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与读书很配 思辨与闲适齐飞

彼岸花开

<h3> 细雨霏霏,静待故人归;烟雨蒙蒙,最是情意浓。5月6日,一群新老朋友如约而至,灵程心理“悦读吧”第6次读书分享会如期举行。</h3> <h3>  本次分享的是岳晓东博士《登天的感觉》中第6个案例《我恨自己的冷漠》。主分享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焦健老师。他像一位优秀的导演,在他的智慧引领下,大家的激情被点燃,思维被激活,潜能被激发,纷纷各抒己见,观点精彩纷呈,常常让人觉得大开眼界,豁然开朗。严谨理性的学术气氛,很有点“科学研究会”的味道。</h3> <h3>  别致的思维导图,简洁明了,浅显易懂。</h3> <h3> 同一案例,有人关注的是“人为什么越来越冷漠?” 有人思考的是“该怎样进行生命教育?” 有人研究的是“咨询方法的变化。” 有人想到了自责,有人建议常常“清理心底的垃圾。”......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花盛开,百家争鸣,欲知详情,往下慢慢体味。</h3> <h3> 焦健老师的感悟</h3><h3> </h3><h3> 灵程“悦读吧”第六期读书交流会感受:1.交流中互换了思想,更新了认识;2.每个人都有“未完成情节”,触景生情会自然流露出,如何调节“未完成情节”带来的影响,需要别人的帮助和自己的醒悟;3.人性善恶不好说,在看待一个人,一件事时,要关注人性的一些特点,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联系时代因素,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评价;4.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刻不容缓!</h3> <h3> 王敏老师的体会</h3><h3> </h3><h3> 灵程“悦读吧”第六期读书交流会感受:</h3><div> 1.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感悟。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自己获得感悟并没有那么多,但是交流过后有了思想的碰撞。焦老师分享时焦点放在了"冷漠",而我的焦点放在了"自责",崔老师关注的则是"疗法"。</div><div> 2.读书会确实增长了我的知识和见识。"露阴癖"是以前在书中看到的内容,现实中并未见过,吴老师今天提出来自己的经历,还告诉了我们胡瑞燕老师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崔老师对此产生共鸣,也分享了她的同学是怎样的处理这种问题的。除此之外,孙老师跟大家分享了"空椅子技术"。</div><div> 3.焦老师今天的分享很特别,一开始的连续提问,让我们参与的人多了些思考。两个小测验也是非常的吸引人。而且他今天分享前我看到了他绘制的思维导图,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div><div> 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各自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每人就有两种思想。"今后我将继续坚持参加读书会。我也坚信自己会有所不同。期待~</div> 孙文敏老师的心得 <div>  </div><div> [灵程心理“悦读吧”读书交流感悟]“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荫荫正可人”,立夏时节,书友们如约光临灵程心理“悦读吧”交流会。今天交流的话题是《我恨我的冷漠》,仔细地阅读,激励地讨论、碰撞,我思考最多的是受“未完成事件”困扰的人如何才能走出心灵的“百慕大三角”。 人生不能演练打草稿,有些事任你再后悔再后怕都无法重写、重演。如果它的发生不影响我们的生活,它会随风而逝;如果已发生的事件造成的创伤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它会形成一个“暗礁”横亘在我们人生的航程中,没有定位出它在哪里,人生的航船会随时“触礁”造成对我们的多重伤害。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什么是“未完成事件”? 未完成事件它指的是尚未获得圆满解决或彻底弥合的既往情境,尤其是创伤或艰难情境,同时,也包含由此引发且未表达出来的情感,包括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像案例中佳莎对表姐之死的自责、悔恨与愧疚。其次,如何将自己的未完成事件进行到底,实现个人成长呢?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第一,提高自我觉察能力。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是个人成长的第一步。第二,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与督导,实现个人成长。第三,参加成长体验小组,在团体活动中实现个人成长。第四,学会面对、接纳自己的过去,找到建设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积极归因,可以减少“未完成事件”的消极影响。第五,在岁月的磨砺中获得的成功经验也是治疗创伤的良药,在一次次历练中不断成长,成功的体验可以抚平创伤,可以给你在回忆过去创伤时淡然一笑的底气。第六:通过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排除心流中的“暗礁”,学会将自己的“未完成事件”进行到底,积极面对并及时处理,就能使我们的航行一帆风顺,看到更远处美丽的风景。</div> <h3> 吴佳丽老师的感悟</h3><h3><br></h3><h3> 《登天的感觉》案例6《我恨自己的冷漠》阅读感悟:</h3><div>一、及时清除心埋拉圾。</div><div>作为红尘中的凡夫俗子,面对生活中的诸多负性事件,很难潇洒到提得起,放得下。这些负性事件引发的消极情绪必定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性情豁达的可能会在嘻笑怒骂中得到渲泄,而性情内敛的可能会在一味压抑中沉淀成潜意识中的一座座暗礁,有时在特定环境中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彻底摧毁我们生活的信心。因此,我们一定要及时清除潜意识中的心理垃圾,轻松前行。</div><div>二、坦然面对,汲取能量,快乐成长。</div><div>所谓的“心理垃圾”即潜意识中的“心结”,我们也可称之为心灵深处的“伤疤”。以前总认为,面对心灵深处的痛,不要轻易在伤口上撒盐,相信时间会抹平一切,这个案例使我明白,当有些心结在潜意识中已沉淀成一种垃圾,犹如生活中的一个个暗礁,影响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就应该坦然面对,毕竟逃避只是暂时的忘却,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惟有提升敏锐的洞察力,多角度的去理性分析,客观面对并勇敢打开这个心结,进而从中汲取正能量,才是真正的成长。</div><div><br></div> <h3> “我恨我的冷漠”读书感悟</h3><h3> 刘超伟</h3><h3> </h3><div> “冷漠”这个字眼,看起来让人难受,听起来让人颤栗。读完“我恨我的冷漠”这一章节,我不禁反思:本章节中的佳莎真如她自己所言“冷漠”吗?现实中有很多东西的实质真不是眼睛看到的或初步了解到的那么简单,有时真需要认真聆听,抓住细节,反复推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才能挖掘到事情的本源。读完这个章节,我感悟有三:</div><div>感悟一:解决问题在于治本</div><div>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情,这些事情都是以一种现象表现出来的。一个事情的解决,不是简单的依据表面现象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挖掘其本质的东西,从最根源的地方解决,方是解决之道,这就是“治标必须治本”。但是,要揭示表象背后的玄机,真如书中所言,这就是心理咨询之难。那些发人深省的问题提出的时机总是那么关键,而这些问题提出后,让来访者顿有所悟的感觉是那么美好,一个个心结的打开也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帮忙使人找到无意识行为背后的有意识原因,真的是很有道理的。</div><div>感悟二:情绪宣泄很重要,具体指导不可少</div><div>书中岳教授指出:帮助佳莎康复情绪,不仅要有不良情绪的宣泄,还要有具体的行动配合,如换住处、推迟交作业时间及帮她总结经验教训等。宣泄只能使佳莎改变原有的认识方法,而具体行动才能进一步巩固她的情绪转变。这就说明平时做学生思想工作时,不仅是从思想上解决其心结,还要辅助一定的具体行动方面的指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圆满的获得自己问题的解决。从教学生来说,让其知道理论知识后,应该及时给他们一些配套的习题加以练习,让他们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领会贯通,才会对所学知识彻底掌握。</div><div>感悟三:学会面对</div><div>正如文中岳教授所言:安慰一个人,不一定是要他忘记过去,而是帮助他学会怎样正确地面对过去。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创伤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和纾解,那可能会留下许多后患,精神抑郁就是其表现之一。但现实生活中,好多安慰人的人错误地认为:忘记是最好的方法。这种安慰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效的。要想平复情绪,心灵上的彻底解决是关键,而心灵上的彻底解决源于对情绪出现原因的正确认识,这种认识其实就是勇于面对,不逃避。心结这东西是无法考劝说来加以摆脱的,唯有将其解析清楚,才能使人获得最终解脱。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敢于面对过去和现实,认清其本质,这样心态才会平和。</div><div>每次读书交流会,大家思维火花的碰撞,都令我受益很多。读书交流,促人成长,读书交流,促人成熟,读书交流,坚持到底。</div> <h3> 崔金娣老师的分享</h3><h3><br></h3><h3> 中国有句古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灵宝有句土话:谁家没有个土脚里。精分说:人的某些行为或习惯动作背后可能会埋藏着某种深刻的无意识动机。虽说人人都可带着问题成长,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想要过快乐的生活及时扫清心底的垃圾是关键!立夏节气到来之时相聚灵程在焦健老师的带领下对第六个案例的思考做了分享,收获及思考如下</h3><div>一.文中所涉心理咨询技能</div><div>岳晓东教授的登天的感觉一书中所涉及的常用的疗法有十余种之多,人本,精分,行为,来访者中心,格式塔,交互分析,认知领悟,理性情绪疗法,等等。我恨我的冷漠中最初作者针对来访者面对室友自杀所造成的内疚自责,失眠,噩梦,精神崩溃等消极情绪采取了现实疗法,宣泄,同感理解,建议搬离,多于友人交往等,体现满足被爱的需求,增加成功的认同,重视现在帮助来访者认识到生活中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存在,可供自己选择和享用,但效果不佳,佳莎还是忘不了室友良心备受谴责。反常的情绪可能会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作者敏锐的洞察力,找到了揭示表象背后的玄机办法,转而采用精神分析的疗法,通过解析彻底扫除佳莎心底里的垃圾。在我是哈佛最自卑的人中,面对求助者丽莎学业受挫,环境落差造成的痛苦中,作者的现实疗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我不由得感叹心理咨询之妙就在于辩证施治。就像中医区分风寒和风热感冒一样。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心理咨询一定要站在来访者的角度,坚信来访者有最好的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我们的任务就是帮来访者发现自己已经拥有没有认识到的能力。</div><div>二.生命教育与心理咨询</div><div>佳莎心底的垃圾是由室友的自杀激发的,近些年身边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自杀的消息也越来越多,有人研究证明经济发展水平和心理问题的增长幅度成正比。哈佛大学曾有研究证明94%的学生感到压抑痛苦,47%的学生抑郁,甚至严重到无法学习生活,为了研究这一数据的普遍性,曾有专业机构对美国所有在校大学生中的13500人做过调查,其中45%的人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是哈佛专门设立心理咨询中心,西方心理学发展迅速的原因吧。中国心理咨询起步晚,国人对心理咨询的了解少且片面,岳教授在书中如是说:心理咨询主要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与烦恼提供咨询,心理治疗主要为人们在人格,情绪行为上的障碍及变态行为提供治疗,治疗除了心理咨询知识还必须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和专业训练。在书中多个案例来访者都与周围人交流无果,本文中中也可见心理咨询与亲朋好友之间普通的安慰不同,专业知识背景下的交流会大大减少来访者的痛苦。中国生命教育的巨大潜力让我们的学习交流更有现实意义。</div><div>三.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div><div>从教多年,学生如蒲公英一茬茬快速成长,飞翔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不同家庭背景,求学经历,性格能力各异,却又很多相似。印象最深的还是从教第一年担任班主任时的那个16班,联系最多的也是,想想原因竟是三百个日日夜夜的陪伴,一次次一个个的倾心交谈,用自己的真心弥补经验的欠缺,那不是一个优秀的班级,却是让学生觉得最温暖的班级,此后历经文理分科考上大学各奔西东,结婚生子依然能聚在一起的班级。但巨大的付出和中等的成绩却让我严重焦虑每天晚上梦中都是在和班里几个调皮学生斗志斗勇,身心俱疲,虽然自己凭直觉觉得需要释放压力,最后也通过坐过山车症状得以缓解,却不愿再带班主任,总在想如果那时具备了心理咨询的知识是不是就会排解自己心中的严重焦虑,继续将班级带领下去,是不是会更好。同感,共情,积极关注,尊重……每个人心中都有过往的垃圾,及时清除自己心底的垃圾让我们更好的快乐健康的生活,用专业和爱心对待我们的学生,放飞一颗颗健康快乐的种子。崔金娣2018年5月8日</div> <h3> 细雨与读书很配,思辨与闲适齐飞!朋友们,来灵程心理读书吧,靠近阳光,坚强向上,和着春潮,伴着夏韵,让一切充满希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