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凤凰山

青松

<h3> 太谷凤凰山距县城七公里,是太谷县东山底村之后山,也是境内之著名景点,山上耸立三座宝塔,名叫风云雨塔。风云雨塔巍峨入云,雄壮秀美。元朝大诗人元好问曾在此地留有诗作数首,清赵铁山有"听山水之清。</h3><h3><br></h3><h3> 凤凰山传说</h3><div> 很久以前,在 凤凰山上无水无草无木,荒秃萧条。忽然一天,从南边飞来一只美丽的凤凰,绕着山顶来回盘旋,最后落在山顶,停了下来,谁也不知道它究竟做了些什么。但没过多久,这座山变成了青山绿水,翠树环绕。因凤凰在此做了短暂停留,后人便将此灵山起名为凤凰山。</div><div><br></div><div> 凤凰三塔的民间传说</div><div>太谷的人,或者常路过太谷的朋友。会发现城南十余里的凤凰山上有三座塔,两个一般高,一个稍低些。塔的名字叫风云雨塔。很早以前,凤凰山上没有塔,山下的三个高僧,圆寂后埋骨而建。</div><div> 要说这建塔,里面还有一个故事。<br></div><div> 凤凰山脚下,有座大庙,三个得道高僧,讲经布道,香火极是旺盛。忽一日。三位高僧同时驾鹤西游。混饭的和尚们见没了依靠一哄而散。庙里只剩下一个古稀之年的程姓伙夫和一个十几岁的小和尚。两人将高僧葬在山顶后,开始着手修塔。庙里不缺材料,但需要搬运,尽快搬运上去,不误工期就行了。程伙夫年轻时练过童子功,搬材料不是问题。很快两座塔的材料就上去了。<br></div><div> 凤凰山修三塔的事,让东头山上的和尚知道了,一下子就上了火。如果凤凰山上有了塔。按风水学上来说,对东边的庙不吉利。可是有拿不出合理合法的措施去阻止。这时候他的一个徒弟发现了一个问题:程 伙夫每天搬材料回来,吃不好,脏衣服顾不上洗。原来呀,笨手笨脚的小和尚搞不好后勤工作。东山上的和尚就想到,要是破了陈伙夫的童子功,看他再怎么往山上搬材料。于是派徒弟们四处寻找美女和漂亮媳妇。重赏之下有勇妇。还真有女人愿意去破功。<br></div><div> 一开始,程伙夫是不近女色的,每天能吃饱吃好,衣服有人洗就满足了。慢慢的,程伙夫就经受不住女人的诱惑了。不久,沉迷女色,把供材料修塔的事忘个精光。没多少日子程伙夫就变得腰弯背驼,眼屎鼻涕的。别说干活,就是走路都没劲了。这女人见目的达到,就去领赏去了。程伙夫不见了女人才明白了其中道理。着急之下,也驾鹤西游,去天堂拜会三位 高僧去了。小和尚搬不动材料,只好依靠羊来维系生计了,就买了些山羊,每天放羊前给羊身上绑上材料,边放羊边往山上送材料。看看选好的停工日子到了,材料还不齐。小和尚只得让做工的封了顶。所以,后人们看到的凤凰山的三个塔就不一般高了。如果你到凤凰山脚下的 东山底村亦可知道村里人家都姓程,据说都是程姓伙夫的后人。</div> <h3>  福缘寺,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南约7km处的凤凰山极顶,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 -1505),今只存遗址及三座古塔。因三座古塔大致呈东西向一字排列,似雁飞阵势而亦称“雁行三塔”,俗称“凤山三塔”。二战中,三塔中间的一座塔被倭鬼击毁,天长日久之间,人们只能看到两塔,故而也称“凤山双塔”(“县保”标志碑之名即缘于此)。为裨补缺憾,公元2007年太谷县花费50余万元,重建了中间的那座塔,使“三塔雁行”景观得以恢复。</h3><div>  福缘寺三塔为同时期所建造,大眼看上去,其外观形制大致相同:三座塔基本等高约17米;八角五级楼阁式塔身;五层腰檐下均装砌仿木构铺作;一至四层腰檐上为叠涩平座;塔刹均为八角攒尖型。但是三座塔构造的细部差别很大。为了下文叙述方便,以上图为例,我分别叫她们“左塔”“中塔”和“右塔”。</div><div>  三座塔的基座都不相同。塔身的构造也不同:左塔中空,一至四层都砌有长方形塔心室,但不相通,不能登临;右塔为实心,第二、四层砌有塔心室;中塔实心,仅第二层砌有塔室。塔刹也稍有区别。</div><div>  左塔是三座塔中构造形制和建筑装饰最为精致者:平简的方形塔基上只砌出两层青砖塔座;五层出檐下均装设仿木构铺作--- 转角处上部隐出两层倚柱,柱头普柏枋出头相交,檐下斗栱为五铺作,正面补间和转角处出斜栱,转角处斜栱均砌出单下昂,撩檐枋也相交出头。刻凿精细,生动逼真!</div><div>  一至四层腰檐上是叠涩的平座,其中第三、四层平座下也装仿木构铺作。特别是第三层平座上还砌装仿木构护栏,栏板也雕刻美观。整个塔身只在南向的一至四层正面辟门,底层门洞左边的一面原砌装塔铭,已失去;其他均素面。</div><div>  底层长方形塔室高、深各约1m,宽约60cm,顶部叠涩砌成藻井。塔心室内正面原砌装一块石刻佛像,已被盗(毁),仅存两侧的金刚力士,风化严重。从残存的雕凿技艺来看,要早于明代。</div><div>  右塔为八角形塔基上砌出高约1m,且收分明显的砖石塔座;与左塔素面不同,右塔上下的四个正面均装砌仿木构假门窗,只有南向的正面第二、四层为真门;底层正面右侧原装有塔铭,已失去。</div><div>  右塔五层腰檐下的仿木构铺作,比左塔简单一些:正面和角柱上,既不出斜栱也无下昂;一至四层平座下也没有铺作。但是仿木构装饰本身却刻凿的一丝不苟, 甚至比左塔还要精致一些。</div><div>  三座塔的塔刹都是八角攒尖顶,可能上装宝珠,已失去。但是塔刹并不相同,最显眼的特征是:左塔塔刹为顶层出檐紧急反叠涩收结而成;而右塔和新建的中塔反叠涩收结舒缓,形成了细高状的刹座,刹座上复又叠涩三层出檐才结顶。若从远处看上去,右塔和中塔就多了一层“塔身”,成为八角六级的“偶数级”塔身。</div><div>  中塔为公元2007年所建,大致参照了右塔的构制,除塔的基座为石砌外,塔身五级收分较急;刹座更加细高一些。其他方面与右塔基本一致.</div> <h3>东山底村</h3> <h3>由于施工,山脚的一段路被堵</h3> <h3>跨越石海</h3> <h3>10时30分,我们开始拾阶而上。由此进入福缘寺。</h3> <h3>拾阶而上</h3> <h3>340个台阶</h3> <h3>福缘寺</h3> <h3>福缘寺</h3> <h3>俯瞰福缘寺</h3> <h3>从寺院前往风云雨塔</h3> <h3>遥望风云雨塔</h3> <h3>凤山顶俯瞰东山底村</h3> <h3><font color="#010101">在下山的平台处,美女们各展风采。</font></h3> <h3>多么惬意</h3> <h3>中午12时,我们沿山凹的石阶前往龙泉宫。</h3> <h3>我们穿行在灌木从中,主要数种有栒子、绣线菊、黄刺玫、金叶榆,草本漏芦比比皆是。</h3> <h3>手持漏芦花爱不释手</h3> <h3>山腰小亭</h3> <h3>离塔越来越远</h3> <h3>终于下到山底,仍不释怀。</h3> <h3> 龙泉宫</h3><div> 龙泉宫位于太谷县凤凰山,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迄今已有六百六十多年之历史,是山西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历来民众游憩之地。</div><div> 龙泉宫位于太谷县城南十二里地的凤凰山腹地,为太谷十景"凤山春色"之主景。观前有高大精雕的石牌楼,全观殿阁楼台,依山层层布置,苍松翠柏古树龙根掩映其间,更有水母洞内龙泉涓涓细流,源源不断,清澈如玉,四季长青,饮之沁人心脾,万虑俱消。<br></div><div> 沧海桑田,日月辗转,龙泉宫四次颓废,60年代几近彻底摧毁。惜乎古城宝刹幽静之地,未能为民众服务。如今严景诚道长不畏艰辛,致力于 龙泉宫之修缮,其诚可嘉。如今大殿基本修复,全观重建,雄伟壮丽之景观再现,凤山春色又复以奇妙胜境,供海内外游人与太谷民众旅游观赏,籍以怡情悦性。亦为构建和谐太谷、开发旅游、强县富民之一助。<br></div> <h3>龙泉宫牡丹</h3> <h3>辛勤的摄影师</h3> <h3>再见了龙泉宫</h3> <h3>  午饭后,我们兴致勃勃的参观了山西农业大学校园,感受高等学府浓浓的文化气息。</h3> <h3>校园芍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