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谁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空谷幽兰

<h3>“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 /如何去爱/可惜你 /早已远去 /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 /一旦错过就不在”</h3><div><br></div><div>年少时听刘若英深情演唱这首歌,却并没有弄懂其深意。经年之后,那个唱《后来》的女孩,为我们带来了《后来的我们》,用电影故事叙述重新演绎了歌曲《后来》。</div><div><br></div><div>当我在生活中劫后余生,走进影院观看《后来的我们》,终能深刻明白歌曲的内涵,正如剧中人林见清和方小晓用十年的时间最终明白“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我们。”</div><div><br></div><div>原来有些事情,是要历经劫难,经过时间的淬炼才能明白的。可惜明白时却已错过了彼此,这一生或许都在将就中过着。</div> <h3>我不会说这部影片有多好看,叙事手法没多大新意,但它背后的故事却感动那颗不再年轻的心。</h3><h3><br></h3><h3>十年后机场偶遇,开启了十年前的故事,影片便在现在与回忆中交错回放,讲述了两人相识、相知、相恋、相离、相逢的故事。情节上也没有跌宕起伏,以除夕回家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影片,串起了两人之间聚散离合的所有故事。<br></h3><h3><br></h3><h3>故事的最初背景设在二十一世纪初,但林见清和方小晓两人的思想行为更像是导演刘若英的同龄人。</h3><h3><br></h3><h3>方小晓的人设是个没读多少书,满嘴爆粗话的女孩。为了在北京扎下根,她以恋爱为契机,以期寻得一如意郎君,实现有房有车在北京过着幸福生活的梦想。可骨干的现实总让她遇人不淑,不是遭未来婆婆嫌弃,就是遇上已婚男。在恋爱上的一再受挫使她选择了一直关心帮助她的林见清。</h3><h3><br></h3><h3>这个时期的方小晓,是活在现实中的,所思所想都活脱脱一个北漂女孩的样子,她的追求应该也代表了和她一样处境与背景的女孩。我们无法指责这样女孩的选择,出门在外,独自打拼,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快速摆脱困境的方法就是找个有北京户口、家庭条件不错的男人结婚生子,度过余生。</h3><h3><br></h3><h3><br></h3> <h3>方小晓与林见清恋爱后就不再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女孩,这时候的方小晓,就带有一点文艺女青年的特质了。</h3><h3><br></h3><h3>在贫困中她会找到快乐,为了建设她和见清的小窝,她会为捡到一个沙发兴奋不已;她会为能跟见清共患难开心。</h3><h3><br></h3><h3>这时候的方小晓,典型地处在热恋中的少女,不求对方富贵,只求两人真心相爱,与你吃糠咽菜也甘之如饴。</h3><h3><br></h3><h3>对一个少女来说,要么不爱,一旦爱上,便会付出全部,哪怕你穷困潦倒,我也愿与你共度人生。年少的爱情真的很简单,简单到只愿“一生一世一双人”即可。</h3> <h3>可惜林见清一直没读懂方小晓,他一直以为方小晓还是当初那个为了扎根北京物质化的女孩,他所有的奋斗目标就是能实现小晓当初的心愿。</h3><h3><br></h3><h3>他努力、奋斗,可残酷的现实并不因你的努力而有所改变,幸运女神一直未降临他头上,“贫贱夫妻百事哀”,在现实面前,他们除了争吵别无他法,<b>林见清说:“我真的已经努力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了。”方小晓说:“但我已经不是我原来的那个样子了。”</b>感情在争吵中疏离,两人渐行渐远。</h3><h3><br></h3><h3>小晓决定离开,当初说“爱一个人,愿意为你上九天揽月 ,下五洋捉鳖”的见清,最后却在地铁的门前退缩了。当地铁门关上的那一刻,注定了今生的结局。回不去的过去,回不去的初恋,那份情伤,随风飘扬。</h3><h3><br></h3><h3>见清以为一幢房子就可以让方小晓回头,捡起他们曾经的美好。可方小晓却说:家和房子不一样,她要的是家,见清给不了。</h3><h3><br></h3><h3>很多人看到这里,都说小晓太矫情,生生错过了彼此,人生徒留遗憾。如果她能回头,一切是不是不一样了。可惜生活中没有如果,如果“如果”都成立,世间又怎会有那么多遗憾。</h3><h3><br></h3><h3>这些如果不成立的背后,是小晓对真爱的追求,这不是矫情,是青春期少女对爱情的渴求。明白这一点,才真正明白了方小晓。</h3> <h3>林见清和方小晓就这个问题讨论:</h3><h3><br></h3><h3>林见清:“如果当年你没有离开——我们的现在会不会不一样?”</h3><div>方小晓:“如果当年你敢上那辆地铁——我会跟你过一辈子。”</div><div>林见清:“如果我们当年不管不顾的结婚了?”</div><div>方小晓:“也许你已经有十个八个小三了。”</div><div>林见清:“如果当年我们一直在一起——是不是现在很幸福?”</div><div>方小晓:“也许你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功了。如果没有如果。”</div><div><br></div><div>是啊,如果当初不分开,谁又知道后来的他们是更幸福呢还是更不幸呢?从恋爱到婚姻充满了未知,没人知道走到后面是什么样子?</div><div><br></div><div>只是两人没有牵手婚姻,变成了“我遗憾的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林见清说:“很惨,无依无靠的很可怜。最大的悲哀是我已经没有了为你做点什么的资格。”或许,最大的悲哀是我们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div> <h3>影片的最后,林父的那封信让观众泪崩,认为这才是全片最动人的地方。</h3><h3><br></h3><h3>“小晓:</h3><div>  </div><div>  又快过年了,刚刚蒸了两屉粘豆包,起锅的时候,嘘到了眼睛。今年还是给你留了一屉,我老和你们说,吃什么还是家里好,那些外卖能好吃吗?一直想给你寄点吃的,又不好问见清。这些年他好像突然长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你。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能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这些可能都得等你们老了,才能体会得到。</div><div>  </div><div>  做父母的,你们和谁在一起,有没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健健康康的。像我老了,眼睛瞎了,见清也总说我什么都不懂。那年在火车站,我还以为我握住的是你的手,却发现那不是你,我就明白,就算你们俩走不到一块,我们也会是一家人。小晓,好好吃饭,累了就回来。”</div><div><br></div><div>信真的很感人,在诠释浓浓的父爱亲情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解读小晓的选择。因为这种温情,这种爱护,是小晓一直寻找的家,也是她能从物欲中抽身而选择贫困的见清的原因,有粘豆包、有父母在,那就是家,除此之外,一切都不重要。可惜林见清没明白过来。</div><div><br></div><div>“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能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这是影片中见清和小晓的缘份,可生活中的红男绿女不也是如此么?</div><div><br></div> <h3>观影过程我没有哭,却在写影评时哭了。因为看到见清和小晓,想起曾经年轻的我们。想当初,我们也爱过吧,因为懵懂,因为无知,我们也错过了彼此。我们也如小晓般被别人认为是矫情,可那确实是彼时彼地最真实的心绪。决绝时,是头也不回地走了。<br></h3><h3><br></h3><h3>多年后,或许是因为曾经的遗憾,也被曾经的那个他寻找,然后重逢;也曾被问当初为何不肯嫁他,竟无言以对;当他说起拒绝他的那晚他哭了,我听了后却笑了。</h3><h3><br></h3><h3>当年的事,谁又能说得清,为什么会错过?十年之后再来讨论这问题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唯有祝福:<b><font color="#ed2308">各安天涯,各自安好。此生若能见则见,不能也不必惦念。各自安好就是对曾经的感情最大的尊重。</font></b></h3> <h3>我想,刘若英不是在讲一个故事,是在拍一种情怀,曾经的年少无知换来了此生的诸多遗憾,而我们的生活就是在这些遗憾中继续着。这种情怀也只有刘若英拍得了,如若不是在感情上历经沧桑,是拍不出这种情怀的。</h3><h3><br></h3><h3>女人的感情很简单,爱情的归宿就是家。就算曾经的激情不再,家也是唯系两人感情的纽带。</h3><h3><br></h3><h3>理解方小晓的感情追求,也理解曾经的我们的追求,愿在往后的岁月里,能不负此生,不负遇见的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