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平安北壮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两个景区两者一南一北如双壁辉映,分别构成北壮和红瑶两个文化空间,可谓组合巧妙,相互辉映。 平安梯田横跨平安和龙脊两个行政村,宛如一条行进中的巨龙,腾越在一个四 五里长的坡面上,腾越出一种叱咤风云的野性力量。平安梯田内有"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两个独特的景观。"九龙"指龙脊主脉在这里分出来的九条小山梁,"五虎"指这里五个略微凸起的小山头。"九龙"、"五虎"全部为梯田所盘绕。"七星"指当初开天时特意留下来的七个小山包,器个小山包分别叠立在器块田的中央,远远望去像七颗闪烁的星星,守护着龙脊那块弯弯的月亮田。因为"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的存在,使得平安梯田像扫帚田园一样景中有景,平田许多情趣和意味。</h3><h3>在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的平安村,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全部的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一层层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行云流水,其规模磅礴壮观,被称为"龙脊梯田"。</h3> <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由于金坑(瑤族)寨梯田还未放水,我们选择了游览平安寨(壮族)梯田。这里有两个观景平台:九龙五虎观景台和七星伴月观景台。</span></h1> <h3>苗族人</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龙胜所处的南岭山地距今6000年至12000年前就出现了原始栽培粳稻,是世界人工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秦汉时期,梯田耕作方式在龙胜已经形成。唐宋时期龙胜梯田得到大规模开发,明清时期基本达到现有规模。龙胜梯田距今至少有23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世界梯田原乡。</span></h3> <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袁隆平题写的"中国稻作文化科研基地"碑</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九龙五虎观景台</span></h1> <h3>梯田如链似带,把一座座山峰环绕成一只只巨大的螺蛳,有的像巨扇一样半摺半开,斜叠成一个个狭长的扇;有的则像天镜被分割,然后有层次地镶嵌成多种图形的碎块,在这个广袤的方围内,小路悠悠地,蜿蜒在跌宕有致的梯田里,飘忽成一根根细绳,而袅袅地萦绕在它上空的龙脊壮族山歌,缥缈成一缕缕云烟;那一幢幢被水光映照,被云影拂弄的壮族"麻烂",则被空灵成仙宫了。</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七星伴月观景台,我也去臭美一下了!</span></h1> <h3> 中午在壮族家里吃了香喷喷的竹筒饭后,驱车158公里,到达黎平侗族自治县。</h3> <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龙脊始租田</span></h1> <h3> 黎平会议会址,坐落在贵州省黎平县城德凤镇二郎坡52号,是一座清代的古代建筑物。占地面积近1000 平方米,外有高约20米的封火墙围绕,森严幽静。由于它正在内部检修,未对外开放。</h3><h3> 1934年底,中央红军由湖南通道进入贵州,占领黎平后,总司令部就设在这里。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这是红军离开江西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紧要关头改变红军的战略方针,变被动为主动,并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h3> <h3> 翘街,又称东门街,尚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是黎平县长征历史文化街。此街东起城垣东门,南至二郎坡荷花塘,全长近1km,两头高,中间低,形状如翘起的木扁担,因此称为"翘街"。1934年12月18日,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曾在翘街上的一处商铺里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出席了会议,现在,"黎平会议会址纪念馆"已成为"红色旅游"的胜地。除了黎平会址外,翘街主要的历史遗存还有:毛泽东住址、陈云住址、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旧址、中央红军教导师旧址、"两湖"会馆、福音堂、红军广场等。</h3> <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因为太翘了!把翘字遮了!</span></h1> <h3> 鼓楼模仿杉树形状建造,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因为楼上置鼓得名,是侗族人民遇到重大事件击鼓聚众、议事的会堂,平时是村民社交娱乐和节日聚会的场所。侗族的文化与鼓楼密不可分,重大的活动都在鼓楼里举行,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和精华,因此,侗族文化又叫鼓楼文化。风雨桥的建设即利于交通、休息避雨、会友、观赏江面风景,同时可美化侗寨环境,所以,风雨桥又叫花桥。</h3> <h3>黎平侗寨鼓楼,雄伟壮观,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是侗族建筑技艺的集中体现。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0多米,从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整,约10平方米见方,中间用石条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木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h3> <h3> 黎平侗寨鼓楼,雄伟壮观,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是侗族建筑技艺的集中体现。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0多米,从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整,约10平方米见方,中间用石条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木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特色晚餐</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