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美味食材!"福寿螺"的由来与危害

菇@蕈

<h3>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原产于南美州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食用螺引入我国。它很容易繁殖,产量高,适应能力强。</h3><h3>这是成螺和它产的卵。</h3> <h3>粉红色的卵产在池塘壁上。福寿螺最容易辨认的特征是雌螺可以在水线以上的固体物表面产下"粉红色的卵块"</h3> <h3>卵产在水草上</h3> <h3>卵产在荷花梗和叶上</h3> <h3>卵大量产在水稻秆和叶上</h3> <h3>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5一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18~30℃。</h3> <h3>福寿螺广泛危害水稻生产。它适应性强,繁殖力强,取食量大,对水稻可造成毁灭性打击。</h3><h3>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h3> <h3>从卵到幼螺,再到性成熟的成螺,一个生活史大约60天左右</h3> <h3>作为食材,口味与田螺相比要差很多。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h3> <h3>作为食材,最大的隐患是它容易寄生线虫,一旦烹饪不到位,线虫被吃入人体,那么可以导致人体健康受重大影响!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h3><h3><br></h3> <h3>谨记,福寿螺不是好惹的,大家千万别吃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