那艰苦的环境中,留下了一些珍贵的照片 保存至今。<br></b><b>在纪念下乡5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把这些珍贵的老照片汇结成集,献给那难忘的青春岁月,献给已经去世的伙伴!</b></font></h1> <p>七连副连长佟心良。(在湯原时任三连副连长)</p> <p>七連老干部李殿庆。(曾任軍川农埸砖瓦厂厂長。)后任普阳农埸砖瓦厂厂長。(此砖瓦厂是和制材厂合并组建)</p> <h3>普阳的开拓者郭锡岭连长。</h3> <h3>为十七团养鹿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身教重于言教的邢德忠副连长照片。</h3> <h3>此信件是尊敬的邢德忠付连长,在1995年8月我第一次故乡行由普阳返津后,给我的回信。至今我保存了23个年头了!我与老人家共同工作学习达九年之久,在他老人的身上:身教重于言教,使我学习了许多的东西。两次回普阳邢连長、邢婶夫妇都是来迎接、来送行!七十年代末,我的同学加战友張书达患病时,邢婶端着热面鸡蛋,来送到宿舍中,向母亲那样呵护爱心!两位老人双双仙世、愿老人家天堂快乐,我永远怀念着您们!</h3> <h3>一九七三年蒋忠诚连长,顾天明指导员和阮向东</h3> <p>上海知青楊齐龙与佟心良合影留念。</p> <p>2009年北京知青王大闻自驾車,重返第二故乡普阳,去佟心良家中看望。</p> <p>2001年普阳农埸建埸三十周年,佟心良与老干部宾子功合影。</p> <p>佟心良在名山旅游区与农埸学校客车司机郑金旺合影留念。</p> <h3>杨士褀,七连指导员哈市知青</h3> <h3>七连赵德仁连长的爱人和知青合影照。后排右二是孟宪珍</h3> <h3>1973年孟宪珍(右)与上海知青董秋月合影</h3> <h3>1973年孟宪珍与十五团知青合影</h3> <h3>阮向东与杭州知青陶双华,张虎根,陆德龙合影</h3> <h3>阮向东,在松花江边</h3> <h3>阮向东</h3> <h3>孟宪珍</h3> <h3>七十年代初天津知青后排右一李丽珠、前排右一李丽娟、姐妹俩与战友后左王培英、前左李克琪合影。</h3> <h3>七O年在湯原七连北京知青后排左一于成仁与天津、北京战友合影。前排左起王永生、郭怀明。后排左二张岩、王元生。</h3> <h3>李凤珍(左)与王瑞仙</h3> <h3>北京知青王朴</h3> <h3>李凤珍(左)与陈世霞</h3> <h3>杭州知青孙翠娥</h3> <h3>1975年5月天津知青岳志玲(右)与十二连同学李晓娥在天津留影。</h3> <h3>一九七六年春季北京知青王大闻和天津知青曹柔平在普阳七连(二十七连)小树林中合影。</h3> <h3>一九七六年春季北京知青制材厂刘清河左一、天津知青曹柔平中、北京知青王大闻右一、在普阳七连小树林的合影。</h3> <p>1976年合影:左,佟振英、右,李玉明。</p> <h3>一九七八年在普阳七连鹿排三姐妹合影。左,李玉明、现在定居在河北省。中,魏春玲哈尔滨知青。右,邹梅婷、现在定居在江苏省。</h3> <h3>七连鹿排天津知青苗陸陸在鹿排工作照片。</h3> <h3>天津知青苗陸陸在1969年年底在湯原九连武装班时照片。</h3> <h3>七连天津知青苗陸陸因患病,在2008年8月9日去世,去世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她是天津第28位捐献者。</h3> <h3>七连天津知青張國馨在湯原九连1971年时在鹿圈的照片。</h3> <h3>七连天津知青張國馨在普阳鹿排1975年夏季工作照片。</h3> <h3>張国馨1973年探親期间在北京与湯原九连北京知青友楊卫东合影。</h3> <h3>張国馨与曾在湯原九连工作的北京知青好友陈智权在北京合影。</h3> <h3>此信件是湯原九连北京好友陈智权1998年12月11日,给我的信,保存至今。返城后经常通信,智权在外地拍摄现场,我俩也不忘通信。</h3> <h3>2001年8月参加普阳农埸埸庆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发的帽子张国馨珍藏至今。第一个签名的是吕全盛团長,有我的连队领导和各地知青战友签名,与我走遍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签名战友达200人之多。在吕团长签名下面一点,有曾经在七连鹿排工作过的郭连霞的父亲郭锡岭连長签名。</h3> <h3><font color="#010101">1995年8月七连天津知青张國馨放弃单位旅游机会,只身一人重返湯原、重返普阳,第一次圆梦!这是在普阳农场幼儿园门口与老领导及老战友合影留念。他们是郭锡岭、吳敬云、阙建候、張秀琴。老人们先后仙逝,后代子女仍在友情不断!</font></h3> <h3>1991年在北京七连京津哈战友聚会,左起严丽、于成仁、張國馨、崔万青、曹柔平、刘益福、薛燕生。</h3> <h3>1991年在北京七连京津哈战友聚会,左起:刘益福、张国馨、崔万青、曹柔平、于成仁</h3> <h3>1999年5月22日天津知青支边30周年大会上,七连战友李丽珠发言</h3> <h3>张国馨、苗陆陆与来天津参加支边三十周年团聚会的原七连战友、后任面粉厂厂长的许广杰合影。</h3> <h3>2001年8月8日普阳农埸埸庆,知青回到七连。前排左起:天津知青倪孟奎、张书达、張國馨。后排是后任的七连队长、书记。</h3> <h3>2001年8月8日,普阳场庆。在场部张书达,张国馨与刘永泉一家合影</h3> <h3>2001年8月8日普阳农场场庆,回七连在队部的合影。左起天津知青张书达、張军、张庆贤、刘永泉、赵春生及天津知青张國馨。</h3> <h3>2001年8月8日普阳农场场庆,回七连合影。前排左起:天津知青倪孟奎、张书达、郑金水、张国馨。中后排是后任七连领导和连队老职工。</h3> <h3>2004年5月18日天津知青支边35周年团聚,李丽珠发言</h3> <h3>2004年5月18日天津知青支边35周年团聚,张国馨发言</h3> <h3>2005年5月在北京参加七连、十七连战友联谊会,七连北京知青左一臧国栋、天津知青张书达、张国馨合影照。</h3> <h3>2005年5月7日在北京张国馨与李晓华合影</h3> <h3>90年代七连战友在天津曹柔平家中合影,左张国馨、中曹柔平、右吴宝来(鹤岗知青)。</h3> <h3>90年代七连战友在北京合影。左起天津张国馨、北京崔万青、天津曹柔平。</h3> <h3>2016年普阳七连知青张德银来天津合影。左张德银、右张国馨。</h3> <h3>2015年3月为汤原、普阳农场做出大贡献的郭锡岭老人与曾经在鹿排工作的二女儿郭连霞合影照。老人家于同年10月去世。</h3> <h3>右为赵栓柱,是张国馨同学。</h3><h3>张德银曾在普阳六连与赵栓柱同连工作过。</h3> <h3>普阳七连鹿排知青李玉明,定居河北衡水市,2016年经由天津时与张国馨合影。</h3> <h3>1969年5月支边三十周年,七连天津知青左一岳志玲与同学、战友在天津合影。</h3> <h3>2016年夏季,七连知青后排左二孟宪珍等众友由普阳返津,在津合影。前排右三为七连知青岳志玲。</h3> <h3>2016年夏季孟宪珍、阮向东夫妇在津与十二连天津知青李晓娥合影。</h3> <h3>2004年10月17日在天津召开首批赴兵团三十六周年纪念大会。汾水道中学的同学校友合影照。包括七连战友:前排左四岳志玲、右一张国馨、右四苗陸陸、后排左四張书达。</h3> <h3>2018年4月19日,七连北京知青欢迎上海知青李学民、翁转娣夫妇团聚会。</h3> <h3>此次夫妻俩人是返普阳看望父老乡亲,经由北京,看望战友。左起:張宏光、宋益成、赵磊光、李学民、張宏成。</h3> <h3>前排左二是李学民夫人翁转娣。</h3> <h3>左一:李学民、張宏成、崔万青、臧国栋。</h3> <h3>2018年5月27日七连哈尔滨知青在哈市欢迎在北京定居的哈市知青刘益福回哈尔滨探親相聚。后排左三是刘益福。</h3> <h3>哈尔滨小知青曾经在七连鹿排工作过的战友:左一魏春玲,右一刘凤贤,与连队战友在一起。</h3> <h3>定居在北京的哈市知青,即将返京时回请战友。</h3> <h3>1991年鹤岗、哈尔滨知青吴宝来、楊淑英夫妇在北京与王大闻等战友在北海公园合影。</h3> <h3>1992年王大闻组织战友在香格里拉饭店团聚后的合影。</h3> <h3>1992年七连北京知青战友在香格里拉饭店合影。</h3> <h3>1995年8月王大闻回普阳农埸在场部与赵德仁连長等合影。左起:赵树奎、王大闻、张斌、李学民、吳宝来、赵德仁。</h3> <h3>1995年8月王大闻在普阳农埸与部分领导、战友合影。</h3> <h3>1995年8月七連战友赵树奎、吴宝来、李学民在普阳农埸场部合影。</h3> <h3>1998年夏季,北京知青王大闻、曹咏梅夫妇在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家中合影。在家中请庄则栋在大闻主编的《客树回望成故乡》一书题词。</h3> <h3>王大闻在主编巜客树回望成故乡》回忆录一书的头像。</h3> <h3>庄则栋的题词。</h3> <h3>1998年夏季,王大闻在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曾经的知青战友姜昆家中,为《客树回望成故乡》回忆录一书题词合影。</h3> <h3>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的题词。</h3> <h3>王大闻与李晓华是同七连的北京战友,在同宿舍、同住三年。</h3> <h3>王大闻与李晓华战友合影。</h3> <h3>李晓华在《客树回望成故乡》回忆录一书的题词。</h3> <h3>王大闻在黑河知青博物馆参观时的照片。照片背景是胡锦涛总书记与李晓华的合影照片。</h3> <h3>1995年秋季張國馨回普阳农埸,在七连食堂旁边与老职工合影。</h3> <h3>1995年秋季張國馨在七连鹿排家属房门前照片。此房子是1976年利用业余时间早起、晚休时间盖起的。</h3> <h3>1995年秋季张國馨在七连鹿排蜂场照片。</h3> <h3>張國馨近些年保存的各种图片、图书、纪念册、签名册等。</h3> <h3>北京知青李晓华05年在京与十七连、七连战友相聚时的签名。</h3> <h3>在2009年4月杭州知青支边四十周年时温洲知青徐亦兵和大家在签名册上的留言。</h3> <h1><b>汇编这些知青老照片,无意标注和解读什么,它只是我们青年时代在北大荒一段生活经历的影像回放,是刻在心碑上的一道永难磨灭的印痕。</b></h1><h1><b>经历过的,就是珍贵的。</b></h1><h1><b>这一张张时光的标本,承载着沉甸甸的心路历程。倾听遥远的,叠印在黑土地上,仿佛依然清晰的足音,是不是仍可感觉到青春脉动的新鲜活力?</b></h1><h1><b>透过这一张张泛黄了的老照片,隐约可见蒲鸭河辽阔的黑土地,牛皮岭上的袅袅炊烟。</b></h1><h1><b>我们在北大荒的剪影,分明是青春气息弥久不绝的荡漾。这诗一般的珍贵历史画面,将思绪定格在五十年前……</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