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日本乡间--北海道中篇

临江鱼

<h3>第1站----网走<br>■观光日期:<br>1月初<br>■观光目的:<br>(1)了解鄂霍次克海流冰<br>(2)参观网走监狱<br>(3)探访网走地区铁路小站</h3> <h3>网走一年中多为晴天,在冬季的1月中旬到3月中旬会出现流冰。夏季的时候,即便是最热的8月,最高平均气温也在25°以下。根据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得知,网走市的人口仅为39,077人。</h3> <h3>网走是北海道东北部鄂霍次克海沿岸最大的城镇,它的发展得益于水产业和观光业。</h3> <h3>在这里不仅终年可以品尝到时鲜海味,自然环境也很优美,原始花园、湖泊和流冰都是北海道有代表性的风景。</h3> <h3>这里,1月中旬到3月中旬出现的“流冰”会吸引许多驴友。我们到达网走时是1月初,不巧的是流冰还没到达网走。</h3><h3>所谓的“流冰”顾名思义,即在海上漂浮的海冰。它不会冻结在海岸边,而是漂浮在海面上,并随着海水一起流动。在1月中旬这些流冰将漂流到知床半岛的鄂霍次克海海域,到了2月份整个知床半岛会被流冰所包围。但是,和知床半岛同样纬度的日本海及太平洋海域是没有流冰的。那知床半岛附近为什么会产生流冰呢?</h3><h3>为了了解开这个谜,我们特意前往在网走的流冰馆,让馆内的人员给我们作了如下说明。</h3> <h3>流冰是由淡水结冰形成的,这个淡水来自中国的黑龙江。黑龙江全长4400公里,它发源于蒙古高原并流经中国,在穿越俄罗斯国境后最终流入鄂霍次克海。按理说即便是淡水,一旦流入到具有充分盐分的海水中也难以结成冰块。那么,导致鄂霍次克海附近的海水结冰条件是什么呢?据说有以下3个因素。</h3> <h3>首先是由西伯利亚过来的寒流是导致流冰形成的必要条件。西伯利亚寒流的极端气温可达零下40度。</h3> <h3>其次是,鄂霍次克海由于从黑龙江流入大量的淡水,使鄂霍次克海的海水被稀释,上层海水中所含的盐分非常少,海面被低盐分的水所覆盖。当海水表面趋向于结冰温度时,密度增大,海面的海水下沉,引起水的垂直对流。由此,低盐分的水在上,高盐分的水在下,形成了鄂霍次克海特有的二层海水结构。随着温度下降,上层的低盐分水便会结成冰块。据说其冰块的高度可达50米。</h3> <h3>最后一个原因在于鄂霍次克海本身的地形。鄂霍次克海被千岛群岛、克罗诺基半岛、欧亚大陆及萨哈林所包围,这样太平洋及日本海的海水流入较少,咸淡二层海水的结构不容易被破坏。在加上在这海域上的大量流冰将太阳的关照反射出去,使这一区域变得更加寒冷,导致流冰的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h3><h3>(这幅流冰照片是朋友所拍)</h3> <h3>网走监狱</h3><h3>在日本提起网走便会让人想起囚禁犯人的监狱。网走监狱之所以“闻名”的原因之一是在1965年4月由当时刚出道的高仓健所主演的一部叫《网走番外地》的电影。</h3> <h3>石井辉男导演的《网走番外地》讲述的是天寒地冻的北部城市网走,是一个人烟罕至之地,也是许多囚犯服刑的地方。年青的黑帮成员橘真一(高倉健 饰)因砍伤敌对帮派老大而被遣送于此。生长在南方九州的橘真一无法适应网走零下30度的严寒,并且,同牢房的强盗权田权三,以及以老大自居的依田还经常找他的麻烦。橘真一忍气吞声,指望尽早出狱回到母亲身边。他出生在一个破败的家庭,母亲在遭遇了不幸的婚姻后,只能再嫁,而他不堪养父粗暴,抛下母亲与妹妹离家出走,加入了黑帮。在狱中,他从妹妹的信中得知,他的母亲已身染重病,不久于人世。他期盼假释不得,刚好狱中犯人谋划越狱,于是他决定和这群亡命之徒铤而走险……。</h3><h3>这部囊括了监狱、时装、车技等元素的黑帮电影公映后,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h3> <h3>由于“网走监狱”在市郊的一个山坳里,当时,那里既没有铁路又没有公路,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因此该地区没有标注地址用的番号,被当地人称为“番外地”,“网走番外地”在日本已经成为监狱的代名词。</h3><h3>话说石井辉男,因《网走番外地》出名后,便对网走番外地“厚爱有加”。2005年他去世后,根据他的遗愿将他埋葬在了网走。同样因该电影而出名的高仓健便作为不二人选,由他写了墓碑文。</h3> <h3>网走监狱是在1890年设立的。当时,网走地区还没有铁路。网走的铁路是1912年才开始建成的。</h3><h3>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由于内乱收押了许多所谓的政治犯人,使当时的现有的监狱不堪负重。另一方面当时的日本为了脱亚入欧,实行了“富国强兵”的政策。在北方的虾夷地区(现北海道)为了防止沙俄的威胁需要强化和开垦。所以从1881年便开始将刑期在12年以上的犯人发配至北海道进行北海道的防卫和垦荒。</h3> <h3>1890年,为了建造北海道的中央道路,将大批的囚徒压送至北海道。首批人数据说有1392人,其中,30%为无期徒刑犯人。1891年仅用了1年时间,便建成了从网走到北见、约160公里的道路。由于严酷的劳动条件及营养不良导致了200人死亡。</h3> <h3>1983年网走监狱被关闭停止使用,改成了现在的监狱博物馆。</h3> <h3>监房</h3> <h3>囚犯劳作的地方</h3> <h3>让囚犯忏悔的地方</h3> <h3>跨过这座桥,你就身陷囹圄了。</h3><h3>此桥被称为镜桥,其寓意为:“以河水为镜,反省吾身”。期许服刑者刑满走出这座桥后,能够洗心革面。</h3> <h3>无人小站----藻琴站</h3><h3>网走市内的木结构无人小站,它建于日本的大正时代(1912~1926)。在《网走番外地》里反复出现的小站。</h3> <h3>北海道这种偏僻的小站,列车间隔时间比较长。为了能观赏一下无人小站之间的景观,便决定沿着鄂霍次克海步行到下一个无人小站----鱒浦。</h3> <h3>途径一个牧场,并打听到牧场有马匹可以租借。</h3> <h3>一边是鄂霍次克海,另一边是原始森林,骑着的马匹在漫慢走动,看着两旁不断变换着的景色犹如在穿越时空。</h3> <h3>在网走的列车车站上,可以直接看到大海的车站仅有3个,即鳟浦→藻琴→北浜这3个无人、紧挨着大海的小站。能看到海也许不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让大家钟爱这3个小站的是在冬天1月中旬~3月中旬的时候,你一下车站便可以看到鄂霍次克海的流冰哦!</h3> <h3>车站上也许几天都没乘客来过,车站上的积雪已非常后厚。无人小站的门口放着一把铁锹,很明显铲雪工作靠乘客自觉实施。</h3> <h3>为了彰显中华民族的国际主义情怀,我与太太在零下20几度的异国他乡,挥汗杀出了一条"雪路"。</h3> <h3>北海道第2站----旭川</h3><h3>■观光日期:<br>1月、8月、9月末各一次<br>■观光目的:<br>(1)是前往美瑛、富良野及稚内的中转站</h3><h3>(2)旭川动物园、美瑛、富良野</h3> <h3>旭川</h3><h3>日本北海道第二大城。1898年铁路开通后逐渐兴起,1922年设市,人口36.3万(198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工业迅速发展,以食品加工(酿酒)、纸浆、造纸、木材加工等为主,自然条件很优越,是去稚内和富良野方向观光的大门。</h3> <h3>夏日的旭川车站</h3> <h3>冬天的旭川车站</h3> <h3>到处是银装素裹</h3> <h3>旭川周边有着辽阔的牧场,奶牛吃着啤酒花和玉米长大,堪称日本第一的牛奶带着薰衣草的香味,诱惑着每个人的味觉。</h3> <h3>夏天来到旭川,满眼望去看到的都会是西瓜、蜜瓜和樱桃。6月下旬开始到秋天,还有美味的草莓、番茄等果物带着新鲜的味觉等待你。</h3> <h3>旭川动物园</h3><h3>旭山动物园是目前日本最有人气的动物园,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来访的人数就达到了300万人以上。</h3> <h3>旭山动物园134种779个动物被放置在可以自由活动的地方,让游客能最大限度地贴近。这里还能看到北极熊和企鹅。</h3> <h3>富良野是北海道上的一个著名的城市,其实富良野包含很多著名地方,比如说中富良野町、美瑛、富良野市、上富良野町这四个地方包含的。</h3> <h3>这里的景点是特别分散的,乘坐富良野观光小火车是最好的选择。</h3><h3>乘坐富良野观光小火车观看美丽的,满目薰衣草的富良野是那么的惬意。</h3> <h3>富良野是薰衣草的发祥地,所以这里的薰衣草是非常多。</h3> <h3>如果特别喜欢薰衣草的话,一定要等到富良野薰衣草花开的时候前往。</h3> <h3>这里还是电影拍摄的外景地。</h3> <h3>北海道第3站----稚内</h3><h3>■观光日期:<br>9月末<br>■观光目的:<br>(1)探访日本最北端的城市----稚内</h3><h3>(2)日本最北端岛屿----利尻岛・礼文岛观光</h3> <h3>稚内</h3><h3>位于北海道岛最北端,是一个被日本海与鄂霍次克海夹在其中的港湾城市。其因为大风四起的日子较多,故又有“风之城”之称。<br>稚内市是日本实际控制领土中的最北方,也因此辖区内有许多事物被冠上“日本最北”的称号。东面向鄂霍次克海,西面日本海,北为宗谷海峡,从最北端的宗谷岬到库页岛南端的西能登吕岬的距离约为43公里。<br></h3><div><br></div> <h3>稚内火车站</h3><h3>是日本最北的铁路车站,车站并设有纪念碑供旅客拍照留念。</h3> <h3>北防波堤</h3><h3>稚內港北防波堤是1936年建造的全长427米的半圆形防波堤,建筑独特,天气好的话,可以遥望到俄罗斯,目前作为北海道遗产保存。</h3> <h3>百年記念塔</h3><h3>位于稚内公园內,为了纪念稚内开基百年而建立。</h3> <h3>在塔上可以遥看沙罗贝兹原生花园、利尻岛、礼文岛等地。</h3> <h3>在稚内公园可以看到远处的库页岛。</h3> <h3>库页岛</h3><h3>苏联及俄罗斯称之为“萨哈林岛”,而日本将它称呼为“桦太岛”。从史料上看,库页岛在历史上曾被中国多个朝代直接或间接统治。</h3><h3>1689年9月7日,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1858年和1860年,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朝政府割让库页岛。</h3><h3><br>1905年,日本通过《朴茨茅斯条约》获得库页岛北纬50°以南区域。1905年和1918年至1925年间,库页岛全境被日本统治。1945年,苏联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占领库页岛全境。1951年,日本在《旧金山和约》放弃南库页岛(北纬50°以南)主权。<br>八月风暴行动,或称满洲之战、苏日战争,由1945年8月8日开始。苏联在这场军事行动中彻底击垮了日本关东军,占领了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北部、南库页岛及千岛群岛。<br>由于美国抢先占领日本本土,使苏联没能按计划占领北海道。</h3> <h3>九少女纪念雕像</h3><h3>稚内公园内的《九少女纪念雕像》背景是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库页岛的真冈邮编电信局还在继续执勤,以保持通讯系统畅通。8月20日,苏联军队冲进这个电信局,打死19人。正在执勤的12名日本少女接线员中,10人集体自杀,9人死亡。为纪念集体自杀死去的这9位日本少女,1963年8月20日,这座《九少女纪念雕像》落成,在1973年3月31日这9名少女以因公殉职授勋,并合葬在靖国神社。<br>看到这尊雕像后,我为这9位失去年青生命的少女感到惋惜,同时我也为清朝政府的无能感到痛心。我们可以看一下库页岛归属的变化,就知道什么是“落后就要被挨打!” </h3><h3></h3><h3><br></h3>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含库页岛在内属于中国领土。<h3><br></h3><h3></h3><h3>1858年和1860年,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库页岛。</h3><h3><br></h3><h3>1905年,日本通过《朴茨茅斯条约》获得库页岛北纬50°以南区域。</h3><h3><br></h3><h3>1905年和1918年至1925年间,库页岛全境被日本统治。(提示: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以俄罗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h3><h3><br></h3><h3>1945年8月8日开始的八月风暴行动,苏联在这场军事行动中彻底击垮了日本关东军,占领了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北部、南库页岛及千岛群岛。(提示:日本即将战败)</h3><h3><br></h3><h3>1951年日本在《旧金山和约》放弃南库页岛(北纬50°以南)主权。(提示:日本在战败后)</h3><h3><br></h3> <h3>冰雪之门</h3><h3>是日本悼念在库页岛的战争中死亡的日本国民。据称,苏军仅在库页岛,就杀害了大约6千日本人(包括1千日军),并将几万库页岛的日本人抓到西伯利亚。苏军在满洲地区,朝鲜地区和库页岛,将一百多万日本人抓到西伯利亚,具体数据不详。苏联承认数据较少,日本统计的数据超过200万。</h3> <h3>眺望原属于大清帝国的库页岛,心中的苦楚难以言表。</h3> <h3>稚内太阳能发电站</h3><h3>在稚内有一家太阳能发电站,目前也作为观光景点之一,因时间关系没有前去仔细了解。据当地巴士向导介绍说,太阳能的发电最大输出5,020kW、年发电量约470万kWh,电力供应给稚内市1700户居民使用。</h3><div><br></div> <h3>据称,从北海道自然环境来看,太阳能发电不具备特别的优势。</h3><h3>我个人觉得之所以把这家太阳能发电厂作为景点推销给游客的目的,是不是想告诉大家,一是日本对于环保的重视,二是想说明,日本在不具备光照优势的地方进行太阳能发电,那光照好的地方就可以做得更好,以显示这一领域的优势吧。</h3><div><br></div> <h3>宗谷丘陵</h3><h3>这里是位于日本最北的丘陵地带,海拔20米至400米不等的平缓丘陵。这里于2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形成,几乎没有深谷。由于明治时期的山火导致大片的树木消失,是世界上极少数可用肉眼便可观察到冰缘地貌的地方之一。</h3> <h3>这个“冰缘地貌”以作为北海道遗产被保护。<br></h3> <h3>站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利尻富士、蔚蓝的鄂霍次克海及日本海。</h3> <h3>风能发电</h3><h3>宗谷丘陵的山丘上强风较多,所以在这里可以看到日本最大的风能发电设备。57台风能发电设备的输出能力达到57000千瓦,可满足稚内市60%的电力需求。</h3> <h3>宗谷岬</h3><h3>位于日本北海道岛最北端。与库页岛(俄罗斯:萨哈林岛)最南端的克里利昂角,隔着宗谷海峡遥遥相对。船舶舰艇出入日本海必经之地,岬上设有灯塔。</h3><h3>在宗谷岬地区最受重视与欢迎的地标,是建立在海岬最北端一小块填海陆地上的“日本最北端之地”纪念碑。以北海道道章的“北极星”之一部分星芒为主题,纪念碑是一个位在圆形平台上、总高4.53米的三角形建筑物,其精确位置为北纬45度31分22秒,东经141度56分11秒,在天气晴朗时可以由纪念碑这头遥望到库页岛。</h3> <h3>由于是日本最北端的陆地,再加上曾经一度是日本领土的“南桦太”(库页岛南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遭苏联占领而从此成为异国土地,因此宗谷岬对于日本人而言有非常独特、感情上的象征意义,而成为道北地区非常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h3> <h3>野寒布岬</h3><h3>位于北海道稚内市的稚内公园顶端,可以一眼瞭望萨哈林岛,利尻岛和礼文岛。</h3> <h3>这里有着美丽绝伦的夕阳景色,从而成为人气的观光胜地。</h3> <h3>这里看夕阳的最好位置是从106号线道路(北海道道路名)向北行驶,在与254号线的交叉口右拐就可以到达一个位于山坡上的停车场,卫生间具备。那里是一个海拔40米的高坡,可以俯视日本海。你可以在那里看着由利尻山存托下的夕阳慢慢地落下。</h3> <h3>北海道第4站----利尻岛・礼文岛</h3><h3>■观光日期:<br>9月末<br>■观光目的:<br>日本最北端岛屿----利尻岛・礼文岛观光</h3> <h3>利尻岛</h3><h3>利尻岛是日本北海道西北一个圆形的岛屿,是个以利尻岳为主体的火山岛,但从有历史纪录以来尚未有任何火山活动的纪录。位于稚内市西方的海面上,西北隔礼文水道与礼文岛相望,面积182.1平方公里。岛上东半部的行政区划属利尻富士町,西半部属利尻町。<br>从稚内到利尻岛约1小时40分钟。</h3> <h3>欢迎来到利尻岛</h3> <h3>型似富士山的利尻山。它就是北海道"白色恋人"包装上的那座山。</h3> <h3>被日本人称之为一生中必须去一次的梦幻小岛。</h3> <h3>利尻码头边的小餐馆</h3> <h3>随渔民出海捕捞海鲜。</h3> <h3>马粪海胆</h3><h3>利尻岛的海胆非常有名。</h3> <h3>海胆做成的套餐非常鲜美。</h3> <h3>在利尻岛上景色最美的地方要数“オタトマリ沼(OTATOMARI沼泽地)”,那里有一片很大的、被原始森林所覆盖沼泽地。让人为之动容的在沼泽地的湖面上倒影着利尻山。湖面上波光粼粼,在和风爱抚下,漾起层层縠纹。<br></h3><div><br></div> <h3>湖水风平浪静宛若一面巨大的镜子,在蔚蓝的天空掩映下湖水是那样湛蓝,那样晶莹透澈。行走在这个这个湖边的步道上,短短的30分钟让我享受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h3><div><br></div> <h3>位于“オタトマリ沼(OTATOMARI沼泽地)的休息站”。</h3><h3>从这条岔道往里走,就可以看到许多小吃店。海鲜,冰激凌应有尽有。</h3> <h3>这家被成为"老妈之店"的"老妈"特别热情。站在我太太旁,还真有点"老妈"的气场。</h3> <h3>这位在厨房忙活的,不用说必是"老爸"无疑了!</h3> <h3>礼文岛</h3><h3>是日本除北方四岛以外最北端的有人岛。距稚内市以西59公里、利尻岛西北约10公里,与利尻岛相望。这里盛产产海胆,鲍鱼,花鲫鱼,海带等。位于岛屿中部的礼文岳(海拔490米)为最高峰。</h3> <h3>«澄海岬»</h3><h3>礼文岛的知名登山胜地,最适合到访的季节是天气舒适的夏季。即使是夏天,但却不像日本其他地区炎热,反而会因为稍微海风而觉得有点冷。</h3> <h3>这里的海水深蓝,美的让人窒息。</h3> <h3>须古顿岬</h3><div>在此可以俯瞰到侵蚀严重的海岸线,地处同一区域的GOROTA岬,可以欣赏到悬崖峭壁的自然之美。</div> <h3>西海岸地形险峻,加上全年都有自西吹来的强季节风,气候也十分严峻,因此高大的树木难以生长,植被较为荒凉,最多的植物是华箬竹。</h3> <h3>礼文岛多海蚀崖,虽海拔不高但气候寒冷,属冰缘形地形,即便是零海拔的地方也能看到1500米到2000米才有的高山群落,这让礼文岛在高山植物爱好者中成为了圣地,也被冠以花之礼文的美名。</h3> <h3>须古顿岬视频。</h3><h3><br></h3><h3>北海道中篇完。</h3><h3>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