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2018年5月5日立夏,在这“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春夏之交,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亲子教育专委会和生涯教育专委会联合举办了一场关于《读懂自己读懂孩子――从MBTI的角度解读性格》专题讲座。</h3> <h3> 此次的主讲嘉宾为东华大学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生涯教育部主管陈雁副教授,陈老师兢兢业业从事于青少年生涯辅导与咨询实践工作已逾十载光阴,在此领域亦有不少斩获,现其为上海市“职面人生”生涯咨询工作室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注册生涯教练(BCC),参译全球畅销的求职类书籍《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主讲《大学新生生涯导航》入围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参编多部生涯教育类教材。</h3> <h3>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认识自己、读懂自己、读懂孩子!</h3><h3> 讲座从一段五分钟的激燃视频《You've never really lived》开始,陈雁老师带领我们与会的各位家长开启了一段自我相识、相知并从而读懂孩子的认知之旅!</h3><h3><br></h3> <h3> “大部分人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当你临近人生终点时,意识到自己从未真正活过”人为什么而活?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h3><h3> 在当今中国我们生活在一个政治环境安定,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人们在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最初级至中级的生理、安全、社交等需求之外,我们所有人包括孩子都需要有一颗被尊重的心和能够实现自我生存价值的心理诉求。</h3><h3> 可是当今世界纷纷扰扰、人心浮动、拜金主义横行,我们更多的人只注重物质上的追求,却忽视了心灵的慰籍!成功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吗?Howard Dickinson1988年和2009年的研究表明:“成功无法带来幸福,除非成功是来自身心愉悦的追求”也即是人生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带来了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快乐和幸福!<br></h3> <h3>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简短的一句话,却道尽了一段人生真谛:我们的责任是,如其所是,淋漓尽致的长成自己满意的样子。</h3> <h3> Nature,自然;天性;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的总和,表现为个体独特的心理特征。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影响。 0-6岁为人一生中性格形成的关键期。陈副教授的一幅图表非常清晰的诠释了何为“性格决定命运”!</h3><h3> 由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产生了由行为而引发人生最终走向的蝴蝶效应!蜀汉先主刘备所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岂不是这一效应的真实写照!</h3> <h3> 与性格易混淆的另外一个概念是人格(Personality)原意为希腊语里的面具(Persona),也即是个人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综合(Character);个人的道德品质(Moral Cultivation);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即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Human Dignity ),这可以用一个公式来加以总结和诠释:性格+环境+表演=人格。</h3> <h3> 摘掉人格面具后还原本真的自己便进入到了第二个主题—读懂自己!</h3><h3>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很多人倾尽一生,也没有完全真正了解自己。</h3><h3> 在进入第二主题之前,陈老师让所有听众都做了一份MBTI的测试!</h3><h3> 何为MBTI?它是以荣格的《心理类型学》理论为基础,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里格斯(Katherine Cook Briggs)和她的心理学家女儿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根据她们对于人类性格差异的二十年的观察和研究,1942编制成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也就是MBTI。</h3><h3></h3><h3> MBTI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良,它一直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其可信度、有效性和科学性也得到了逐步的检验。</h3><h3></h3><h3> MBTI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个性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用字母代表如下:</h3><h3>能量获得途径: 外向(E),内向(I) </h3><h3>注意力的指向: 感觉(S),直觉(N)</h3><h3>决策判断方式: 思考(T),情感(F)</h3><h3>采取行动方式: 判断(J),知觉(P)</h3><h3> 通过MBTI的测评,加深了我们对自我性格的了解。性格没有好坏,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生而为人最珍贵的礼物,宋•戴复古《寄兴》有言:“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们需要的是认识自我性格优势的同时正视自我的性格缺陷,一步步成长!</h3><h3></h3><h3> 从读懂自我到读懂孩子,由己及彼。《孙子兵法》有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世界上面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相同的人,即使是双胞胎,面貌一样,性格也必有不同。父母与孩子同样如此,外向型的父母可能拥有一个内向型的孩子,感觉性的父母可能有一个直觉性的孩子,各种情况不一而述,那么怎么利用自己的性格优势与自己不同性格的孩子和平相处,这就需要家长扬长避短,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理解孩子。</h3><h3> 试问哪个成年人没有经历过青春懵懂的豆蔻年华?青春年少、初生牛犊、年少无知、书生意气、桀骜不驯、春心萌动、情窦初开等等,这些成语都是形容人生那段最难忘的青葱岁月的,因此当我们遇到孩子这样或者那样问题的时候,作为一个成年人更应该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反思一下自我!</h3><h3></h3><h3> MBTI的测试除了评测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外,更科学的从侧面告知我们以何种最优方式与孩子相处!这种取长补短的性格互补方式,更能够帮助我们的家长以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实现教育上面的质变!</h3><h3><br></h3><h3><br></h3> <h3> “逝者如斯夫”陈副教授酣畅淋漓的讲座也接近了尾声,非常感谢她的这次内容丰富,极具意义的生涯教育。</h3><h3>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以此与众位共勉!</h3><h3><br></h3> <h3> 是日,东华副教授陈雁来吾校讲学,知己,读子。</h3><h3></h3><h3> 古往今来,风流人物,知己者几人?若不自知,何能读子?人之大敌,唯己焉!战国魏庞涓高估己能于马陵道遭万矢而亡;高祖刘邦率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至彭城,羽闻之,遂以五六万骑击破,沛公遁,几被擒;秦主苻坚率十万大军南征,号“投鞭断流”,为谢安等以计破之,方有“草木皆兵”之言。</h3><h3></h3><h3> 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此虽为兵法,何尝不可为人之道焉!育人子弟,其道亦有殊途同归之理!为人知之,是为福!</h3><h3></h3><h3> 纵观当今之世,每有为人父母者,闻“青春期”寥寥三字,皆视之为猛虎!殊不知,若尔等于及笄、束发之龄,所思所想与高堂可同否? 推己及人,易位思之,吾等儿女所为亦在情理之中。及笄、束发之龄,更须父母知之、爱之。</h3><h3></h3><h3>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由此方有清人郑观应《盛世危言》:“别类分门;因材施教”之言。林之木皆非同长,况乎人子?世之人皆有其性,更有其所善!青莲居士有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呜呼!读之何其快哉! </h3><h3></h3><h3> 今者父母应先自知,知己方能徐徐知其子女,因材施教,方可事半功倍!</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