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在2018

四明山翁 赵建荣

<h3>  同学是一份真挚的情,时光荏苒,直到永远!</h3><h3> 同学是一首优美的歌,初心永驻,友谊长存!</h3><h3> 2018年4月29日,余姚东风小学73届(二)班的45位同学,在毕业四十五周年之际,重逢在辰茂河姆渡宾馆,共忆青葱岁月,再续同学深情。</h3><h3> 四十五年前,是缘分让我们共同走进了东风小学,是缘分让我们相识在同一个教室里。我们一起做作业,一起学工,一起学军,在五载的同窗共读中,我们度过了小学生涯。这当中也凝结成了每个人人生最初的、最纯洁的、最真诚的同学之情。</h3><h3> 当年小学毕业,我们匆匆分别,走上了各自的人生征途,开始塑造自已的人生轨迹。四十五年说长不长,但也不短,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作的变迁,生话环境的转变,很多同学失联了,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灵深处始终存着一份惦念。真是这份惦念,让这次同学聚会得到了大家的响应,这也充分说明重续前缘,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今天的重逢,让我们圆了相聚的梦,续了儿时的情,也为再谱同学情谊开启了新的篇章。</h3><h3> 光阴似剪,裁去了青春容颜,却剪不断我们不变的友谊;岁月如刀,刻下了一脸的沧桑皱纹,却割不断相互永恒的真情。无论青涩稚嫩,天真无暇,无论华发染霜,老成持重,虽容颜已改,但情怀依旧。四十五年时间的长河里流淌着同学间殷殷的思念,也沉淀着满满的回忆。</h3><h3> 四十五年后的相聚,来之不易。我们尽管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却难有一次擦肩而过的机会。如果说四十五年前走在一起是一种缘分,四十五年后的再相聚则是一种幸福!</h3><h3> </h3> <h3>  人生能有几个四十五? 亲爱的同学,让我们带着生命中所有的真诚,带着心灵的彼此关照和守望,带着人生旅途的苦乐及各自的精彩,珍惜当下,在忙碌中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在群里走走,听听亲切而熟悉的声音,看看久违的笑容,让生活过得更加精彩!</h3><h3> 同学情,难忘怀,一辈子,永相随。这是一份永恒的记忆,值得我们珍藏!这是一份重逢的喜悦,值得我们寄托!</h3> <h3>  一、记忆篇</h3><h3> 让我们共同回忆东风小学周边的几个影像,它是当年同学们上学的必经之处哟!</h3> <h3>东西走向的和鸣桥,横跨在三官堂河上,桥接酱园街北段,过桥左转是东横街,桥南老房子临姚江。</h3> <h3>酱园街中段,当年走过此处总是在想高墙内有怎样精彩的世界。</h3> <h3>酱园街临姚江一面,髙高的是酿造厂的蒸馏塔,学校就在酿造厂的东首。(1969年,东风小学曾改名酿造厂五七学校。)</h3> <h3>和鸣桥与酱园街老房子。</h3> <h3>酱园街东段的四明阁,是探花朱兰的读书会友之处。</h3> <h3>酱园街东段的中宪第,我们的李勇同学就住在里面。</h3> <h3>银店弄在酱园街东段,是连接酱园街与后街的弄堂。</h3> <h3>高墙弄位于银店弄东,是南北向连接酱园街与后街的弄堂。</h3> <h3>姚江上的节制闸。</h3> <h3>从姚江南岸看酱园街临河民居。</h3> <h3>这是后滨江路东段,它东接和鸣桥。</h3> <h3>这是小学毕业时的我,同学们看了这张照片,不知是否想起昔日的我?是否想起曾经同桌过的我?</h3> <h3>  二、同学风采篇</h3><h3> 在情系东风73届(二)班同学会上,同学们带着45年后重逢的喜悦,各展风采,侃侃而谈,畅叙同学深情。</h3> <h3>  三、同学合影篇</h3><h3> 同学会上,分别四十五年的祖辈级帅哥靓妹纷纷登场,捉对合影,留下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镜头。</h3> <h3>  谨以此片纪念分别四十五周年后的重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