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天津二十中学(原英国文法学校)~美丽天津五大道

庞恩生

<h3>英国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建于1926年,主教学楼具有希腊古典建筑风格。典雅辉煌的建筑和满院的梧桐,总能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h3> <h3>天津二十中学是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0年的浙江小学。1938年浙江小学发展而扩建了私立浙江中学,私立浙江中学和私立津华女中于1951年合并,定名私立浙江中学,1952年人民政府接办后改制成为公立学校,更名为天津二十中学。</h3> <h3>主教学楼始建于1926年,由永固工程司库克和安德森设计。</h3> <h3>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教学楼坐北朝南为砖混结构,局部3层带地下室,正立面和背立面均匀对称。</h3> <h3>外檐为红瓦坡顶,混水墙面。开放的入口门廊和高耸的屋顶对应,使建筑虚实变化强烈,气势恢弘。</h3> <h3>百年大礼堂,雍容华丽。</h3> <h3>折线形天花板,护墙板及两层看台的U形回廊和栏板,均采用全包镶高级木装修。</h3> <h3>图为当年大礼堂的老照片,那时的天津英国文法学校是华北举办剑桥认证考试的中心。<br></h3> <h3>时至今日仍都保存完好。</h3> <h3>这是一座形状有如一架飞机的大楼,平面呈飞机形,带有廊柱的主入口是机头,而大礼堂是机身和机尾,两翼展开的部分是教室和办公室。</h3> <h3>请比较一下,像不像?这种造型的旧建筑在全国也仅此一处,幸运的是至今仍保存完好。在历经了天灾人祸、战争动乱等因素,百年古欧洲风格的建筑能被保留下来的,在我国也是为数不多的了,弥足珍贵!</h3> <h3>当时英国文法学校只招外国人和少数富有中国人的子女,是以纯正的英伦风格、培养英国绅士而著称。<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学校讲述英国历史,背诵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学生的必修课,倡导美德礼仪教育。</span>所有的课程都用英语来教授,高水平教学在当时和世界接轨。</h3> <h3>学生从幼稚园开始读到中学毕业,然后参加剑桥大学的统一考试,试卷从英国寄来,全世界所有的英国文法学校同时开考,通过者就可升入剑桥大学深造。图为当年学校运动员在位于主楼左端入口前合影。<br></h3> <h3>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开始驱逐和逮捕租界内的英美籍侨民,将这里改为日本宫津女子学校。抗战胜利后,被改为天津训练团,天津解放后,一度为天津市民政局。1955年8月,经市政府批准二十中学迁入市民政局办公用房(湖北路59号此校址)。</h3> <h3>主教学楼已高龄九秩,虽历尽沧桑,仍神采奕奕,新教学楼年轻而庄重,与老楼相得益彰。</h3> <h3>欧式风貌的主教学楼被法国梧桐绿荫环抱。</h3> <h3>校园的春、夏、秋、冬,伴我成长。</h3> <h3>大礼堂、图书馆,深藏心中,挥之不去。</h3> <h3>在二十中学历任教师中,共有天津市特级教师11名</h3><h3>语文:平恩涛; 数学:孙琪、李亚玲; 英语:陈佳; 政治:张月萍; 历史:周秀茹; 物理:李尚文、励临泉; 化学:郝玉川、赵英洁、邬显铭</h3><h3>他们当中好几位都曾教过我,是我的恩师,伴我一起度过那备战高考的难忘岁月。</h3> <h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生时代,在心灵的深处,在记忆的深处,是那么的美好!我很幸运地在天津二十中学读过书,由于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原因,二十中学的旧建筑才能被保留到了今天。</h3> <h3>每当我走进二十中学,徜徉于极具西洋古典风格的楼舍之间,一种与历史对话的画面感如清风徐来。我总想把亲身经历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带领他们穿越历史。这是去年我带领大学生社团的师生来游览我的母校。</h3> <h3>这是1981年我们高考后拍的毕业照,我们那时考大学可不像现在这么容易,那年天津的大学录取率不足3%,是恢复高考40年来录取率最低的一年。那时候一个本科生的含金量比现在的研究生都要高。就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二十中的毕业生们很多都考入了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同济、天大、南大等全国名牌的大学,现在他们都早已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翘楚精英了(后排左七为笔者)。</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是当年我们的数学老师孙家钧,孙老师是天津市劳动模范。1980年底天津日报刊登了他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这张照片就是当年新闻记者采访时拍摄的,并在报纸上发表。</h3> <h3>图为在1981年的那个毕业季里,二十中学的校园里几位初三同学的合影,中间的季爱玲是我们“情系五大道”的群友。在这里也感谢她提供的照片。<br></h3> <h3>我出于对母校的眷恋和信任,在我女儿中考那年,放弃了让女儿升入更好学校的机会,而选择了二十中学。和我相隔27年以后,我女儿也成为了一名天津二十中学的毕业生,和我成了校友。</h3> <p class="ql-block">在二十中学的历史中,有很多知名的毕业生:奥运会冠军李爱锐、著名记者爱泼斯坦、美国作家约翰·赫赛 、英国首席芭蕾舞表演家玛格·芳登、 英国画家默文·皮克、京剧表演艺术家齐啸云、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美大使秦刚等,众多名人都和我是校友。</p> <h3>爱泼斯坦,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犹太裔中国人,自幼随父母定居中国,记者、作家。1928年至1930年在天津英国文法学校学习,1937年任美国联合社记者,1939年在香港参加宋庆龄发起的保卫中国同盟。抗战期间,他努力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日本投降后,他在美国积极参加反对干涉中国内政的斗争。</h3> <h3>1981年第5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烈火战车》,获得了迄今为止体育影片唯一的奥斯卡奖。影片中那位为参加1924年巴黎奥运会刻苦训练,最终400米夺冠并打破世界记录的原型,是苏格兰人埃里克.利德尔,中文名李爱锐。</h3> <h3>李爱锐传奇的一生,大多是在中国度过的,被誉为体育界的"白求恩"。他曾就读于英国文法学校幼儿部,是民园体育场的"教父",参与民园体育场的设计改造。1926年在他的筹划下民园体育场以全新的面貌,成为当时在亚洲范围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并立即吸引了不少国际大赛。</h3> <h3>齐啸云,她是我国用英语演唱京剧的"第一人",在根据莎士比亚名剧改编的京剧《奥赛罗》中,她成功用英语演唱。这都与她曾在英国文法学校学习的扎实英语基础密不可分。</h3> <h3>张俊秀,1947年考入浙江中学。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任中国国家足球队主力门将。1985年,任国家足球集训队领队兼教练。</h3> <p class="ql-block">秦刚,1984年高中毕业,考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2018年出任<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外交部副部长,</span>2021年7月出任中国驻美大使。</p> <h3>皮黔生,文革时期为二十中学初中学生,曾任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2010年11月12日,辽宁省高级法院终审判决,认定皮黔生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h3> <h3>二十中学还被众多导演选为影视拍摄的外景地,无数次地出现在各类影视剧中,这里已被称为"影视基地"了,尤其是很多镜头都在主教学楼取景。拍摄过《梅兰芳》《杨三姐告状》《张伯苓》《东陵大盗》《天与地》……等几十部影视剧。</h3> <h3>电影《梅兰芳》的导演陈凯歌,正是看中了主教学楼正门内的台阶,层层叠叠,这里将是抗战胜利后梅兰芳重新登台所走过的一段路,寓意深远。</h3> <h3>整修之前的主教学楼正门内的台阶</h3> <h3>1993年刘德华在津拍摄电影《天与地》,拍摄外景地之一就是二十中学主教学楼。</h3> <h3>2010年7月,由旅居德国的二十中学<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校友牵线,</span>母校王晓驰校长带队与德国同行进行文化交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h3> <h3>笔者与王晓驰校长。</h3> <h3>2018年10月21日在天津二十中学百年大礼堂,隆重举办了建校80周年庆典大会。<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来自海内外的一千五百多名各届校友欢聚在母校。</h3> <h3>沿着当年熟悉的上学路线,我们大家又来到了母校。<br></h3> <h3>这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的名校,从这里走出了数以万计的杰出人才。</h3> <h3>他们有的搏击于经济的潮头,成长为商界英才;有的发展于海外,成长为侨界名人;更多的成长为各行业的骨干、接班人,犹如一颗颗璀璨之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br></h3> <h3>2018年是天津二十中学建校80周年,谨以此美篇献给我的母校八十华诞。感谢,永远的母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