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雄伟的钻塔,旋转的钻机,手握刹把的打井人,曾经为当年乡亲们送去了清凉甘甜的“纯净水”,在逊克军马场的历史上有他们浓重的一笔。</font></h3> <h3> 1972年4月28日,在逊克军马场一分场一连,竖立起高入云端的井架子,鲜艳的红旗在蓝天白云间高高飘扬,在轰鸣的钻机声中,逊克军马场打井队正式成立了,唤起了农家院的宁静。</h3><h3><br></h3> <h3>第一口井在没有经验的前提下,在打到108米时遇到花岗岩岩层,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不得宣告失败。另找地方继续打井。</h3><h3> 总结经验,继续努力,第二口井终于在乡亲们的企盼中成功的打出水来。</h3><h3> 紧接着,我们打井队往返各个分场连队,为乡亲们继续打井,每当我们打出水来,全村的父老乡亲把我们围的水泄不通,欢呼雀跃,他们喝上一口清凉的“纯净水”称赞到:“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也骄傲的说:“吃水还需打井人”,乡亲们和我们相互握手,相互贺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打井人在一片赞扬声中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h3><h3> 正像歌中唱到的那样:“茫茫荒野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风雨雷电任随它”!打井人确实很辛苦,井架一竖,钻机一钻,那就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不能停机,待地下水见了青天,把地下水洗的干干净净,验收合格后才能停机。</h3><h3> 我们打井队清一色的小伙子,除了领导之外。我们这一帮小伙子确实能吃苦,能干活,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站在钻塔下挥汗如雨的拉钻杆,提岩心,装卡具,八米长的主钻杆,七米长的副钻杆,四米长的岩心管,几十斤的大小管钳子,链钳子,和其它的辅助工具,够小伙子们来回折腾了,大多数都是刚刚从校门走出来的十六七岁的学生们,能不让人们心疼吗。</h3><h3> 八个人一班,各自有分工,有班长,记录员,4115座机手.泥浆泵手,全班人一条心,相互配合,为让乡亲父老喝上“纯净水”再苦再累,我们心里乐开了花。</h3> <h3>这张照片是1972年在逊河照相馆拍的,我和一班长王允春,三班长李永军到逊河饭店吃饭,吃完饭顺便到照相馆照个相,照完相我们往外走,不胜酒力的我不小心把照相机的三脚架碰到地上了,照相师傅一愣,把相机捡起来看了看,看没有什么问题就让我们走了,幸运的是照相馆的地面是土地,要不然我一个小小的知青能陪得起一部照相机吗。</h3><h3> 这是一段打井时的小插曲,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青年已经是老爷爷了,在逊克军马场的历史史书上有他们吃水还需打井人的一笔。</h3><div> 写于2013年8月 修改2018年5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