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驿镇一中发展史

正路直走

<h1><b> 【前 言】</b></h1><h1><b> 古老运河,历史浪花滚滚向前,馆驿镇一中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校园书香,师生风雨坚守。这里是莘莘学子的乐土,这里是湖区儿女的摇篮。这里, 留下了一代又一代求学苦读人的足迹。在这,有起步时的荜路蓝缕, 前进中的风雨兼程, 腾飞时的雄心壮志;在这,有上级领导的悉心关怀,有师长的谆谆教诲,有我们奋力拼搏的背影;在这,我们播种希望, 挥洒青春, 描绘蓝图,放飞理想, 收获喜悦。在这, 我们在蓄劲,我们在成长,馆驿镇一中在发展,同时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过去的学校历史,重温岁月留给我们的点点滴滴,再睹你我往日之风采,去解读学校的昨天与今天, 去聆听一首首动听的教育之歌。</b></h1> <h1><b> 【一、 初 建 】</b></h1><h1><b><br></b></h1><h1><b> 梁山县馆驿镇第一初级中学始建于1985年,原名馆驿乡初级中学,学校前身是梁山县第九中学和馆驿联中,征用馆驿村、侯庄村、轩庄村、井庄村、丁庄村五个村共计四十三亩地(43183平方米),在原馆驿联中的两排瓦房的基础上,进行学校建设(南校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由梁山九中和馆驿联中组成,首任校长刘承太,副校长侯庆阳、李福华。初一面向全馆驿乡招生,4个班,初二由梁山九中的2个班和馆驿联中的2个班组成,4个班。初三4个班仍在原九中(北校区)就读,全校共计12个班的规模,学生700余人,教职工47人。</b></h1> <h1><b>  馆驿镇一中前身:梁山第九中学师生毕业合影</b></h1> <h1><b>  1986年,山东省土地管理局对菏泽地区行署关于成立馆驿镇乡中学用地的批复。</b></h1> <h1><b>  馆驿乡政府关于确定馆驿乡中学土地权属的公布文件</b></h1> <h1><b>  1985年合并原梁山九中和馆驿联中,成立馆驿乡中学,当时没有大门,只有一个狭窄的小北门,校牌就挂在校长办公室门口</b></h1> <h1><b> 学校北门</b></h1> <h1><b>  最后一排教师办公室,虽是平房,但在当时农村也是最好的建筑。</b></h1> <h1><b>  1985年建成的四排平房校舍</b></h1> <h1><b>  当时的办公室设施</b></h1> <h1><b>  学生住宿的木床很有厚重感</b></h1> <h1><b>  简陋的厕所</b></h1> <h1><b>  建校初期的教职工,后面的伙房刚刚建成</b></h1> <h1><b>  建校初期的教职员工</b></h1> <h1><b>  建校初期时的师生 </b></h1> <h1><b>1987年毕业生</b></h1> <h1>1988年馆驿镇乡中学首届团代会</h1> <h1><b> 【二 、 整 合 】</b></h1><h1><b> 1986年9月唐绍锡接任校长,1987年10月馆驿村在馆驿乡中学南征地10亩建设小学,经馆驿乡政府和馆驿村协商,把馆驿村小学新校址征地和与北校区(原梁山九中)通过置换方式,划归到馆驿乡中学,中学在新征地处建成周长300米的操场,北校区(原九中)初二年级4个班,在1987年5月搬迁到乡中学,撤并后林联中、靳口联中、王口联中,抽调部分优秀教师到馆驿乡中学任教,食堂、宿舍初步建成,由此馆驿乡中学初具规模,成为馆驿乡唯一一处初级中学,服务24个村。尽管当时教师队伍学历不高、学校设备简陋,工作、生活条件很差,但由于老师们勤奋好学、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辅导,学生们尊敬师长、严守纪律、刻苦学习、积极向上,所以教育教学质量较好,有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b><br></h1> <h1><b>  1987年学生在刚刚初步建成的土操场上排练,学校东大门也刚刚建成。</b></h1> <h1><b>  建校时学校简陋的环境,学生积极参加劳动,用辛勤的汗水改变环境。</b></h1> <h1><b>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板擦,就是最基本的教学设备</b></h1> <h1><b>  简陋的教学设施仍然遮不住学生中考时的激情</b></h1> <h1><b> 【三 、 完 善 】</b></h1><h1></h1><h1><b> 1993年8月,学校实施“三制”改革(校长选聘制、教师聘任制、财政包干制),学校选聘唐绍锡任校长、王庆芳、耿进居为副校长,唐家民为教务主任。学校实施量化管理制度,对全体师生量化考核,大大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学校质量逐步上升。</b></h1><h1><b> 1996年8月,学校实施第二次“三制改革”,学校选聘唐家民任校长,耿进居、国家业任副校长,领导率先垂范、锐意进取,广大师生励精图治,在“以德治校,以勤治教,以严治学”的办学理念下,推出“目标教学”课堂模式(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学校走向规范管理、良性发展的道路。</b></h1><h1><b>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7年馆驿乡筹资145万建设学校综合楼,1998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实施管理改革,教务处、政教处条块结合,实行级部管理制,首期级部主任:初一级部主任耿庆运、王玉泉,初二级部李秀芝、耿庆玉,初三级部马田岭、孙一华。由于分工具体,责任明确,极大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学校开始走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教学质量位于全县前列。</b></h1> <h1><b>  由全乡人民筹资145万,1997年建设、1998年9月投入使用的综合楼</b></h1> <h1><b>  由于教学质量突出,附近乡镇学生慕名而来,就读学生众多,所以新建综合楼后,仍然使用平房校舍,学校校园整体仍显陈旧</b></h1> <h1><b>  学生在未完成施工的教学楼旁合影留念</b></h1> <h1><b>  那时的学生激情澎湃,图为1997年7月1日,学生参加庆香港回归的活动。</b></h1> <h3></h3><h1><b> 【 四 、 规 范 】</b></h1><h1></h1><h1><b> 2000年,馆驿乡中学改名为梁山县馆驿镇第一初级中学,由于管理规范、教学质量突出,社会影响不断提升,附近乡镇均有学生前来借读, 2005年达到最高峰,共28个教学班,在校生2113人。2006年按照市级规范化学标准,建成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配备体育、音乐、美术、劳技课设施。2007年济宁市教育局投资50万建设了945平米的餐厅,学校建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档案室、微机室、器材室,仪器、图书、器材、活动场地都达到了义务教育二类标准,完成普九建设。 2007年3月被评为济宁市规范化学校。</b></h1><h1><b> 随着馆驿镇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上设施已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学校继续加大建设力度,2009年建成2723.27平米学生公寓, 2010年教室全部装备多媒体。</b></h1> <h1><b>  2000年8月馆驿乡中学更名为馆驿镇第一初级中学。</b></h1> <h1><b>2007年学校筹资50万建设的学校东楼,原本建设成附属小学,后改建为学校附属幼儿园(2015年8月停办)。</b></h1><h3><br></h3> <h1><b>2008年投资148万建成的学生公寓楼 </b></h1> <h1>师生在红砖铺的篮球场上比赛</h1> <h1><b>  学校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5年,学校承担了济宁市教研室重大课题研究: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共九个学科教师投入到课堂教学探索中,济宁市教研室、梁山县教研室两级教研专家三次来校,深入课堂、参与座谈,具体指导。2007年,顺利通过课题组验收。这在当时,全市农村中学尚属首次,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h1> <h1><b>济宁市教科院(原市教研室)院长关明春</b></h1> <h1><b>济宁市教科院地理教研员座谈</b></h1> <h1><b>济宁市语文专家:马正友</b></h1> <h1><b>马正友老师第二次来校</b></h1> <h1><b>济宁市数学教研员在县教研室陈昌焕主任陪同下听课</b></h1> <h1>济宁教科院生物学科专家到校指导</h1> <h1><b>济宁教科院英语专家张莉听课</b></h1> <h1><b>济宁教科院化学专家评课</b></h1> <h1><b>济宁市物理教研员张以明老师观察学生实验</b></h1> <h1><b>张以明老师深入课堂</b></h1> <h1><b> 【五、 改 薄】</b></h1><h1></h1><h1><b> 2010年8月,学校进行薄弱项目改造,投资建设了塑胶跑道和水冲式厕所,升级了变压器,并对食堂管理进行了改革,由托管式管理变为学校管理。</b></h1><h1><b> 2014年学校开始拆除平房、厕所,开始建设新教学楼和扩建水冲式厕所。2015年拆除食堂,在原址新建标准食堂。 </b></h1> <h1><b> 拆除建校初期的平房</b></h1> <h1><b> 拆除旧伙房</b></h1> <h1><b> 新建水冲式厕所</b></h1> <h1>新建教学楼</h1> <h1><b> 【六 、 提 升】<br></b><b> 2015年9月,国家业接任校长,学校在均衡达标创建活动中,全面进行规划、升级改造,新食堂、新教学楼、水冲式厕所,相继投入使用。2016年10月,学校新征地5亩,建设高标准的硅皮油篮球场,加强学校绿化文化建设,达到了一年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真正实现了校园美丽,师生心情愉悦、工作学习舒心。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录播室、微机室等功能室全部建成或升级改造完毕,并投入使用。教师办公桌椅、学生学习座椅全部更新完毕,教师微机人手一台。2017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达标验收,开辟了馆驿镇一中的新篇章。</b></h1> <h1><b>2014年投资360万建设,2015年投入使用的新教学楼</b></h1> <h1><b>  藏书4万余册的学校图书室</b></h1> <h1><b>  学生阅览室</b></h1> <h1><b> 实验室</b></h1> <h1><u><b>科技活动室</b></u></h1> <h1><b>  更换一新的微机室</b></h1> <h1><b>2010年,山东省节能办公室投资30万给学生宿舍安装了皇鸣太阳能热水系统,2017年所有房间全部安装空调。</b></h1> <h1><b>  升级改造后的学生宿舍</b></h1> <h1><b>  学生宿舍内部</b></h1> <h1><b>  舞蹈室</b></h1> <h1><b>  干净整洁的餐厅</b></h1> <h1><b> 【 七、 现 在】</b></h1><h1></h1><h1><b> 现在的馆驿镇一中,学校教职工100人,在校学生1169人,设置24个教学班,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且全部联通网络,教师每人一机,实现网上备课,达到资源共享,学校17个功能室按标准配备齐全,布局合理。学校藏书42000册,每班教室配有图书橱,实行集中借阅,分散阅读.</b></h1><h1><b> 学校运动场建有环形跑道300米,直道100米,环道内核面积5800平方米,种植油麦草和狗牙草;新增篮排球场地3330平方米,现已硬化,覆盖硅皮油。<br></b><b> 学校建有男女生公寓楼一幢,建筑面积2723平方米,住校学生1100人,配套设施齐全,确保学生住宿舒适;学校伙房餐厅面积达1460平方米,供1100人就餐,餐厅干净整洁;学校配有饮水房,11台直饮机全天供应热水,确保学生学习生活舒心满意。<br></b><b> 30年的探索与实践,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30年的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馆驿镇一中一大批优秀学子升入优质高中,后来被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名校录取,馆驿镇一中学子的脚印几乎遍布全国各重点大学的校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各业人才,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梁山的经济的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有的在学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成为专家、学者;有的在经济领域独领风骚,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有的在政界建功立业,担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历史重任…… <br></b><b> 馆驿镇一中的巨大进步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学校多次荣获山东省教学创新实验基地,济宁市 “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济宁市“后勤管理先进单位”,济宁市“实验室建管用示范学校”,梁山县 “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优秀党组织”等荣誉。 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达标验收。 <br></b><b> 馆驿镇一中将在“ 打造农村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下,以勃勃的生机扬帆远航。</b></h1> <h1><b>  绿草如茵的校园</b></h1> <h1><b>  绿树成荫的校园</b></h1> <h1><b>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树成阴</b></h1> <h1><b>“她”在丛中笑</b></h1> <h1><b>满园花香</b></h1> <h1><b>  文化氛围浓厚的办公区</b></h1> <h1><b>  敬业爱岗的高素质教师队伍</b></h1> <h1><b>  获得荣誉</b></h1> <h1><b>2018年4月,全县教育干部在教体局书记孙明庆同志带领下到学校参观观摩</b></h1> <h1><b>  馆驿镇一中,如旭日东升,砥砺前行。</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