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拾之四) 天堂散步 作者:艾晓林

钱俊义

<h3> (旧文重拾之四)<h3> </h3><h3> 天堂散步</h3><h3> 今天,《重庆日报》刊发《他去天堂“散步”去了》,用大版篇幅,报道了我市著名作家莫怀戚昨天去世的消息。不少媒体也做了报道,网络上推送了很多追忆莫老师的文字。 </h3><h3> 我与莫怀戚老师只有几面之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幽默、诙谐。他不太注重修边幅,随和而健谈,言谈中又常常显出他的睿智。</h3><h3><br></h3></h3> <h3> 我最喜欢读的是他的散文《散步》,文风朴实,文笔细腻,而真挚的情感自然流畅其中。<h3> 和莫怀戚最直接的接触,还是在十年前。当时,市农业局正在策划重庆进城务工农民劳务品牌的宣传。为了给进城务工农民取一个好的名称,在市级主流媒体上开展了有奖征名的活动。应征者甚多,名字也多,诸如重庆力哥、山城力哥等等,都不甚如意。后来,我约请了包括莫老师在内的近10个全市文化名人,一起座谈,征求意见和建议。与会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很是热烈。突然,莫老师一下子从座位上跳起来,坐在会议桌上,高声地说:我看还是叫“重庆师傅”吧。接着滔滔不绝地阐述理由。最重要的是三点,一是“师傅”在社会上普遍流行;二是“师傅”是对有专长有技艺的人的称谓,更能体现对农民兄弟的尊重;三是“师傅”朗朗上口,易为群众接受。此番话说完,立即得到大家的首肯。他的建议被主管部门的认可,还得到分管领导的高度评价。</h3><h3> 在这个名字中,我看到一个有良心的作家心底的善良和仁厚。</h3><h3><br></h3></h3> <h3> 那天,他骑着自行车来,又骑着自行车一路离去。<h3> 后来,我们只是在几次会上见过,也只是点点头而已。知道他逝世的消息,我感到突然。毕竟,他才63岁。</h3><h3> 这是一个“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的作家,将“写作必得使其愉快”作为追求。他不从俗,遵从内心,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方式生活,坦然自在、舒心随意。</h3><h3> 这样的生活、生命、人生,不是简单快乐幸福的吗?</h3><h3>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走向死亡。这是一切生物注定的归宿。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对每个人而言,则是漫长而坎坷的。生命的结局是注定的,过程则由自己掌控。</h3><h3> 人的生命,有时像路边的野草样卑微,有时像绿枝上鲜花样娇艳;有时如柔嫩初芽一样脆弱,有时如古树虬枝一样坚强。</h3><h3> 生命的意义更在于做一个有道德坚守、有底线可持的人,以勤勉和辛劳,努力让生命灿如夏花、硕如秋实、洁如冬雪。</h3><h3> 斯人已逝,往者继续。黄泉路上,从来不乏一路相随的人。世上为人,阴间为鬼。作世间的人,就应做坦荡的人;为阴间的鬼,也应该做一个善良的鬼。</h3><h3> 我们无法想象,假如在阴间死了,将去的又是怎样的另外一个世界?</h3><h3> 前不久,重庆著名诗人柯愈勋去世时,她的夫人陆政英先生短信告诉我:老柯到天国觅诗去了。今天,莫老师辞世了,文朋师友们说他“到天国散步去了”。真是归得其所,适得其所。</h3><h3> 觅诗是辛苦的,散步是一时的。对于逝者,我们更多的是祝福,而对于我们生者,则更应该自勉自励。</h3><h3> 无论逝者还是生者,我们都要坚持前行,且行且自珍。</h3><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