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七十二候是中国最早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源于黄河流域,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二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五天为一候,与一年二十四节气对应为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对应,称“候应”。七十二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其中植物候应有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吷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h3> <h3>一、立春一候 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指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h3> <h3>二、立春二候 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 指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h3> <h3>三、立春三候 鱼陟负冰(鱼上冰)。陟,言积,升高,高也。鱼陟,负冰陟升也。 有的冰面开始融化,可以看到鱼了,可是水面上还有一些碎冰块,就感觉鱼游的时候像背着冰块一样。</h3> <h3>四、雨水一候 獭祭鱼: 东风解冻,水獭开始捕鱼了,捕到后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h3> <h3>五、雨水二候 候雁北(鸿雁来): 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大雁等候鸟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h3> <h3>六、雨水三候 草木萌动: 草木在绵绵细雨的滋润下,随地中阳气的上腾开始发出嫩绿的新芽。</h3> <h3>七、惊蛰一候 桃始华: 蛰伏了一冬的桃花开始开花,并逐渐繁盛。</h3> <h3>八、惊蛰二候 仓庚(黄鹂)鸣: 黄鹂也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发出婉转悦耳的啼鸣。</h3> <h3>九、惊蛰三候 鹰化为鸠:这是古人对周围的景物观察不够仔细造成的误解。在惊蛰节气前后,动物开始繁殖,鹰和鸠的繁育途径大不相同,附近的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的鸠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多了起来,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h3> <h3>十、春分一候 元鸟至:元鸟又称玄鸟即燕子,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燕来还识旧巢泥”。</h3> <h3>十一、春分二候 雷乃发声:古人认为雷是春天阳气生发的声音,阳气在奋力冲破阴气的阻扰,隆隆有声,但看不到闪电。阴阳相薄为雷,雷为振。</h3> <h3>十二、春分三候 始电: 电闪雷鸣,开始见到闪电。</h3> <h3>十三、清明一候 桐始华: 此时桐树(指泡桐)开始开花。</h3> <h3>十四、清明二候 </h3><h3>田鼠化为鴽(音如、指鹌鹑类小鸟): 喜阴的田鼠都躲回洞穴,喜爱阳光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h3> <h3>十五、清明三候 虹始见: 虹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雨后的天空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就可以见到七色彩虹。“虹桥始见雨初晴”。</h3> <h3>十六、谷雨一候 萍始生 : 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河湖的浮萍开始生长。 </h3> <h3>十七、谷雨二候 鸣鸠拂其羽: 布谷鸟(也有人说是斑鸠)鸣叫着的斑鸠开始梳理羽毛,提醒人们应该播种了。田野里到处回荡着它“家家种谷”的殷切呼唤。</h3><h3><br></h3> <h3>十八、谷雨三候 戴胜(鸡冠鸟)降于桑: 此时落于桑树上觅食的戴鸟频频出现,蚕将生之候。</h3> <h3>十九、立夏一候 蝼蝈鸣: 蝼蝈是一种黑色的蛙,随着它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h3> <h3>二十、立夏二候 蚯蚓出:蚯蚓又名曲蟮,常年居于地下,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就钻出地面。</h3> <h3>二十一、立夏三候 王瓜生: 王瓜又名土瓜、老鸦瓜。是华北特产的爬蕂植物,在立夏时节快万速攀爬生长到六、七月就会结红色的果实。</h3> <h3>二十二、小满一候 苦菜秀: 苦菜是一种多年生菊科植物,春夏季开花,嫩时可食用。</h3> <h3>二十三、小满二候 靡草死: 按东汉郑玄的解释荠、葶(音停)苈(音历))之类枝叶细软在阴冷潮湿季节生长的植物,受不了夏阳的火气都枯死了。</h3> <h3>二十四、小满三候 麦秋至: 夏麦颗粒己经成熟,收获的季节也快要到了。因为只有夏麦在初夏成熟,其余百谷都在秋季成熟。</h3> <h3>二十五、忙种一候 螳螂生: 螳螂于深秋产卵,小螳螂感觉到了此时阴气渐强就破壳而出了。</h3> <h3>二十六、忙种二候 鶰(音元,指伯劳鸟)始鸣: 古人认为伯劳鸟是感受到了阴气而开始鸣叫的,它的叫声十分刺耳。</h3> <h3>二十七、忙种三候 反舌无声: 能学各种鸟叫的反舌鸟,感应到五月阴气微生而不叫了。</h3> <h3>二十八、夏至一候 鹿角解: 鹿是属阳性的山兽,因阳气已盛极而衰,鹿角就开始脱落。</h3> <h3>二十九、夏至二候 蜩(音调)始鸣 :到了夏天雄蝉都会鼓翼而鸣。 </h3> <h3>三十、夏至三候 半夏生:半夏是一种野生草药,因为在夏日之半生长而得名半夏。</h3> <h3>三十一、小暑一候 温风至:指四方均感受到温热的风,暑气吹至,热气逼人。</h3> <h3>三十二、小暑二候 蟋蟀居辟:这时蟋蟀开始自田野逐渐移动入庭院。</h3> <h3>三十三、小暑三候 鹰始击:指幼鹰由老鹰带领,从鸟巢中飞出来,开始学习飞行博杀猎食的技术。</h3> <h3>三十四、大暑一候 腐草为萤: 因为萤火虫产卵在落叶与枯草之间,经幼虫,蛹而至成虫,在盛夏孵化而出。古人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的。</h3> <h3>三十五、大暑二候 土润溽(音入,指湿)暑:此时土壤内湿气潮润,天气也湿热难耐,这种蒸郁的热天也是最难过的。</h3><h3><br></h3> <h3>三十六、大暑三候 大雨时行:当早上的湿热之气升至对流云层,在高空遇冷,常在午后降下大雨,雨势大但是下雨的时间不长,雨后可以稍稍纾解一些暑气。</h3> <h3>三十七、立秋一候 凉风至: 经过大暑的大雨,暑气渐消,此时西太平洋吹来了台风。</h3> <h3>三十八、立秋二候 白露降:指立秋之后早晚温差渐大,夜间湿气接近地面,在清晨形成白雾,未凝结成珠,有秋天的寒意。</h3> <h3>三十九、立秋三候 寒蝉鸣: 与夏至二候“蝉始鸣”相呼应。在秋天叫的蝉称为寒蝉,寒蝉感应到阴气生而开始鸣叫。</h3> <h3>四十、处暑一候 鹰乃祭鸟: 老鹰猎捕后先陈列出来,像祭拜为他牺牲的猎物。“</h3> <h3>四十一、处暑二候 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h3> <h3>四十二、处暑三候 禾乃登: 稻谷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h3> <h3>四十三、白露一候 鸿雁来: 相对应雨水二候“鸿雁北”,秋天时鸿雁自北方飞向南方,以避寒冬。</h3> <h3>四十四、白露二候 元鸟归:相对应春分一候“元鸟至”,燕子春去秋来,秋天南方飞回北方。</h3> <h3>四十五、白露三候 羣(音群))鸟养羞:(叁人以上为众,叁兽以上为羣)即群鸟储存食物过冬,同时许多鸟都有换羽的行为,开始换上丰满的冬羽,准备冬天的来临。</h3> <h3>四十六、秋分一候 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以后阴气逐渐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h3> <h3>四十七、秋分二候 蛰虫坯(音培)户:坯是指细土,众多小虫都已经穴藏起来了,还用细土封实孔洞以避免寒气侵入。</h3> <h3>四十八、秋分三候 水始涸 : 在华北地区春夏季降雨较丰沛,而到了秋天水气开始干涸,夜间无云,河川流量也开始变小。</h3> <h3>四十九、寒露一候 鸿雁来宾: 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指鸿雁南下期间长。</h3> <h3>五十、寒露二候 雀入大水为蛤: 传说中鸟雀于深秋潜入大水(即海),而蛤(即蛤蜊类贝壳)的条纹色泽又与雀鸟近似,在深秋天寒时节,蛤类会大量繁殖,认以为是雀鸟所化。</h3> <h3>五十一、寒露三候 菊有黄华: 黄色的菊花在秋天绽放。</h3> <h3>五十二、霜降一候 豺乃祭兽: 豺是似狗的动物,豺捕到了野兽后,先陈列出来,似祭拜一番再食用。 七十二候中的“獭祭鱼”,“鹰乃祭鸟”,“豺乃祭兽”三祭,代表了天地间可潜入水的獭,可飞上天的鹰及地上行的豺三者,在时间上跨越了春,夏,秋三季。</h3> <h3>五十三、霜降二候 草木黄落:深秋后万物生长速度减慢,而且水分少,常绿植物的叶片会变为枯黄而后掉落。</h3> <h3>五十四、霜降三候 蛰虫咸俯:咸俯是垂头不动的样子,指各种过冬的小虫在其藏身之处不食也不活动的现象,静静的进入冬眠。</h3> <h3>五十五、立冬一候 水始冰:此时中国北部天气已经寒冷,冰面尚薄开始结冰。</h3> <h3>五十六、立冬二候 地始冻:土壤中的水分因天冷而凝冻,连带使得土壤变硬的现象。</h3> <h3>五十七、立冬三候 雉入大水为蜃(音甚、指蛤蜊): 蜃指大蛤,雉比雀大,立冬过后野鸡一类的身影渐渐消失,蜃类会大量繁殖,海边能看见外壳与野鸡颜色相似的大蛤,以为是雉所化。</h3> <h3>五十八、小雪一候 虹藏不见:古人认为天虹出现是因为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泰,而此时阴气旺盛阳气隐伏,天地不交。</h3> <h3>五十九、小雪二候 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此时阳气回到天上,阴气降到地下,因此天地不通,万物寂然。</h3> <h3>六十、小雪三候 闭塞成冬: 由于天气寒冷,万物的气息飘移和游离几乎停止,一切亳无生机。</h3> <h3>六十一、大雪一候 鶡鴠(音合旦)不鸣: 鹖鴠也称寒号鸟,是一种冬天也会叫的鸟,但到了大雪天寒地冻,寒号鸟也停止了叫声。</h3> <h3>六十二、大雪二候 虎始交: 此时阴气最盛,盛极而是衰,阳气有了小苗头,老虎也萌生了春心。</h3> <h3>六十三、大雪三候 荔挺生: “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萌动而抽出小芽。</h3> <h3>六十四、冬至一候 蚯蚓结: 蚯蚓是阴曲阳生的生物,因感到阴气仍重而在深土中蜷曲纠结。</h3> <h3>六十五、冬至二候 糜角解: 糜在冬至时感受到阴气逐渐退而解角。</h3> <h3>六十六、冬至三候 水泉动: 深埋地下的泉水,受阳气引发,水仍可流动未完全结冻。</h3> <h3>六十七、小寒一候 雁北乡:古人认为候鸟中雁是顺阴阳气而迀移的,有些雁已经开始往北飞,认为此时阳气已经发动,雁群启程自南方开始往北飞回故乡。</h3> <h3>六十八、小寒二候 鹊始巢:鹊指喜鹊,它喜阳气,此时喜鹊感到阳气动而开始筑巢,准备孕育。</h3> <h3>六十九、小寒三候 雉始雊(音构):鸲是鸣叫的意思,与雉鸡啼叫一样,表现冬至后的阳气萌动。</h3> <h3>七十、大寒一候 鸡始乳: 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h3> <h3>七十一、大寒二候 </h3><h3>征鸟厉疾:征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h3> <h3>七十二、大寒三候 水泽腹竖: 在大寒最后的五天内 ,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并且最结实、最厚。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