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十四节气歌之立夏 / 歌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录音:盛龙教育传媒<br>风逐雷雨虹并霞<br>柳絮飞尽望槐花<br>藤蔓条条登高去<br>今日节气说立夏<br>春天走了夏季来<br>万物茂盛槐花开<br>气温升高太阳晒<br>农物生长似比赛<br>田间蝼蝈鸣 蚯蚓爬出来<br>王瓜处处有 挖掘小野菜<br>雷声儿滚滚千里外<br>雨珠儿点点落下来<br>风逐雷雨虹并霞<br>柳絮飞尽望槐花<br>藤蔓条条登高去<br>今日节气说立夏<br>春天走了夏季来<br>民间习俗莫忘怀<br>皇帝百官站郊外<br>祈愿丰收真愉快<br>五彩绳斗蛋 孩子挂胸怀<br>一杆大木秤 称出好运来<br>正气充足天地开<br>神清气爽心自在<br>神清气爽心自在</h3> <h3>每年5月5日或6日是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2018年5月5日21时25分,中国迎来“立夏”节气。</h3> <h3>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h3> <h3>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