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那对80后的小夫妻,却在什邡的另一条小巷里,营造了个简净的小空间

一末

<h3>一篇非正式的半成品的自我介绍</h3> <h3>通俗地说在做一家店。</h3><h3>但是我很矫情地坚持称呼它为一个空间。</h3><h3>小巷里的一个小空间。</h3><h3>它的名字叫一末。</h3> <h3><br /></h3><h3>【一末】是一家以"饮食、人文、独立杂志,器物美学"为一体的实体空间。致力于通过饮、食、器和大家分 Xiang 一种生活态度。如果社会还有一点空间留给怀疑物质主义的人,留给爱好不同声音、奢谈自由的人,留给固执地坚持自己想法的人,那么他们会产生不同的美学。而那些所谓的勇敢有时候大概就是不忘初心的追着梦想跑吧。</h3> <h3>现在的【一末】是在【一末咖啡】现有的空间结构上加以改良和设计调整,保留最自然的人文氛围和朴素的待人接物理念。因为独自经营了四年多的小咖啡馆,加上近几年走访过各地不少的空间和店,让我的很多想法慢慢实现并付诸行动,造了这一处简净又不失便捷的生活空间。</h3> <h3>其实在没有动工之前,早已在脑海中设定好整个空间的基调,透明的大玻璃窗,午后的阳光照入在干净的白墙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留白的墙面让它每个月都有不同主题的小众展览,黑胡桃木的家具让人温暖又安心,偶尔从室外采集的花草枯枝,又让它不失去一丝野趣,暖白色的灯光将人的思绪包围,放松静怡而不跳跃,根据天气播放的音乐则将空间与自然连成一体。时不时煮杯咖啡泡壶茶,调杯随心的鸡尾酒,香气散发四周,各种元素共同促成五感的和谐。</h3> <h3>因为这种奇怪的设定,再加上我的迷之执拗,我们坚持这个空间的所有都由我和我家先生自己设计和制作。</h3><h3>因为我们相信,艺术和设计是每一个人的本能,没有什么专业与否,只有你是否有心。这样的生活才有趣呀。</h3> <h3>关于空间</h3><h3>假如,我们把家作为第一空间,把工作学习的地方作为第二空间,那么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是不是也存在着第三空间呢?毫无疑问,第三空间是必然存在的,而这种第三空间,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我最近一年多提得最多的四个字"生活方式"。第三空间会让人感觉放松,会让人心里的舒适区得到最大的满足,也会让生活过得更有趣味性。</h3> <h3>简单的来说我营造的就是第三空间,一个能让心静下来,没有复杂的摆件,嘈杂声音的空间,大家可以安静的坐在这里,喝着我们的咖啡饮品吃着我们的甜点手作简餐,看看奇怪的展览,听着吉他少年的弹唱,翻翻可末先生的独立杂志,可以用画笔手工等一切形式随意表达自己小世界的一个小空间。<br /></h3> <h3>试营业了半个月,在这期间我们收到了许多的赞美也有许多质疑和好奇,因为一直没忘创建它的初衷,所以自己也在这期间总结反思学习,让我的想法更能融入到日常的经营中去,而里面所有元素都是可动式,所以它永远都是半成品。</h3><h3><br /></h3> <h3>我们不是撑场面的豪华场所,亦非做街坊生意的市井小铺,更不是热闹喧嚣的娱乐场所,我希望它能像家一样的温馨,同时又含有一定距离感的优质去处。<br /></h3> <h3>作为空间的提供者,我希望来到这里的人,可以在这里感到随意,不希望它像一件不可触碰的成品,它有巨大的包容力,可以柔软的接纳使用者的喜好的改变,并且留下痕迹。</h3> <h3>碎片化的小事,精细而密集,和我想的样子八九不离十,希望我能用朴素的咖啡,简单的器皿,让你在这里收获美好的片刻。</h3><h3><br /></h3> <h3>最后</h3><h3>想要感谢我的先生</h3><h3>以及所有问候过我,鼓励过我,支持过我的你们。因为有你们,异想天开的我变成了无所不能。</h3><h3><br /></h3><h3>有了【一末】空间</h3><h3>有了【末里】法餐厅(一末的心里)</h3><h3>还会有【末舍】吗?(属于一末的家)?</h3><h3>相信我,我一定会一直一直追着梦想跑,把喜欢的一起都变为现实的~</h3><h3><br /></h3> <h3>Add:什邡永乐巷—银河丽都后门对面号(从古今一家火锅旁巷内驶入)</h3><h3>Tel :13508000621 </h3><h3> 821696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