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分类与形态识别特征]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花榈木,又名花梨木 、花榈、花狸、臭桐柴等,为蝶形花科、红豆属常绿乔木,高可达16米,胸径达40厘米;树皮平滑,有浅裂纹。小枝、叶轴、花序密被茸毛。奇数羽状复叶,叶缘微反卷,上面深绿色,光滑无毛,下面及叶柄均密被黄褐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或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花瓣5片,淡绿色。荚果扁平,长椭圆形,厚木质。种子椭圆形或卵形 ,种皮鲜红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10~ 11月。</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红豆属,约120种,产热带美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西北部。我国有35种,2变种,2变型,大多分布于五岭以南,以广东、广西、云南为主要分布区。赣东北仅1种。该属花榈木与红豆树栽培较常见,两者也较相近,但认真观察还是容易辨别,其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枝叶无毛或仅叶中脉具稀微毛;荚果薄革质。</font></h3> <h3>[树种特性与珍稀度]</h3><h3> 花榈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酸性、中性土壤上均能生长。喜温暖,较耐寒。对光照的要求有较大的弹性,全光照或阴暗均能生长,但以明亮的散射光为宜。喜湿润土壤,忌干燥 ,萌芽力强,前期生长较快。根具有固氮菌,能改良土壤。</h3><h3> 花榈木材质十分优良,为我国及我省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因种子结实率低、种皮透性差弱、对生存环境要求严格、野外自然更新能力较差,加上该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受人为干扰及盗伐现象严重,又缺乏人工栽培,资源日趋贪乏。已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江西一级珍贵稀有濒危树种,并被收录《中国物种红色目录》,推测过去3个世代内致危因素没有停止,种群至少减少30%,评估等级达易危。</h3> <h3>[资源现状与典型群落]</h3><h3> 分布于全球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东南亚及南美、非洲。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有分布,海南 、云南及两广地区已有引种栽培;生于山地杂木林中或山坡灌丛中。越南亦有分布。</h3><h3> 赣东北花榈木资源较为丰富,据调查统计 ,上饶市境内共有花榈木数量5785株,其中立木(胸径大于5厘米)1565株,分布面积95.7公倾 ;主要分布于婺源县、铜钹山两地,上饶县、弋阳县、广丰区、玉山县、德兴市及三清山有极少数散生。其中,婺源县分布面积68.1公倾 ,占总分布面积的71%;铜钹山分布面积26公倾,占总分布面积的27%。主要群落类型有青冈群落、罗浮栲群落、枫香一苦槠群落、青冈一苦槠群落、马尾松群落及花榈木群落等,常见于海拔65~750米丘陵及低山区的山坡、溪谷杂木林木内或林缘,与杉木、马尾松、枫香、苦槠 、甜槠、青冈、乌桕、黄檀、毛竹林、罗浮栲等混生,多呈小面积斑块状或零星分布。群落以胸径6~10厘米小乔木为主,30厘米以上大树稀少,且常遭天牛蛀干危害,林下可见天然更新小苗。</h3> <h3>[主要价值与用途]</h3><div> 材用价值:花榈木为世界著名的珍贵用材树种,木材结构细、均匀,重量中等,硬度适中,耐腐朽,不翘不裂,不易腐朽,削面光滑美观、芳香而有光泽,是制作高档家具、工艺雕刻和特种装饰品的珍贵高档用材树种。</div><div> 观赏价值:花榈木树体高大通直,端庄美观,枝叶繁茂多姿,宜作庭荫树、行道树或风景树,或在草坪中孤植、丛植,也可在大型建筑物前后配置,显得格外雄伟壮观。花榈木四季常青、繁花满树、荚果吐红,在公园绿地中可与其他落叶树种配置使用,在寒风中矗立起片片绿荫,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div><div> 药用价值:花榈木也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 树种。它的根、皮、茎、叶入药,能活血化瘀 ,祛风消肿,可用于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风湿关节痛、产后血瘀疼痛、白带、流行性腮腺炎、丝虫病;根皮外用治骨折;叶外用治烧烫伤。</div><div> 保健价值:甜甜的木质香,并带有花香以及淡淡的香料感,具有抗沮丧、抗菌、催情、杀菌、利脑、除臭、补身的功效;平日里用其精油调节健康,能够有效的提高免疫力,减少病菌入侵的机会;运用其精油面霜,会比一般保养品效果更佳,具抗老功效;用花榈木精油喷洒家具,仿佛在大森林一般舒畅,还有杀毒消菌之作用。</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保护与利用建议]</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重视资源保护。①花榈木具有一定的天然更新能力、萌芽力强。建议开展立地条件恢复与改善、种群动态与周期性变化、生态环境特征与群落相关生物间的关系研究,探索种群自然更新机制。②花榈木苗木一但长大,就容易遭受天牛蛀干的侵害。研究害虫为害习性及防治技术,在资源保护中不容忽视。③对集中分布群落,通过引种繁育与回归试验,开展就地保育,使种群得以恢复和发展。</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加强资源培育。①赣东北花榈木资源丰富,收集保存优良种质,建立异地种质基因库 ,为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资源支撑。②造林少,资源缺乏是目前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研究育苗新方法,如根插等,掌握快繁新技术,出台配套技术规程,建立种苗基地,是加大人工林栽培的基础和关键。</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3,扩大种植规模。①种植珍贵树种,经营周期长,生产积极性不高。除缺乏特殊的资金政策扶持外,加强经营模式,如混交速生树种 、套种药用等经济林等模式研究,可做到以短养长。②树种开发用途单一,也制约着种植推广 。开展园林绿化大苗培育、药用经济林树种开发及生态防护林、森林质量提升等种植技术研究,还可充分利用花榈木的文化属性,打造一批"花榈木文化村"、"花榈木生态村"等,可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参考目录:<br></h3><h3><font color="#010101">[1]沈绍南,柳尚贵,蔡焕留.珍贵树种花榈木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01).</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 刘鹏 , 何万存 , 黄小春 , 刘丽婷.花榈木研究现状及保护对策[J].南方林业科学,2017 ,45 (3):45~48.</font></h3><h3><font color="#010101">[3] 方卫华.歙县野生花榈木居群分布现状与保护对策 [J].安徽林业科技,2017,43 (4):46~47</font></h3><h3><font color="#010101">[4] 沈绍南,柳尚贵,蔡焕留.珍贵树种花榈木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font></h3><h3><font color="#010101">[5] 王枞祁.花榈木根插及大苗培育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