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范谈(二十七)风光摄影机位的优劣

John Fan 范朝亮

<h3>风光摄影构图的最先考虑应该是机位,然后才是取景框里的天地。观察一个摄影师如何选择机位便可知道是刚刚出道还是久经沙场。新手常常下车便忙着支脚架,装上相机开拍。高手一定是先在景点转悠,找好机位才拿出脚架,只升到预先想好的高度,然后开始拍摄。读到这里一定有人问不用三脚架的算是新手还是老手?我又要说句遭人骂的真话:除非特殊情况,拿着单反不用三脚架的话不算风光摄影,哪怕手持单反拍了几十年。</h3><h3><br /></h3><h3>机位主要影响近景。用中长焦拍摄远景对机位的要求不大,可是用广角拍摄的话,机位差之分毫就可能失之千里了。那么选定拍摄景点之后,机位多高才合适呢?</h3> <h3><b>1. 中机位</b></h3><h3><br /></h3><h3>将三角架撑到鼻子那么高,放上相机,取景器正好和眼睛差不多高。这是摄影者最舒服的机位。野生动物摄影也常常采取这样的机位,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它舒服,适合长时间野外拍摄。取此机位前景离镜头较远,对构图的精确性要求不高。这也是欣赏者视觉上最舒服的位置,因为图片最接近绝大多数人视觉习惯,给人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觉。如果用中长焦拍摄或者用广角拍摄时前景较远,这个机位是首选。经典风光作品多用此机位。</h3><h3><br /></h3><h3>但是今天对使用广角拍摄的风光摄影师来说,除非有特定的创作目的,这是个应该刻意避免的机位。难道它有什么问题?机位本身无可厚非,问题是时代不同了。它已经舒服到人人都用这机位,任何游客随便举起手机便是这机位,每年在此机位上产生上千亿的图片。所以我称它为游客机位。今天再这么拍,片子就会有点像到此一游的手机片。难怪不惜血本新进的顶级相机拍摄效果和手机一般。熟悉的图像比较接地气,太接地气便会缺乏视觉冲击力,其中的分寸需要摄影师去把握。</h3> <h3>比如拍摄这张"冰封的旅途"时我采用了"游客机位"。为什么呢?并非偷懒,而是因为机位太低的的话,水中灯的反光就会太长,不符合我的意图。</h3> <h3><b>2. 低机位</b></h3><h3><br /></h3><h3>与游客机位相反,低机位就是将相机的位置尽量放低。靠近地面,接近前景。好在我的索尼相机都配置翻转屏,要不然这是个极不舒服拍摄位置。为什么用低机位?必须先说为什么要用广角。今天国际上风光摄影师使用的广角越来越广。曾几何时,24毫米叫广角,16毫米叫超广角,而现在12毫米的大灯泡已经是司空见惯。下一个超广角不知要多广呢。使用广角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包括更多的场景。但是从风光摄影创作的角度来看,使用广角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光学透视效果夸张前景,使画面有强烈的纵深感。使用广角拍摄时镜头一定要尽量贴近前景,达到视觉夸张的震撼力。这一来对机位的精确性要求极高,稍稍一动机位便产生完全不同的构图,作品也因此具备了独特性。</h3><h3><br /></h3><h3>低机位是让摄影师极不舒服的拍摄高度,也是让观赏者感觉"不舒服"的视角。然而视觉的震撼往往来自于"不舒服",太舒服了便会味同嚼蜡。既然如此,是不是应该到了景点就装上12毫米镜头趴地上去取景呢?这要根据你的创作意图而定,因为超广角低机位也有它不可弥补的缺陷:远景变得太小。再高的山峰也变得像个小土堆,失去它原来的地貌特征,使得画面的重心过于局限于近处的前景。拍摄时需要有巴塔哥尼亚那样拔地而起的山峰或者广阔绚丽的天空为远景取得平衡。</h3><h3><br /></h3><h3>超广角低机位的另一个局限是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几十甚至几百个摄影师在摄影热点同时拍摄时无法使用,否则那是在拍摄影师组成的风景线而不是自然风光了。其实这也并不是坏事,它强迫摄影者远离人群,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独特场景。天下之大,到处可容一只脚架。焦段和机位的选择应该满足创作意图,而不是在不得已之处做不得已的文章。</h3> <h3><b>3. 高机位</b></h3><h3><br /></h3><h3>占据高机位通常需要利用地形登上制高点去,只靠三角架升得再高也是不够的。机位高到极端,便是用直升机或者无人机将相机带上天去,居高临下,俯瞰大地。采用高机位是为了取得寻常人所不熟悉的视角,拍摄日常无法看到的场景。人毕竟不是鸟,对这样的地貌不熟悉,由不熟悉而产生新奇,由新奇而产生视觉的震撼。这样的视角在国外称为鸟瞰(Bird’s Eye View)机位,国内又常常称为上帝视角。我倒是更喜欢叫它鸟瞰机位,毕竟上帝的视角不是人可预料的。</h3> <h3>鸟瞰带给人不寻常的视觉感受,但它和任何机位一样都有它的缺陷,一窝蜂地去干同一件事情终究会变成千篇一律。鸟的视角有何短处?一个字:平。它与低机位正好相反,往往前景离镜头非常远。从空中往下拍摄,甚至所有景物都看上去像在一个焦平面上,几乎完全失去纵深感。就像上图中的直升机与地面间的距离感已经完全失去。即使在空不俯视,而是从飞机上向水平的方向拍摄高山的山头,因为完全缺乏前景,画面的效果往往是类似于在地面上用长焦拍摄同一个山头一样的平面图。失去纵深的构图就少了一个维度,往往构图单调。同时观赏者的视觉也少了一个自由度,除非地貌绚丽多彩,画面往往缺乏引人入胜之感。</h3><h3><br /></h3><h3>所有机位有它的特定的地位。没有最好的机位,只有最适合特定创作意图的机位。就像工具箱里的工具,螺丝刀不是用来锯木头的,锯子也不是用来拧螺丝的,缺一不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完</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dacxj7d"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摄影范谈】专栏目录</a><h3> <h3>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旅美自然风光摄影师。作品在国际摄影界屡获殊荣, 频繁发表在国内外出版物,在多个国际展览中展出,并被多家图片社收藏。他同时又是国际顶级在线摄影艺术画廊1x.com的策展人,以及世界顶尖摄影创作团队 - 四光圈创始人之一。他的全部摄影作品收集在其个人网站:<br></h3><h3><a href="http://johnfanphotography.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JohnFanPhotography.com</a><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范朝亮著作【摄影范谈集】三周改变你的摄影观。</h3> <h3><br></h3><h3>范朝亮著作【理性的灵动 - 大自然的摄影语言】叙述作者在摄影作品背后理性的思考和灵性的感知,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选2017年1月百道好书榜。</h3><h3><br></h3><h3><a href="http://item.m.jd.com/product/12094024.html?sid=9417af35a9ba0992ae710c86b87e1642"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理性的灵动】京东购书链接</a></h3><h3></h3> <h3><br></h3><h3>四光圈网站:</h3><h3><a href="http://www.4aperture.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4aperture.com</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