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镇中心幼儿园开展“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主题活动

知否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孩子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是人生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是,您的教育方式真的正确吗?</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误区:幼小衔接就等于多学知识,小学课程提前化!这完全是错误的理解,可能一些家长会认为"幼小衔接"就代表着孩子要学习更多知识了,有些家长为孩子报"幼小衔接班"或者在家交孩子学习一年级语文、数学课程,并且给孩子布置作业,要求孩子按时完成,这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儿童刚入学时,确实感到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已经会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幼小衔接"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包括良好的注意品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看!这是我们龙口镇中心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和老师一起动手制作的"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墙,这里有幼儿园的快乐时光"我要毕业了"主题,还动手画上了"我心目中的小学!"</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为了孩子更好的走进小学,2018年5月8日上午我们龙幼的老师带着大班的孩子一起走进我心目中的小学龙口镇中心小学开展"科学保教,幼小衔接"主题活动。</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孩子们哼着小曲儿满怀期待的出发了</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走进小学,孩子们被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深深吸引着,龙口中心小学温为诚校长、杨林主任为我们的孩子们介绍中心小学整体情况。</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映入孩子们眼帘的是一道校园文化长廊,旁边的花草树木衬托着整个教学楼,无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进接着,孩子们来到了一年级的课堂里,也来体验体验小学生上课。</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龙口中心小学的黄老师正在给一年级的同学们授课数学《认识人民币》,孩子们听的也是津津有味呢!</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罗老师给孩子们带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荷叶圆圆》,更加感受、体验到小学课堂的氛围。</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做操时间到了,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操场站好位置准备做操!</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动作标准,整齐规范!孩子们看的目不转睛,更加激发孩子想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自由活动时间到了,龙口中心小学的哥哥姐姐们带着孩子一起玩耍、跳绳!</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最后,让我们来一个群体合照吧!通过开展此次"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走进小学、课堂和活动中让孩子体验到了最真实、自然并充满快乐的小学生活!</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作息习惯</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很多孩子入学后,感觉很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睡眠不足,孩子晚上睡觉晚,早上起不来,匆匆忙忙吃不好早饭或上学迟到。作为家长的要提前训练孩子,帮助他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培养孩子独立收拾东西的习惯</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很多刚入学的孩子,不会自己收拾书包,放学时跟不上速度,要不就是丢三落四,记不住作业。这些都源于孩子平时很多事情都是家长代劳。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包括训练孩子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整理房间,自己准备好第二天的物品,包括学习用具、衣服等。孩子自己能处理好了,家长也省心了,同时能增强孩子的信心,觉得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有计划做事的习惯。</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3、良好的倾听习惯</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幼儿园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进入小学,游戏活动就被正规的学科教学所代替,一节课要持续40分钟。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比如,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能边听边玩,讲的过程中随时提问,如"刚才小兔子为什么伤心?""都有谁帮助过小蚂蚁?"或"你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这样不但训练了孩子的倾听能力,还训练了他的表达力想象力和记忆力。</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有了良好的习惯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后劲十足。</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4、责任心的培养</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尽力完成好。</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5、沟通</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与孩子多沟通,多拥抱、多陪伴、多肯定!</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6、知识方面的准备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识字—识字的关键在于兴趣的培养。最好能在游戏中识字,读书中识字,生活中识字。</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游戏中识字。可以和孩子玩识字卡片的游戏。一面带有实物鲜艳的图片,一面有字。开始先让孩子看图片猜猜是什么字,猜对了和孩子一起读一读。然后妈妈说字孩子拿卡片,这时候孩子可能不会读,但多数会拿对,拿对了就可以赢走。接着再由孩子说字,妈妈拿卡片,最后比赛抢卡片。游戏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游戏的快乐。识字的兴趣也会大增。</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前书写可以通过画画和写数字增强孩子对笔的控制能力。有时候也通过一定的情境培养他对写字的兴趣。如生日、留言等。适当的家务也可以帮助孩子小手的肌肉发育,对孩子的写字也会有一定的促进。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发现不正确,一定要及时纠正。</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阅读——关于阅读,我们在和孩子的口语交流中词汇的使用相对是贫乏的,我们在给孩子读故事的过程中,丰富的语言,生动的描述会提高孩子对书的兴趣,也会增加他语言的积累。浓厚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注意扩大孩子的阅读范围,自然科学,神话传说,成语故事等。另外,绘本也比较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里面有鲜艳的画面,有趣的内容,,独特的视角,可以培养孩子的敏锐的观察力,对语言和画面的理解力,有的对孩子进行品德的教育,有的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尤其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数的概念——因为小学的数学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初步建立数学的概念。如帮助孩子认识长度、重量及数的概念非常重要。教孩子认识表的整点和半点,买东西时让他认识钱币,甚至过家家时让他做老板或售货员进行简单的钱的换算。生活中认识各种形状等等,这些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储备,对孩子入学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nbsp;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惑,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要做善于思考和学习的家长,做一个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家长!</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