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梽霖老师《专家;爱家;欢喜心! (之二:美食行家)》

kameisayuri

<h3>  接着上篇的话题,这次是"美食行家"<br /></h3><h3>其实不论何种行当,除了专家和爱家,还有大量的行家,所谓"懂行"是也。这次我们用美食举例------</h3><h3>如果说厨师是专家,那么美食家就是爱家。还是像上篇一样,我们假设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娃娃有很好的美食素质,(上篇假设是有酒瘾)那么具体的作法是怎样的呢?是都把娃娃送到各种厨师办的厨艺班去,每天的课程就是枯燥的厨艺基本功训练,首先是原料准备处理清洗;然后是切菜技术:切片、切丝、切丁,中级班就开始学习码味,上色,配菜;高级版就是煎、炸、抄、烹、蒸、溜、煮、烩,但很多娃娃学了几年,还在练习切菜颠锅翻勺。</h3><h3> 还有一个最关键,也是最被家长忽视的现象就是:绝大多数办班的厨师,都只是教娃娃他自己的方法!从不给娃娃讲其他流派或者地域的特点风味,而的很多厨师的品味能力是很差,所以娃娃在他那里几年下来,虽然学了点手上的功夫,但并没有学会品尝!因为师父翻过去反过来,就是那么几样菜,就是那么几个普普通通的味!当初他师父就这样教他的,他就这样教娃娃。。。。由于没有见识品尝过真正的美味,所以娃娃也就没有从厨艺中得到过一种享受,最后他感觉做菜就是累,所以很多娃娃就"厌厨"了。</h3> <h3>  细细想来,绝大多数家长并不是要娃娃把做菜作为职业,只是想让娃娃的生活中多一种情趣。所以,娃娃更需要的是一种"品尝"和"受用"美味的训练、熏陶和提高!那么就应该从品尝的愉悦入手,接触不同的风格的菜品,培养区别微妙差异的口感,慢慢养成对美食的喜好,最后能从做菜调味从中得到快乐。而这一切要跟美食家厮混而不是跟着平庸的厨师耗光阴!!^ - ^^ - ^</h3><h3> 但由于很多家长自己不懂做菜,所以,当社会崇尚美食文化时,就一种直接的感觉,把娃娃送到厨师那里,而要较好地把握这些,最好是家长自己成为"行家"!成为专家和美食家不容易!因为这二者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还有经济。但成为一个"懂行"的食客是很容易的!</h3> <h3>  所谓"懂行"就是不外道,比如现在都知道装修水深,也是因为大家是外行,而装修工程师、设计师、施工员、技工,算是专家;那些痴迷于个性设计装修的发烧友,算是爱家。成为这两种人都不 容易,但那些在装修公司打过三个月工,哪怕是做杂工,虽然还不能吃装修这碗饭,但也算是"懂行",也就是行家了----因为有一天他自己要装修房子时,他就知道怎样谈价、监工、验收和结算!</h3><h3> 所以,成为行家并不难!</h3><h3>要想成为美食的行家,是可以情趣化的----多下不同的馆子,多到不同的乡镇,寻幽访古"闻香停车,知味下马",高兴了可以自己学着弄几个菜,再结识几个好吃嘴,大家多多分享交流。。。。一段快乐是时光,一个"懂行"的食客就修成了!这个时候,当需要培养儿子的美食素质时,自然知道怎样做。。。。这种家长是不会把娃娃关在一个厨师名下,几年时间孤陋寡闻地死记硬背这个厨师师承的菜谱,反反复复演练着这个厨师混饭的几个菜品,枯燥地切菜颠锅翻勺。</h3><h3>其实学习文化一样的,首先是欣赏能力的提高很重要,但目前社会上的各种班,老师基本不会或者说不愿意学生的眼界超越自己以及自己的这个门派!都是拔高后推销自己的东西或者加上他师傅师爷的东西!这一点是最要命的!</h3> <h3>  &quot;见多&quot;才会&quot;识广&quot;!!而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见识是提高鉴赏能力的关键!没有好的鉴赏能力,根本谈不上什么素质!!</h3><h3> 也就是说,不论你的萝卜丝切得多细,最终你还是做不出一盘让人口中留香三日的美味!</h3><h3>其实文化行当一样,&quot;懂行&quot;并不难!不是有一句古语&quot;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quot;吗,还有一句生活用语&quot;货比三家,必是行家&quot;。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懂行的指南不用去搅专业知识,直接受用和品味、欣赏加上关键的一点就是多比较!!自然在轻松愉悦中成为内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