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察察之旅(七) 返程——意外的惊喜

云中鹤

<h1><b>  5月1日,我们从G318线上的八宿起程,踏上了回家的返程。计划走G318由理塘转新龙县,去看看措卡湖,然后走G317经马尔康回兰州。</b></h1><h1><b> 回程是很熟悉的路,且时间约束很紧,要在4号赶回兰州,本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但我们的运气太好了,大家直呼是“人品大爆发”(旅行群里对运气好的戏谑之言)。</b></h1><h1> </h1> <h1><b>经过色季拉山下著名的怒江72道拐时,天气发生变化,天空云层越来越厚,并下起小冰雹。到达色季拉山口时,已是雨雪交加。</b></h1> <h1><b>当晚,我们住在巴塘,并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晚餐。</b></h1> <h1><b> 5月2日早晨,当我们的车行至巴(塘)白(玉)路口时,见路口路况较好,并打听到去白玉的道路已新修后,就果断地掉头,走上了去白玉县的巴白公路。这一线路的临时更改,使我们平淡的返程又充满了连绵的惊喜。</b></h1> <h1><b>  进入巴白路后,开始还是很好的水泥路,后来进入山区,成为砂石路。我们要经过两座高山,雍帕拉山和米拉山,都是砂土路,山高坡陡,路况不好。昨日下了雪,高山和森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b></h1> <h1><b>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茫茫草原。</b></h1> <h1><b>欣喜之情难以言表,大家忘了时间,走走停停,不断的停下来拍照。</b></h1> <h1><b> 小张逢人就打听具有特殊民俗的村庄及道路,掌握了不少道路信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我们较为顺利的找到了去那个村庄的道路(我忘记了那个村庄的名字)。</b></h1><h1><b> 路口非常不起眼,没有路标,我们差点就走过了。经当地老乡指点,我们进入了巴巴沟。这条沟非常陡峭,落石凶险,一般的车辆难以攀登,没有坚定的信念也难以坚持走进去。我们坚持走进山沟深处。</b></h1> <h1><b>突然,一个蓝宝石般的小湖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全都不由自主的欢呼起来。</b></h1> <h1><b>这是巴巴湖。巴巴沟里有个巴巴村,巴巴沟里还有个巴巴湖,巴巴湖像块蓝宝石,藏在深山人未知。听着像绕口令,确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对我们坚持寻找的奖赏。更主要的是得益于小张的坚持。</b></h1> <h1><b>小张激动地在湖边象藏族群众那样磕起了长头。</b></h1> <h1><b>当我们继续驱车向巴巴沟深处探寻时,被倒下的大树拦住了去路。</b></h1> <h1><b>  这里还有二辆当地群众的车辆受阻。他们没有工具,而我们车上的救援工具带了不少,并在察瓦龙受阻时发挥了作用。我们拿出消防斧和拖车绳,藏族小伙子用斧子将大树拦腰砍出缺口(这是海拔近4000米的高山,我们可没有那样的体能去砍树),然后两辆车合力将大树拉断,移开,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清理出一条通道来。</b></h1> <h1><b>  “世之瑰丽奇魄常在于险远”。我们说,这是走地狱路,看天堂景。</b></h1><h1><b> 继续前行一段路后,又要翻山。时间不允许我们再深入探寻,只好退出巴巴沟,向下一个目标亚青寺前行。</b></h1> <h1><b> 雪后的阳光照在亚青寺的建筑及周围的山峦上,是那么的清透,壮观。</b></h1><h1><b> 山下是男僧们居住修行的地方。</b></h1> <h1><b>亚青寺的标志性建筑 佛塔和塔林</b></h1> <h1><b>建在山坡上的莲花生大师塑像。</b></h1> <h1><b>河湾里是亚青寺女僧们居住修行的地方。</b></h1> <h1><b>这些个小棚屋,是僧人们闭关修行的地方。</b></h1> <h1><b>这天晚上9点我们才赶到措卡寺求宿。湖畔周围静悄悄的,不见僧俗,找不到住宿。我们看见一栋房子里有灯光,便敲门呼叫,一位喇嘛师付打开窗户询问我们,当明白我们的意图后,解释他没有可供5人使用的铺盖,但热心地打电话帮我们联系住处,一阵电话联系后,将我们领到西绕活佛家中。西绕活佛热情的给我们安排住宿。那位师傅不愿告知姓名,只让我们称他为师傅。佛门之人,不图名利,不图回报。不难想象,深更半夜的,在高山之上,若没有那位师傅的热心帮助和西绕活佛的留宿,我们的境遇将会何等的遭糕。</b></h1> <h1><b>措卡寺,建在雪山坡下,措卡湖畔。寺与湖和谐相伴,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说不清谁因谁而名。</b></h1><h1><b> 这是个修身养性,潜心研究佛学修为的极佳地方。</b></h1> <h1><b>  清晨,我们来到湖边。湖畔静悄悄的,只有林子里传来鸟儿的鸣唱声。在安祥静谧的湖边,感受到的就是一个字——静。大自然的静,环境的静,心灵的静,性情的静……</b></h1> <h1><b>白塔上面的一排房屋,是寺院管家管理的客栈,可以接待住宿。我们在湖边遇到成都来的一对夫妻,他们昨天先我们来到这里,住在这个客栈里。同样是行旅之人,同样的爱好,同样被这里的美丽所吸引,我们一起在湖边徜徉,拍照,交流旅行见闻与信息,好似熟悉的朋友一样。</b></h1> <h1><b> 渐渐的起雾了。云雾从山下向上涌来,忽浓忽淡,寺院建筑和湖面在云雾缭绕中忽隐忽现。云雾给这里更增添了神秘感。</b></h1> <h1><b>虽然我已是第五次来到这里,依然被这里深深的吸引,并向朋友们推荐这里。措卡湖,措卡寺,这是一个藏在深山里的宝石,还不被更多的世人认知。</b></h1> <h1><b>  尽管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里,对于我们这些受时间约束的匆匆过客来说,还是不得不离开。措卡湖,我们还会再来,会介绍更多喜欢的朋友们前来仰慕你的美丽。</b></h1> <h1><b>龙布上师管理着一所客栈,可以投宿。</b></h1> <h1><b>离开措卡湖之后,我们一路未再停留,两天时间顺利的回到兰州。</b></h1> <h1><b>在临夏市,我们用一顿丰盛的羊肉宴来庆祝此趟行程的圆满结束。</b></h1> <h1><b>  此次丙察察之行,突破了最初计划的穿越之旅,又增加了墨脱和巴(塘)白(玉)线,共19天时间,总行程7000公里,跨越海拔高差四千多米,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不断收获意外之喜。如若时间能再宽裕几天,可能,不,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与惊喜。</b></h1><h1><b> 好风景永远在路上!</b></h1><h1><b>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