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国画精英班跟随著名画家李晓明老师进行线描写生

墨颜

<h3>  暖暖四月,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国画精英班的同学在导师李晓明先生的指导下,进行了半个多月的室外写生。<br> 写生是有趣的,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眼中美丽的事物多了,校园里有很多地方都能激起大家拿起画笔去表现的欲望。<br>  但单凭一点最初的感动还不足以撑起后面一幅完整的画面。时间长了,画出的画好像总是一种模式、一个节奏,总有些地方看得不够近不够细,总有些笔触是凭固有的感觉在排列。<br> 李晓明老师发现我们画画总停留在一个大感觉上,指出了我们细节的缺失,为了及时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开始引导我们进行线描写生。</h3> <h3>线描课第一天,由于下雨,李晓明老师在室内讲解示范</h3> <h3>  很早就看过李老师的线描写生作品,的确感觉得出线条的流动和一种强烈的生命力,可若没这么近距离看过,不会理解原来一幅画的生命力真的是来源于每条线的生命力——不仅是指单笔的高质量,更是在于线与线之间的微妙照应,相互衬托。<br>  老师的线描就像直接用毛笔写出一般,抑扬顿挫,刚柔并济,最初大家完全被老师优美灵动的线条所吸引,有意去模仿那种书写性,但这并非一日之功;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还是先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物象本身,带着严谨的态度去研究一花一叶的转折,努力去提取物象中的线,将它们有韵律地写到自己的画面上来。</h3> <h5>李晓明老师线描课稿</h5> <h3>  4月23日,雨过天晴,我们跟随李晓明老师一起去牡丹园写生,原来风雨后的牡丹更有姿态。</h3> <h3>  经过两天的练习,大家也初步掌握了一点画线描的方法,李老师又进一步地引导我们去感受一片叶子、一片花瓣自身的变化,再去体会花瓣与花瓣,花瓣与叶子之间的关系,努力将自己的线条语言和真正的自然融合一体。</h3> <h5>李晓明老师线描课稿</h5> <h3>  如果说写意写生是打开了通往自然的大门,那线描写生更像是在我们模糊的视线中点亮了一盏灯,让我们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物象,体会自然更微妙的美。<br>  同学们都是第一次接触线描写生,短短几天大家都收获满满,各有心得:</h3> <h3>秦国佳 </h3><div> 在线描课上,李晓明老师一直就是在强调线的作用,而有质量的线一定是来自书法的练习,这一次对书法的作用又有了更深的体会。老师还教我们,用笔要自然放松不能太板,要认真观察景物的细节和画面的大效果,在笔触中寻找灵感,在疏密中寻找自然的灵动的美。</div><div><br></div> <h3>刘梦寅 </h3><div> 总听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直到李老师的线描写生课后,才发现,现在一片普通的叶子,也会吸引我的注意力。以前总觉得盛开的花好看,现在发现凋零也有一种别样的美!观察的角度多了好看的事物真的就多了!</div><div> 每朵花每片叶子都有它自己的精神,我们通过线与线的长短疏密组合、线与线的搭接,把有生命的花草从自然转到纸上,再流进我们的心田!想把感受到的美表现在纸上,给人以同样美的感受也着实让人费心,多亏李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一根线一根线的示范,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处处洋溢着美的世界!</div><div>  感谢李老师带我拓展了眼界,加深了见识!</div><div><br></div> <h3>张铭珊</h3><div>  一开始看李老师在速写本上描绘一个折枝,感觉很享受,既生动又细致,但没试之前,只以为这和以前画过的速写大致差不多吧,好像并不难,可真正画起来才知道,只单纯的用粗细相近的线条去描绘物象,而且还要生动、不乱,是多么难。</div><div>  不过短短几天的练习还是收获很大。</div><div>  首先,线描这种绘画方式带给我了一种明确的用笔,老师反复强调,线描不是描,是写。它太纯粹,只有一条线接着一条线,是严谨的、肯定的、明确的。而我在以前的画画中,因为造型能力弱,心中没底气,常常有“描”的成分,但这几天线描训练之后,这种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div><div>  第二,线描写生之后,再回过头看临摹过的写意画,对其中落笔缘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临摹也不再是单纯的用笔的堆砌,心中有了理由,下笔也更比从前肯定了。</div><div>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事物的维度改变了。好像从前只是了解一个群体,现在要抛去偏见和概念,深入地了解一个群体中每一个人的故事。每个花瓣每片叶子都有自己的姿态。我们画画时不仅需要感性地欣赏,更要带着研究的态度去倾听、去捕捉,所有大道在每个小细节中也都能体现得淋漓。原来大写意真的并非单纯的不拘小节,更不是“粗率”,只是对于真正的画家来说,那些细节早已融汇入心,然后自然地流露在笔端了。</div><div>  同样的事物在画家眼中真的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才刚刚窥见一点,但真正要打开这扇门,还需要自己不懈地练习。长路漫漫继续加油!</div><div><br></div> <h3>孔淑敬</h3><div>  第一次跟着李晓明老师线描写生,从室内的各种折枝再到公园里的各色牡丹,李老师看似信笔挥洒的线条,却让眼前的物象有节奏有韵律地呈现出来,看得我们都跃跃欲试,可真拿起笔来却多是很直白的表达。在李老师的悉心指点下,我们也慢慢地由表及里走进了物象,寻找着更丰富的线描语言。</div><div><br></div> <h3>霍锰</h3><div>  紧张充实的一周线描课,李晓明先生真挚的示范讲解,使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中国画的高度,从对线描的认识上有了本质的提升,也使得我更直接的提高了从生活提升到画面的能力。</div><div><br></div> <h3>于明</h3><div> 原本喜欢含苞待放的内敛、忽尔盛开的热烈,看到李晓明老师的线描,感觉萧瑟凋零的花朵一样凄美决绝、别有风情。李晓明老师仿佛为我们缓缓打开一扇神奇的门,平日司空见惯的花花草草、枝枝桠桠在黑与白、轻与重、长与短、刚与柔、动与静、疏与密的线条世界里绽放出动人心魄的简约、宁静、淡雅之美。那些有生命、有节奏、有韵律的线条,无声地合奏出一曲曲和谐流动的交响乐。我在线描中提炼、取舍、品味、感悟,仿佛参禅一样修炼一颗平和安详的心。感谢李晓明老师,感谢线描。</div><div><br></div> <h3>张垒</h3><div>  这次线描写生让我深刻地了解到,线描不仅仅是客观地抓住自然景物的形态,而且要通过线描写生的训练,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规律,线的长短、疏密的变化。不仅仅是对物象的刻画,还要有艺术的道理。每次李老师都是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们,帮助我们克服自己的缺点。小到一片叶子的变化,李老师都认真地告诉我们怎么去观察,怎么去用线条来表现出来。</div><div>李老师每次都强调,既要忠实于物象本身,又要有艺术的思维,把物象表现得更加精彩。这次的线描写生不仅仅使我对物象的造型更加了解,更把写生变成艺术的蜕变,让我有了深刻的认知。</div><div><br></div> <h3>胡春晖</h3><div>  线描对我们可能不陌生,脑子里或多或少的都有些传统的东西。可是当接触到李老师的线描之后,才发现原来线描可以这么画。尤其是用线描写生,更是考验一个人的造型,对线的理解,对构图的琢磨,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李老师的线描不同于传统的线描,书写性更强,变化丰富,线条的扭转更是有很强的张力!而李老师的教学又是很通俗易懂,让同学们能够很快的理解,运用。线描写生对于平时积累素材,提高对线条的掌控,构图,造型。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当你能够深入的描绘一朵花一片叶子的时候,不仅感叹自然的美好,更感谢李老师能够教给我们打开这扇门的钥匙!</div><div><br></div> <h3>及艺儒</h3><div>  第一次接触线描,感觉好复杂,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用简单的线条去体现复杂的物象,又要画出节奏感,但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似乎从中找到了答案。首先是画画的心态,画任何物象都不能笔笔照抄下来,要画你觉得打动你的物象,在画的时候,需要用心去体会、去发现,其实每个物象都有它的独特精神,它传达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接收到之后又该怎么去表现,再传达给他人,这个过程,接收——感受——表现——传达——得到,给予自己,也给予他人。然后就是书法用笔,掌握了这一点线条才会有节奏、有生命,这还需要以后多年的坚持与磨练。这就是从李晓明老师的线描课中学到的,李晓明老师教给我们不仅仅是绘画,更是生活。感谢老师教我们打开洞察这个世界的心窗,让我们可以捕捉到瞬间的美好,这种感觉很幸福,我会继续坚持努力的。</div><div><br></div><div><br></div> <h3>赵晓光</h3><div>  李老师这次带领我们画线描写生,打开了大家的眼界,画线描写生要这么细致入微,这么讲究。</div><div> 以前见过李老师的线描写生,但自己没有画过,不知道其中的意义,对自然物像没有更近距离细致的观察。现在经过这几天的学习,逐渐发现自然的细节美,也愿意认真去观察体会。认真画过线描才知道了叶子、枝子是怎样的翻转、扭动、疏密、交叉、怎样的转换成画面的。</div><div> 我觉得线描写生对国画的帮助也非常大,以前叶子画的平,现在画叶子就会注意大小,疏密,构图,也会用写的方式去画。</div><div>线描益处真的很大,学会了这个方法,以后要多画线描写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来完善自己。</div><div> 李老师上课非常认真,总是把自己以前遇到过的问题讲给我们,怕我们多走弯路,所以给我们阶段性地做示范,在我们画画的过程中常常鼓励我们,并给予及时地提醒。能遇到这样好的老师,是我们的幸运。老师这样负责,我们以后更要认真学,多思考。</div><div><br></div> <h3>白紫微</h3><div>  这段时间和李晓明老师学到了如何把生活中物像的美提炼出来画在纸上。</div><div> 李老师告诉我们线描写生要多观察,多练习。在写生的过程中我发现牡丹叶子迎风吹动的感觉很好,只要多观察,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注意过的细节,比如叶子虽然大致看一眼觉得差不多,但仔细看也不尽相同,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尖有圆,有厚有薄。更明确地体会到了叶子不同角度的翻转。</div><div> 微风吹过,阵阵花香,原来最自然的才最美好。</div><div><br></div> <h3>吴卫涛</h3><div>  经过了上段时间的写意写生,转换到现在的线描写生,感觉反差很大。 </div><div> 由于天气原因李老师在教室内教授我们折枝线描,他引导我们观察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瓣花瓣,同时观察它们叶与叶,花与花,瓣与瓣,叶与花,之间是什么样的咬合关系。 </div><div> 李老师在示范的过程中,用线的顿挫转折勾勒出一幅幅了精彩的线描,功力之深是我们一时所不能及。</div><div> 后来雨过天晴的一天,老师带我们来到牡丹园,进行了牡丹的线描写生。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看了李老师的示范、随着他的引导去观察物象逐渐学着用线来表现牡丹的美。</div><div>对物象不能照抄硬搬,更不能对着物象画自我主观的东西,不尊重物象。慢慢的随着老师的引导和同学们间的交流探讨,我们的作品都与刚开始有了很大的差别,细节真的变多了。</div><div> 在李老师的授课过程中我还学到了另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老师一直强调的线的书写性。不管线的长与短都要有质量,每一笔的起,行,收,都非常重要。 线的练习是与书法相辅相承的。我们的书法要提上去,我们才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感谢李老师的无私的授课!我们要珍惜这份幸运!</div><div> </div> <h3>孔宪凤</h3><div>  短短几天时间的学习中,李老师强调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细节。第一次拿了线描让老师看,老师有点无奈的说,你们都不认真。我感到茫然,因为我不知道细节是要细到什么程度,它的侧重点在哪。直到今天我再次临摹菊花,仍旧没有画出原画的精气神来,在与原画做对比时,突然领悟到“细节”,正是我丢了这些细节,我的画才空洞无物,何谈精神。何为细节?我一朵花都不少,我的花瓣比原画还多,但仔细品读原画,每朵花都姿态十足,每一个花瓣都姿态优美,每一笔都在准确的表达着花的姿态,正是这种确定而又完美的姿态赋予花独特的精神美,一切就活灵活现了,这就是细节。而我的花呢,只取了花的大势,每个花瓣都不确定,每个花瓣要表达的意思都含混其词,哪里去找精神?这就是老师给我们讲的“看看它是怎么转过去的”,那可真不是随便转的吆。迟来的一点领悟与同学们共勉。</div><div> </div> <h3>贾志铎</h3><div>  李老师的线描课,它是让我们充分学到细节的一个课程,细节很重要,如果一幅作品没有细节就没有看头了!老师让我画线描主要就是为了把握细节,这样即使画墨稿时也能轻松地把控细节,再大的写意画也不会空泛,这一点很重要。上课以来感悟很深,三言两语表达不尽,必须得用心去做,不简单,努力,加油吧!感谢李老师!</div><div> </div> <h3>李凯</h3><div>  在李晓明老师的白描教学下体会如下:1.白描的线不是描,而是以书法中的用笔去写,不只是讲究细工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和美感,这一点更被强化了。2.白描要一气呵成,要有气势,要笔笔见血,气运不顺画面就不精神了,写生又是短兵相接只有提速 消化 加持 才能出画!3.虽然就一笔一纸但是这简单的形式又更单纯更直接的在写生中提速艺术规律,不只是深度观察更要把情感融入到自然中。4.当我用手机近距离拍摄作品时,这些对物写生的线条马上又变成了一根根抽象的鲜活的生命,不同形态不同特点的线又组成了一副有生命力的画,在这里同时具备课见山是山与见山不是山的两种状态。5.它可以让我们更直接的从生活中提速养分,从中提高观察力的同时更戒掉浮躁的心气。其实的收获远远不只这些,真挚的感谢李老师!</div><div><br></div> <h1>牡丹欣赏</h1> <h3>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国画精英班于2017年11月初开课,大多数学员的绘画基础并不高,在李晓明老师的指导下,从最初的毫无头绪到现在能静心观察,短短几个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经过这次线描写生,大家对绘画更有信心,也更明确了方向。感谢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艺术系于主任及各位老师的付出,感谢李晓明老师真诚地、毫无保留地教授和启迪。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努力,用心体悟,不负机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