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年人们都关注满分作文,但满分作文如果没有低分作文做陪衬,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所谓低分作文,就是及格线以下乃至个位数的作文。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这一意义都被许多省市主持高考评卷的领导和老师所忽视。据说,以后的语文总分要提高到180分,作文分值也将占到80分,但是,假如不把作文的分差拉开,用足这80分的分数空间,这种改革是没有多大意义的!</h3><h3> ——作者</h3><h3><br></h3><h3><br></h3><h3><br></h3> <h1><b> “满分作文”,今天这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名词,在1998年高考之前的中国教育界可是绝对没有的,而它的倡导者与实现者正是笔者。1998年我在主持山西省高考语文评卷中首次给出了十篇满分作文,从此我国才第一次有了这一新生事物。满分作文制的推出,带来了高考作文评卷的重大改革并直接推动了中国满分作文时代的到来。我以一己之力,突破了我国多少年来高考语文评卷中作文不能打满分这样一项不成文规定的限制,要知道,这项不成文的规定多少年来一直是高考作文评卷的无形禁锢、打分禁区。满分作文的这一创举,不仅为我个人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赞誉,也为推进中国教育的改革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标志性贡献。</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话还得从上世纪末的新课程改革说起。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及中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部正在制定与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相配套的新课程标准,全国新课标的改革首先在两省一市(山西、江西、天津)进行试点。教育部考试中心在高考改革中于1998年首次增加了新课标的考试思路作为尝试。比如在那年的高考作文题中首次突破了以往只能写议论文的限制,明确指出考生“可任意选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即后来话题作文的文体自选),并明示考生连题目都可以选择或自拟(即话题作文的题目自拟)。也就是在那一年,我作为山西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开始担任山西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顺便说明,组长是中文系主任,实际上整个评卷工作由我全权负责。由于我当年春天才被任命为中文系副主任,时年才三十六岁,又是第一次担当起了全省高考语文评卷总裁判的重要角色,所以心里除了紧张还是紧张。高考评卷是一项既责任重大而又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评卷细则的拟定,到评卷规范与流程的掌控,从评卷质量的把关,再到评完卷的合分等,各个环节我都得亲自主持参与,生怕出什么差错对不起上级对咱的信任,更怕对不起广大的考生,无法向社会交代。</b></h1> <h1><b> 历史多由巧合与机遇形成,个人的命运也不例外。我从1985年首次参加山西省高考语文评卷,到1998年期间,几乎不间断地参与了十来年高考评卷,做过保密员、评卷小组副组长与组长、检查小组与检查大组组长,也就是说,除评卷领导组组长外,高考评卷中所有的重要角色我都担任过。作为一名草根出身的教师,十几年的阅卷简直就是一种痛苦的经历。我亲眼目睹了有的阅卷者为了赶进度以几秒的速度评一份800字左右作文的神奇,行内称其为打瞪眼分,即瞪一下眼就能打出作文分数。他们评作文的神速令我瞪了眼也开了眼,让我害了怕更寒了心!还有一种隐性的现象更让人触目惊心,为了避免被检查组查住而返工重评,大多数作文给的都是保险分,即不高不低的40分左右,一本试卷共30份作文,分数差距最多不会超过10分,一般只在5分之内。这就造成高考中的一个怪现象:所有考生在考前给自己的作文打分都在40分左右。语文学养深厚写作水平突出的才俊之作,就在瞪眼分中被埋没,而靠背上几篇范文或东抄西拼写出的垃圾之作,竟也能打个40分左右。这样的高考阅卷,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坑人的把戏。结果是,即便你的作文写得再漂亮,一旦落到这种人手里,任你有子建之才也枉然。但是,当时咱一介书生,无法触动多少年来形成的评卷潜规则,只能做到独善其身,凭良心阅卷,严格按阅卷标准操作,好使内心不至受到谴责,以对得起那些追梦的孩子。</b></h1> <h1><b> 还有一件事必须提及,1985年我首次参加高考语文阅卷,年轻的我看到有个别考生才华出众,文章写得漂亮,就情不自禁地给打了满分。后来此事被检查组查出后上报到了评卷领导组,受到了阅卷领导组组长中文系主任孟维智先生的批评。他老人家说,你听说过高考作文能打满分吗?年轻人不能想当然行事,要懂高考阅卷的规矩。我听了孟先生的话,才知自己的莽撞无知,随即把打的几篇满分改了下来。可我心里还是在犯嘀咕:作文写得好为什么就不能打满分?国家高考有哪一条明文规定,高考作文不能打满分的?那年评完卷回到寿阳中学,我在日记中借黄巢的诗句来发泄似的盟誓:“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1990年,我有幸成了孟维智先生的硕士生,后来我跟他老人家还提过此事,他说忘了,并补充说,高考作文确实无打满分的先例。我心里暗想,先例,先例,害死人的先例!当时我还想,可惜我不是您,如果有您的地位与权威,我倒要破一破这个先例。</b></h1> <h1><b> 真是感谢造化,感谢上天,没想到当年的狂想与戏言还真的有了一次实现的机会,真可谓戏言也能成真。教育部考试中心要求,各省市高考语文评卷组每年必须提交十篇优秀作文并附加评语。为了完成上级的这一任务,评卷中不断有优秀作文被推荐到评卷领导组。看到一篇篇文质精美考场作文,十几年前因自己打出满分作文而挨批的一幕顿时在脑中回放,当年的期许与誓言突然有如久别的情人玉立眼前!我把自己的想法与领导组的三位同仁一说,大家都睁大了眼睛,好像看到外星人一般地惊诧,一个劲儿地摆手摇头。因为他们都明白,这可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们还是第一次从我的嘴里听到“满分作文”这个名词。大家都说,这是高考评卷啊,谁敢造次来个敢为天下先!别忘了这是一个有着“枪打出头鸟”文化传统的国度。所以,阅卷的头两天,尽管我给他们讲责任由我来负,并想尽办法让他们明白这样做的意义,但还是没有人支持与呼应。更有同道劝我:“温老师,您别再坚持了,您的想法我们能理解,但高考评卷是国家行为,安安全全地完成国家交给咱的任务才是目标,否则,会招来麻烦。况且您当副主任才几个月,又是第一次主持全省的高考语文评卷,弄不好会直接影响您的前途的。何苦呢?”<br></b><b> 面对着大家的担心与不理解,我几乎要放弃了。但思来想去,还是不能说服自己。回家后我一夜无眠,我不为先谁为先!这可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绝佳机会,放弃了也许这机会终生将不可再遇。不改变哪有创新与进步!不破先例哪来的评卷制度的突破!我相信机会从来都是留给勇敢者的。大不了不干这个副主任,还当咱的普通教师。最终我还是决定大胆一试,放手一搏。第二天评卷领导组召集各评卷组长开会,会上我宣布了要在我省26万份作文中评出十篇满分作文的想法,并建议各组组长马上下去简要传达。大家听了我的话后都面带疑惑,但当我把提前打印好的打满分作文意义的文稿分发给大家后,他们还是带着既不解又兴奋的心情回各组传达去了。我给评卷组印发的评选满分作文的意义大体归结如下:<br></b><b> 一是现实的需要。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在初高中阶段都被边缘化,语文学科普遍不受学生重视,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写作水平下降是被社会广为诟病的不争事实。如何给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注入一种新的推动力,高考评卷的打分走向其昭示意义重大。既然有一些才俊十几年来在语文方面下了功夫,有不俗的表现,给他们以最高分满分,就是对他们学业努力与成绩的最正面的肯定。所以,满分作文是优秀作文中的优秀者,并非是有些人理解的无可挑剔、达到什么发表水平或作家创作水平之作。树起招军旗,定有吃粮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满分作文制的推出,可以最充分地利用高考指挥棒的杠杆作用,撬开语文教育改革的大门,让学校和社会都来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重视写作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改变语文学科及语文教学不受重视的现状。</b></h1> <h1><b> 二是评卷公正的需要。参加过评卷的老师都清楚,高考评卷是一项十分艰巨而艰苦的任务。待遇低不说,单说工作量之大,十天时间要高质量地评出全省每年近三十万份试卷,还要完成所有试卷的合分任务,而且查错率不能超过万分之一。造成工作量大的直接原因是每年下拨的经费少得可怜,经费不足,聘请的评卷人员只能极大程度地压缩,老师们都得超负荷地冒着酷暑加班加点工作。按国家规定,作文阅卷必须由两个教师评阅,但由于阅卷人员有限,所以,每份试卷上虽然是两人签名,实际上是一人看过后直接代签另一人的名字,这是多年沿袭的行规。受费用和场地的限制,检查组的规模也不可能很大,这就造成了一部分责任心不强的老师在评作文时打出瞪眼分而检查组不能及时发现的现象。如此种种怪现象的出现,使得在社会大众心中最公正、最严格的高考评卷变了味道。高考是考生迈向大学之门的最后一道关口,如果这个关口把关有误,那怎么对得起学子的期待与信任?怎么能实现公平正义?那些在语文方面下了功夫且能写出华美文章的才俊们,最终和语文成绩平平、靠东拼西凑文字来应对高考的考生又被放在了同一个分数段上,岂非咄咄怪事!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民教师,实在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这是我阅卷十几年的真实感受。能者上,得高分甚至满分;庸者下,得低分直至零分。这样才能把作文的等级严格地区分开来,学生的作文能力有高低,为何到了高考评卷中这种能力的差别反倒没了呢?高考作文评卷的真正意义,就是要把这种等级严格划分出来,这样,才能还高考评卷以公平正义。<br></b><b> 三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每个走上社会的人都清楚,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与水平,除了专业知识外,最重要的知识是语文,最重要的能力是说话与写作。一个语文能力低下的人,不管他有多高的专业技能,都很难成为一个综合能力与素质很高的人。所以,满分作文制度的推出,会给全社会与在校学生释放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如果你平时重视语文学习和积累,加大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就有可能在高考中凭借语文之长而胜出。如果高考评卷能够起到这样示范引领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合理而充分地利用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带来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革命性改变。长期下去,对提升全社会的语文能力,特别是阅读与写作能力是有重大意义的。<br></b><b> 四是评卷质量的需要。我们采取了大胆的奖励机制,不仅对满分作文的推荐者给予100元的奖励,而且还颁发证书,后经我和省教育厅、招办协商并多次据理力争,满分作文推荐者证书、优秀阅卷者证书与省级教学能手具有同等效用。要知道,老师们为了发现满分作文,必然要认真阅读考生作文,辨别优劣,从而使打保险分和瞪眼分现象受到大大的遏制。由此从整体上提高了高考语文试卷的评卷质量。这叫一箭双雕。<br></b><b> 五是评卷原则的需要。高考作文号称高考第一大题,分值高达60分。60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打分分值的覆盖范围应该是从零分到60分。可是,时至今日,很多语文教师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60分所蕴含的深刻的意义,在平时评改作文过程中从未合理使用60分的打分空间,给学生灌输了一种作文写好写坏一个样的概念!试想,如果绝大多数作文都是40分左右,优秀的作文分数上不去,普通的作文分数虚高下不来,滥竽充数的作文也能弄个及格,这样的结果,受害最大的是真正有写作才华的考生,直接否定的是语文学科本身,因为学和不学失去了差别。如果作文分值拉不开,只在十分的差异度之间评分,那还要60分的作文分值干什么?直接出10分的作文题不就得了?给优秀作文打满分,同时意味着垃圾作文应该在10分以下。这样才能用足国家试题给出的60分的分数空间,才能达到作文评价有效的区分度,从而有利于国家对人才的鉴别与选拔,才能实现国家高考的真正意图。由于当年我们要首先实现的是满分作文的突破,所以,这种满分作文与10分之下的作文绑定一起运作的总要求并未在那年同时实行,而是在次年才开始强调并有效实施。这一思路体现的不仅是公平,更是甄别人才,选拔人才的需要,它是对国家考试命题原则的回归与合理使用。需要说明的是,迄今,许多省市的高考作文仍然在10分之分差内运作,有的大省,80万考生的作文只在45分到50分之间打出。试想,5分之差要应对80万份作文试卷,每个相同的作文分数值下要装下15万之众!这样的作文评卷有何意义?<br></b><b> 其实促动我改革评卷方式,给出满分作文还有一个个人情感上的原因。我出身于农家,是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以深知考试公平对于那些苦读十几年的学生意味着什么,更知道对于像我一样的农家子弟意味着什么。如果仅仅因为作文的原因,哪怕只有为数不多的寒门子弟被拒于大学校门之外,我也对不起教师这份职业,对不起那些想在高考中改变命运的孩子们。</b></h1> <h1><b> 语文评卷领导组要在优秀作文中挑选满分作文的消息很快传达给了每个阅卷教师。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广大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语文评卷中来,他们积极地配合我的工作。我衷心感谢广大评卷教师对我创意的理解与大力支持。当年我们受经费所限,只给出了十篇满分作文,但老师们推荐的优秀作文多达三千余篇,这些推荐上的作文尽管没有以满分作文的名目出现,由于是高水平之作,都得到了55分至59分这样接近满分的分数,这批学生才是满分作文制最大的受益群体。顺便说明,每年人们都关注满分作文,其实能让大批写作能力强的孩子在高考中胜出,不被埋没,这才是推出满分作文的真正内涵与意义。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这一意义都被许多省市主持高考评卷的领导和老师所忽视。<br></b><b> 山西省在1998年的高考作文评卷中给出满分作文的消息很快成了当年教育界和全社会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省内各大报刊纷纷刊发我省优秀才俊之满分作文,全国的多家报刊也陆续登载了我省评出的满分作文。在全国教育界,特别是语文界,很快引发了一场大辩论。一开始,否定声讨的一方占上风,而肯定赞赏的人则寥若晨星。这种局面的出现完全在我预料之中,所以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辩论中,我保持了沉默,以静观其变。因为我深知,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是对一种沿袭多年评卷制度与传统的根本性变革。在冷静观察的同时,我欣喜地看到论辩双方阵营与论辩内涵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随着论辩的深入,支持给出满分作文的呼声慢慢地越来越高,先前激烈批评满分作文的人也有的改变了态度。整个辩论也由可不可以打满分的论战,演变成了打满分的标准与数量如何把握的讨论。这样,我紧张的神经也慢慢松了下来。我应该特别感谢省教育厅和招生办的领导,他们得知我省满分作文被炒作并引起了全国性的争鸣时,并没有向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始作俑者兴师问罪,反倒泰然处之,这是对我锐意改革最大的精神支持。他们后来还特别指示我要在第二年的高考评卷中争取扩大满分作文的规模,并保证划拨足够的经费支持,还让我尽早想出一些能够提高阅卷水平的新举措,把山西的高考语文评卷改革工作做得更好,继续走在全国前列。<br></b><b> 改革的成功给了我极大的成功感与自豪感,也激起了我要大显身手的勇气与信心。1999年的高考评卷中,我又策划并成功实施了高考作文“背靠背”的评卷模式。即作文阅卷由过去名义上的两人打分改变成名副其实的两人独立打分。这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大事,其难度与复杂度远非推出满分作文可比。因为这不仅涉及到评卷人数的大量增加而必须追加十几万元的评卷经费,更涉及到必须保证背靠背作文评卷具体实施过程不出差错。比如,为了保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背靠背,过去一个小组独立评卷就得变成两个小组交叉,还不能两组间私相授受,由此多了一道试卷移交保密环节;为保证后一评阅者不受前一评阅者打分的影响,那就得设计专门的作文打分表,由此又多了独立的移分环节,即由专设的移分组把两人的评分移回到试卷中并得出平均分值;为了保证评卷质量,两人评分有重大的误差时还得增加仲裁环节,仲裁组不仅要对争议作文仲裁重阅,还要协调各组的评分,以免出现不同评卷人标准掌握松紧不一的问题;等等。这种新的评作文模式,操作的复杂度极大,之前又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各种情况都必须事先想到。为此,我与招生办几经商量讨论,最后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经费上的支持。1999年的高考评卷是在一路高歌中进行的。我们不仅保留了满分作文的评卷制度,而且严格规定了作文评分的级差制度,即一本试卷30份,得分必须有明显级差,由60分到十几分,甚至是个位数的分都得间或出现。整本试卷打保险分过多,是检查组检查的重点,一经发现,必须重评。当年的满分作文也增加到了一百篇,接近满分的55分至59分的作文给出了5000余份。还有经过仲裁重评的争议作文(两人评分有6分以上分差者)近三万份。背靠背的作文评卷流程由于设计科学,事先设定了可能出现混乱与失误的多个环节,所以整体的评卷流程进展顺利,语文评卷质量也大大提高。<br></b><b> 这里还必须交代一个小插曲。评卷工作虽然是由山西大学具体负责举行的,但是经费却是由省招生办掌握每年按实际考生人数下拨。改革需要经费的支持,为了争得经费,在一次山西大学与招生办关于高考评卷工作的协调会议上,我提出了增加经费十万元的要求,并讲了增加经费的具体项目与原因。招生办的人听了我的设想后是支持改革的,但只答应追加评卷经费五万元。由于多年的高考评卷,我和他们也都非常熟悉,他们看我要求甚切,便出了一个半开玩笑的坏主意,说只要我喝一杯白酒(大约有三两)就在五万的基础上增加一万,因为他们明知道我是不能喝酒的,以为这一着能把我难住。可是为了评卷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平时滴酒不沾的我居然舍命喝了整整六杯50度的汾酒,舍命的结果是又挣来了六万元的评卷经费。山大教务处处长说,不能再让锁林喝了,再喝要出人命的。我硬是凭着英雄虎胆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命三郎气概,终于为评卷组争取到了足够的经费保证了那年改革计划的顺利实施。顺便补充一句,这是我有生以来喝白酒的最高纪录,喝完后回到家中,吐了四五次,整整睡了二十七个小时,这一睡觉的纪录我至今仍未打破。</b></h1> <h1><b> 山西在高考语文评卷中打出满分作文后,马上有北京、甘肃、江苏、黑龙江等多个省市在1999年高考评卷中响应,并推出了满分作文。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全国各省市都在高考语文评卷中引进了满分作文的评卷模式。高考语文评卷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山西省,又在国内率先于1999年高考语文评卷中成功实施了背靠背作文评卷的新模式。这一高考评卷制度的改革幅度大大超越了满分作文制的推出,所以又一次轰动全国。因为高考语文评卷制度的改革是全国都想搞而又无良方应对一道难题,各个省市当时都在积极探索并密切关注率先搞新课改的两省一市的新做法。山西高考语文评卷继推出了满分作文后,又成功实施背靠背作文评卷的新模式,这是一套组合拳,两种做法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把满分作文的推出看成是高考作文评分改革的突破口的话,那么背靠背作文的评卷模式则是保证作文评卷质量、实现作文得分有充分级差的防护网。满分作文如果失去了低分作文的陪衬,就只剩下了象征意义,并无多少实际的价值。进行背靠背作文评卷,其核心意义就是使高考作文的评分实现由60分到低分甚至零分的巨大级差,就是为了使这个级差客观公正地反映考生作文的实际水平,就是为了利于选拔人才,发现才俊,就是为了促进语文教学,就能彻底根除考生在考前就敢给自己作文打40分的怪现象。如果真能实现背靠背作文评卷的既定目标,那将带来语文教学的新面貌,带来全民语文素质的大提高。与满分作文相配套的背靠背作文评卷模式,在之后我主持山西省高考语文评卷的八年时间里,一直坚持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唯一的调整是在2003年后,把满分作文的数量提高到了两百份。<br></b><b> 山西省连续两年进行的高考作文评卷制度的改革引起了国家考试中心的关注,他们要求我把山西省所进行的改革的思路做法整理出来,让其他省市学习借鉴。满分作文这一做法理解与操作并不困难,可是背靠背作文评卷的新模式到底是什么?怎么才能做到背靠背?实施起来有些什么具体环节?这些都成为各省市招生办与评卷点共同关注与学习的重点。从1999年秋到2001年春,我共接待了16个省市高考语文评卷点的来访与参观。我所首创的背靠背作文评卷的新模式很快在全国各省市被借鉴使用。山西省高考语文评卷的改革成为全国各地效法的榜样。从此,作为全国新课程标准试点省份的山西,高考语文评卷成为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成功改革样板,成为教育界关注与效法的榜样。2005年后,随着经济发达省市引进电子扫描直接在电脑上评卷,高考作文评卷模式由纸质过度到了电子媒介,但背靠背的做法在电脑时代得到了继承与发扬。<br></b><b> 令人鼓舞的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强大作用下,全国的中考评卷也普遍推出了满分作文,甚至在小学作文中也都有了满分作文。当年,由我一人主导推出的满分作文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最值得关注的新成果之一。<br></b><b> 由于山西省语文评卷改革在全国影响的扩大,在2001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全国高考试题评价会议上,我被邀请为大会发言的六位专家之一。会上,我以“山西省高考语文评卷改革的思路与实践”为题,向参会代表全面介绍了我省的经验与做法,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受到了时任国家考试中心主任马++的公开表扬。马主任在大会上宣布,教育部考试中心邀请山西大学的温锁林教授为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评价专家。从此,我开始以此身份多次参加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试题评价活动。至今已受邀在全国各地做相关报告300余场。<br></b><b> 高考满分作文推出近二十年了,回顾自己在这一新生事物的诞生中所起的助产婆的关键作用,至今都心潮澎湃。我庆幸赶上了一个发挥自己作用的好时代,并紧紧抓住了命运给我提供的一次次实现自己理想与抱负的绝佳机会,以我的担当与勇气,以我的情怀与见识,直接开创了中国的一个满分作文的时代。这是我的人生与事业中最值得自豪的一项成就。它改变了的不仅是那些为数不多的高考满分获得者的命运,而是直接推动了全国考试制度的重大变革。</b></h1> <h3><b><br></b></h3><h3><b><br></b></h3><h3><b>温锁林,1962年生,山西省寿阳县人。1982年至1990年在寿阳一中担任高中语文教师。1996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7年底任山西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连续主持山西省高考语文评卷十年。1998年在主持山西省高考语文评卷中首次给出了十篇满分作文,为我国满分作文时代的开创者。1999年设计并成功实施了背靠背的作文评卷模式,对推动全国高考语文评卷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重大影响。2001年秋被国家考试中心聘请为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评价专家,在全国各省市举办高考语文试题试卷评价报告300余场。2003年创建山西省语文信息学会并担任第一、二届学会会长。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b></h3> <h3>作者近影</h3> <h1><b><font color="#ed2308">感谢您的阅读,点击下边的链接,您可以看到作者奉献给您的更多的文章!</font></b></h1>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0vt1fm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寿阳籍学者温锁林教授(李思静 陆旭)</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c9sapzh?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向天再借五百年?借你个头!</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