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李平野绘画的美学特质</h1><h1> 一王雪峰</h1><h1> 李平野的一生可以说历尽坎坷,涤荡起伏,受迫害饱受牢狱之灾,劫后余生,才又重操画笔。李老有着大多数人所没有的非凡经历,大磨难才有大造化,大痛苦才有大顿悟,李老的艺术是一种人生痛彻之后的释放,是用笔墨对苦难人生的叙述。我虽没有接触过李老,但是他的绘画图式之中向我们传递着强烈的甚至是桀骜的精神气息,我可以通过图式来感受到李老心跳的脉博,来倾听画家的述说。李老的人生经历和他的精神气质是其绘画美学形式的主要动因,我用三个字概括李老绘画的美学特质。</h1> <h1> 第一个字是"骨",风骨的"骨",骨气的"骨"。这里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指绘画的技术层面,李老的绘画非常有骨力,正符合了"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其骨力得益于书法的功力,他以书法用笔勾线,而且墨线能够体现主要的结构,李老在画虎时,以遒劲而简洁的墨线表现出老虎的骨架,在画黄山松石时,也主要以有骨力的线条表达。</h1><h1><br /></h1> <h1> 刘海粟晚年也以深厚的书法功力入画,李老是海老的学生,在这一点上可能受海老的影响,尤其是其画黄山松石在图式上有着海老的印记。"骨"的第二个层面是指画家精神中的风骨、骨气,李老出生名门,自有读书人不屈的气节,当知识分子的风骨遇到强权的时候,李老以承受牢狱之灾的苦难保持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李老绘画中的形象具有很强的自喻性,我们从其创作的老虎、马、牛的一系例具有动势的形象,正是画家精神的化身。</h1> <h1> 第二个字是"逸",飘逸的"逸"。"逸格"在北宋被黄休复推为评价绘画的最高品格,"逸"的本义是放纵,逃跑之义,引申为不斤斤于形似,笔墨精简而意趣俱足的作品。观李老的老虎🐯,可谓笔墨精简而意趣俱足。画家以简洁而富有骨力的线条表现物象的结构,再以墨块或色块渲染。</h1><h3><br /></h3><h3><br /></h3> <h1> 就老虎这个题材而言,当代有许多画家以善画老虎而闻名于世,但大多数画虎的画家都以工笔写实为主,津津乐道于表现老虎的皮毛质感,能够象李老这样画韵如此超脱、简略、飘逸的画家还比较少,我想一方面这是和李老为人在精神上的超脱有关吧。</h1> <h1> 看到画册序言中崔明先生写道,李老牢狱之后第一个遇到的是那个落井下石的某明星,先生很绅士地伸出手。我想李老在苦难之后已经实现了人生的一种超越。另一方面,李老出生于浙江绍兴,后主要生活于上海,海派传统和追求灵动、趣味的地域性的审美气质对画家的审美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h1> <h1>值得一提的是李老有一些表现马、牛体裁的作品,如《辛苦向天涯》、《今曰闲》,以草意入笔,形象趋向抽象,极富艺术表现力,印证了黃休复"逸格"的解释:"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处于意表"。</h1> <h1> 第三个字是"灵","灵"即"灵动"之意。李老的画面之中有灵动之气,灵动之气来自于绘画的书写性,李老画画若作行草书,笔笔写来,墨线多以枯笔虚画,并以墨块或色块相破,形成虚实对比的效果。这里灵还有"空灵"之意,"空灵"来自于李老的画面简略,气韵生动。画面之中的"灵"还是画家性情中灵性的反映,是一种画家天生的审美情趣所决定的。</h1> <h1> 总之,李老的绘画以传统水墨这个载体来承载着精神的寄托,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水墨语言的精妙以及画家不屈的精神气质。李老的绘画语言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是富有时代气息的。</h1><h1> 最后衷心祝愿李老艺术走向更高境界。</h1><h3> 王雪峰,中国美术馆画家、<br /> 研究馆员、收藏部副主任。</h3><h3> 艺术学博士</h3> <h1> 李平野,男,(1931-2014),浙江绍兴人,他自立画风,继承传统,又具有现代创意。曾任广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导师,广东肇庆市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电影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浙江绍兴柯桥《越社》研究员。</h1><p class="ql-block"> 李平野艺术馆</p><p class="ql-block">地址(一)浙江绍兴市柯桥区</p><p class="ql-block">群贤路1722号《柯桥美术馆》</p><p class="ql-block">地址(二)广东省肇庆市端州</p><p class="ql-block">区信安路翠岗花园2区30号 </p><p class="ql-block">LOFTER博客:</p><p class="ql-block">lpy155514.lofter.com</p><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邮箱:lpy-1931@163.com</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