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他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h3><h3><br /></h3> <h3>初识书法,初闻墨香,缘于温老师的推荐。彼时她一年级,放学时间早于我下班数小时,出于打发课后时间,我便不假思索地给她报名了,没想到这一写,就是七年至今未间断。</h3> <h3>本以为初学肯定从横平竖直的楷书开始,没想到,第一节课,程老师却是让娃们自己选字体,而此前从未接触过书法的小妞,一眼相中的是《礼器碑》。</h3> <h3>礼器碑是隶书的一种,虽不及曹全碑大众,却有独到之美,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规整而不失畅快。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h3><h3>现在看来,这个字体的气质和她相当契合,不得不说,缘分呐!</h3> <h3>初学,看不懂碑贴,每一次练习,老师都逐一写了范字。</h3> <h3>每一次练完,老师都认真点评,在不断增加的圈圈和星星中,一点点进步。</h3> <h3>课堂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写,每次去接的时候,看到一个个都沉浸在书法世界中的感觉,真好。</h3> <h3>有时去接晚了,就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师生对坐,各自陶醉。</h3> <h3>还没练满一年,有个机会要写作品,当时,我是不认同的,习字的初心可不是如此功利。可是当她执着又欢喜地完成以后,我就释然了,于她,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功利,不过是一次高阶的练习而已。</h3> <h3>那以后,只要有机会就会写作品,而每次屏气凝神完成后,再回归日常练习,就会有个小飞跃。</h3> <h3>每一次作品,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h3> <h3>这是第一次临完全文,老师专门给提了跋,珍藏的记忆。</h3> <h3>得奖不是目的,准备的过程收获得更多,当然,能得奖也是极好的。</h3> <h3>从大字到小字,从临帖到集字,笔法不断精进起来,韵味也一点点显现。</h3> <h3>偶尔,也会穿插着练一些其他字体,与隶书相得益彰。</h3> <h3>字慢慢老练以后,在课堂外也能逐渐驾驭,17年的暑假,完成了自己第一本书法集。</h3> <h3>书法也融入了生活成为一门小手艺,刚进初中的教师节,给每位老师写画了扇面,该是最独特的礼物吧!</h3> <h3>有心的程老师和师母常常带着她参加一些活动,每次都大开眼界。</h3> <h3>写对联写福字是一年一度的大戏,那一年程老师带着在水亭门和大师们共写送福,至今难忘。</h3> <h3>上了初中,练字的时间少了,却依然没有放弃,如此,留一点热爱在日子里,挺好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