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东风唤不回

量子叠加

<h3>  碾房,有史料记载以来,应该是辽元时代就有先民居住。那是正值中国封建社会商业经济日趋活跃、手工制造业繁荣昌盛阶段,北方胡地游牧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商业文明的冲击,文化雏形渐渐芙蓉出水,教育具备了由生蛮走向中华本体的要素。</h3> <h3>宇宙星神不仅仅斧凿山水,更涵养文明。历三生三世劫难,搭辽瓷器文化的顺风车马,渐渐有中原文化`草原文明深度融合,游学以及早期私塾便星星燎原。</h3> <h3>  约宋晚期,一股潦败的高丽氏族颠沛流离至此,与土著人家在文化和政治两方面艰难融合,并在今凤凰山、盔甲山一脉烙印多个传奇和掌故。</h3> <h3>光阴荏苒,中华民国前叶,现代教育跋山涉水眷顾松山西部,灵动的山水终于开启了崭新的轮回!</h3> <h3>  炎黄子孙有龙的雄性和不羁,无论是十年浩劫还是改革开放后黄金三十年,碾房这片神秘的土地为新中国站起来和富起来培育出万千建设者与接班人。</h3> <h3>  都说教育从属于上层建筑,那么教育的长足发展应该受制于经济基础。伴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的隆隆春雷声起,碾房教育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3.0信息时代。越是这历史转折的观望期,越是需要有一批勇于试水的先行者,越是需要有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破冰者。或许,二年级写话教学的新探索,就是其一?</h3> <h3>遵从规律,但不盲从于权威,这是我们本次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归宿。先“扶”后“放”,重视模仿和借鉴,适时加大写话数量,靠非智力因素支撑……一切都仅仅是开始,好在起步感觉良好!</h3> <h3>尝试低段学生体验写作,瞄准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靠山吃山”、“绿水青山就是金篇银篇”,创业艰难,团队合作和耐受力的考验才刚刚开始!</h3> <h3>这些随手抓拍的图片,粘贴出来更让人泪目。心灵的桎梏一旦得到解放,孩子们拥抱自然的姿态至美。</h3> <h3>打个比方吧,现阶段孩子们就算是老师手中牵线的风筝,放飞的、待放飞的甚至是折戟的都有。不过没有关系,天空足够大,花谢还会开,只要我们不懈怠!</h3> 昨天下午,我还两次提问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她那么钟爱语文,钟爱写作。我也终于明白,她之所以写出别出心裁的小文,肯定和她的观察有关系呢。 <h3>这个看上去有些滑稽的小子叫徐泽。两次班级写话反馈,两次遭到我的表扬——倒不是他写的多么多么成功,关键是这臭小子一改原来不愿意完成作业的习惯,认认真真写起作文来了。要是问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就一句话:看好他!</h3> <h3>教育要有静待花开的心境,北京史家小学的王欢校长说,学校教育要给孩子更广阔的时空发展平台,基因孕育种子,让他们静静地埋着,不要急于让他们发芽,不要急于让他们开花,因为,他们的生命才刚刚开始……</h3> <h3>不同的孩子学不同的语文,当然,不同的孩子也会写不同的作文。我们从开始就不会装模作样:各种小心、各种忌讳、五花八门的折腾家长……因为这里是农村,这里是碾房,我们就是我们,作文路上不一样的烟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