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年4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清华的校庆日,今年是清华107周年校庆,也是我们燃八班同学离校50年,北京同学倡议回母校相聚,得到了大家热烈的响应。我们班共27位同学,其中女同学3位。除一位男同学英年早逝外,还有2位同学接到远在美国孩子的"调令"远赴大洋彼岸,4位同学因身体不适不能参加,3位同学因其它原因离不开,共有16位同学参加。值得一提的是李隆维同学专程从澳大利亚悉尼赶来参加聚会,令大家感动。</p><p class="ql-block">在春天里我们又回到了清华园,4月的清华园春意盎然,桃红柳绿,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一群年逾古稀的老人在校园里追忆青春岁月,回想当年往事。笑谈间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青春年代。六年的校园生活,清华给了我们很多,很多!“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行胜于言"的精神激励了我们一辈子。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已成为大家身体力行的奋斗目标。我们班至今仍有4位同学在为祖国作贡献,祝福他们,祝福清华!</p> <h3>清华二校门,清华大学的象征。</h3><h3>二校门始建于1909年,文革期间1966年被红卫兵推倒,1991年在清华校友捐助下重建。</h3> <h3>前排右起第四位是倪维斗院士,第三位是燃气轮机研究所副所长任静研究员。</h3><h3>后排右边第一位是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姜培学老师,后排左边第一位是副主任禚(Zhuo)老师。</h3><h3><br /></h3> <h3>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系馆。</h3><h3>系主任姜培学和系党委书记李宇红一早就在系馆前迎接校友的到来。</h3> <h3>五十年后重逢,看谁的头发更白些。(左为许正威右为原团支书李立平)</h3> <h3>辅导员(左)好!</h3> <h3>李隆维(左)好,不远万里从澳洲专程回来参加聚会。</h3> <h3>赵立合(左)不失教授风度。</h3> <h3>我们班唯一的"地主"姚志先(左)同学。</h3> <h3>热八专业的黄致炮(右)同学说邓重宁"你还没变!"</h3> <h3>王正明(中者),学者风范。</h3> <h3>跟热八同学合个影吧。</h3> <h3>在系馆前合影留念。</h3> <h3>原清华副校长、工程院院士、燃气轮机专业的老前辈倪维斗教授在系馆会见我们</h3> <h3>左为黄植樟,张淑文夫妇。我们班唯一结为伉俪的一对同学。</h3> <h3>在会议室与老师见面。前排中间是我们的辅导员刘祖照老师。</h3> <h3>中间一位是系主任姜培学教授</h3> <h3>系党委书记李宇红教授致欢迎词</h3> <h3>老班长宋慧京代表全班同学向老师致亲切的问候</h3> <h3>任静研究员介绍了我国燃机技术的研究和动态,作为国之重器,燃气轮机已获得国家专项资金,燃气轮机技术将会有重大的突破。</h3><h3>对燃气轮机情有独钟的许正威同学很感兴趣,想去清华北京昌平燃机基地看看。</h3> <h3>我们班三位"奶奶级"的金花,风采依旧。</h3><h3>李兰宁(右者)的声音依然像当年在清华园广播里听到的那样悦耳。</h3> <h3>中午在熙春园餐厅聚餐</h3> <h3>老班长宋慧京酒量不减当年。</h3> <h3>工字厅前合影留念</h3> <h3>春光明媚,漫步工字厅 。</h3> <h3>工字厅留念</h3> <h3>今天真是个好日子!</h3> <h3>大礼堂前草坪南侧的日晷上刻着"行勝于言"的铭言。</h3> <h3>李立平(左一)依然精神抖擞。</h3><h3>郑道弘(左二)同学,我的四川"老乡",五十年京味儿未改。</h3><h3>周福潮,赵恩琳同学,"俄伲"(我们)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是"阿拉",依然精明干练,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h3> <h3>机会难得,五十年一遇。</h3> <h3>闻亭</h3> <h3>闻一多雕像</h3> <h3>水木清华</h3> <h3>荷塘。荷塘月色亭位于四周荷塘环绕的小山上,为纪念朱自清先生在此写下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而修建。</h3><h3>记得每年冬天湖面结冰时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滑冰场,曾常来此练习滑冰。</h3> <h3>西大操场和体育馆,是我们上体育课的地方</h3> <h3>体育教育家马约翰教授雕像</h3><h3>清华对体育的重视为日后我们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h3> <h3>老建筑系馆,清华的标志性建筑</h3> <h3>老水利实验室前合影留念,我们上自习的地方。</h3> <h3>第二教室楼,还是老样子。</h3> <h3>我们上大课的阶梯教室,门面好像重新装修过了。</h3> <h3>新水利馆</h3> <h3>我们曾经住过的一,二号楼</h3> <h3>新斋,现为清华人文学院。</h3> <h3>善斋,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h3> <h3>明斋,现为清华社会科学学院</h3> <h3>清华大学图书馆</h3> <h3>新建的图书馆北馆</h3> <h3>三院已不存在,现为清华图书馆逸夫馆</h3> <h3>漂亮的清华主楼广场</h3> <h3>新建的豪华大礼堂</h3> <h3>清华艺术团民族乐团演出</h3> <h3>清华艺术团交响乐团演出</h3> <h3>游园活动表演</h3> <h3>清华教师合唱团。</h3> <h3>清华军乐队游园演凑</h3> <h3>今年是清华前校长蒋南翔提出"健康为祖国工作五十年"口号六十一周年,蒋曾提出向体育教育家马約翰教授学习,马約翰教授曾在清华工作五十年。健康为祖国工作五十年"是清华的体育精神和文化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h3><h3>我们班李立平,许正威,宋慧京,赵立合,黄植樟同学做到了。</h3> <h3>后继有人,清华园里年轻的追梦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