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五十周年镛城聚<br> 三载寒窗同攻读,五十辛劳各西东。今年的4月7曰,在这天气宜人的日子里,我们将乐一中66届初中同学终于在阔别近半个世纪后又走到了一起。有道是 “别离就是为了今天的重逢!”这一天,我们翘首期盼了很久很久。<br> 2018年4月7日,成为我们终生难忘的日子。上午七时三十分我们带着满腔的渴望与激情,带着多年的怀念与喜悦,重新汇聚到母校大门囗候车,实现筹备已久的“将乐一中66届初中同学毕业50周年聚会”。此时此刻,我们那期望已久的情思化作了激动的话语和笑声,甚至泪花。<br> 浮云一别后,流水五十年,蓦然回首,感慨万千。五十年,我们从风华正茂的青少年,走过年富力强的中年,步进了两鬓斑白的老年,这是最难忘的一段人生。如果让历史的画面再切换到那令人难忘的中学时光,我们似乎又看到,在那挂着班級门牌的教室里时时都闪动着我们友爱互助的身影和纯情。为了探求知识,大家朝夕相处、同甘共苦。三年的校园学习生活成为我们一生永远珍贵的记忆。三年里,我们凝结出的无比纯洁而厚重的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已成为我们终生的幸福和抚慰。<br> 五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十分短暂,但在人生的岁月中却是悠长的。自从我们老三届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开始踏上各自的人生征途,虽然大家几次聚首,甚至少有联系,但我们同学之间的情谊却经常萦绕在心间。我们度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尽情地演绎着学子的多彩人生。<br> 校园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学们,历史的时空让我们实践了当年的诺言,我们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文明和谐做出了主动的努力和贡献。今天我们相聚的时间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的聚会,会使我们追忆过去的你我。大家可以在这短暂的聚会中扣紧纯洁的心灵,相互倾谈无尽的心声,凝聚永恒的情谊。<br> 同学们,五十年前,和我们一起走进将乐县第一中学初三級的同学有93人(三〈1〉班47人、三〈2〉班46人)。此次参加聚会旳同学有63人。因特殊情况未能参加聚会的同学有7人:曾三仔、王美英、廖赛梅、沈建华、谢康生、吴火财、黄玉琳。多方联系不上的同学5人:杨良明、黄土旺、郭福美、鄢丽萍、何慧敏。已经有“三〈1〉班:刘秀英、刘华明、熊祥辉、郑功勋、王立华、孙忠林、饶德辉、伍业兴、康大伦、陈上旬、陈上明、张国全。三〈2〉班〯姚国宝、张水生、施振邦、邱思齐、张昌贵、杨水禄” 等18位同学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借此机会,我们向他们表示深切的悼念。<br> 同学们,我们都是七十岁左右的老年人了,不管你已经退休赋闲在家,还是为家庭和生活继续操劳,保重身体是第一位的。借此机会我向参加聚会和因身体及其他原因未能参加聚会的老同学们真诚地道一声祝福,祝大家每一天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情,身体健康,家庭幸福!<br> 强有文 <br> 2018.4.25晚12时<br> </h3> <h3> 相聚是“缘”</h3> <h3><br> 参加聚会名单:庄文富、李绳准、刘多旺、陈玉明、庄举悯、邱碧銮、张承宗、王国忠、吴玉贞、俞振、俞时、戴斯恩、黄子诚、王钦鑅、王朝清、郭芳春、全兰英、吴伏娣、林水英、林小英、郑招凤、洪泽训、饶寅正、饶国强、邱森、黄兴发、郭雪清、章木英、吴雪娥、张前棠、何火根、谢光裕、王开勃、肖世春、陈方胜、杨继开、张延宗、肖将娣、林锦秋、杨远寿、谢家元、刘启兰、张人方、谢诸军、谢代荣、李德煜、郑洪团、郑英、全志强、张宗胜、李绳坚、朱金妹、翁剑平、陈明棠、杨裕国、邱艳芬、钟明光、伍业煌、黄国新、赵秀华、刘庆、张瑞禄、强有文等63人。<br> </h3> <h3> 活动线路:将一中校门口乘车——万全乡良地村(参观古民居)——证觉寺(午歺)——黄潭西湖五七农场(寻找 足迹)——南口乡蛟湖村(参观美丽乡村)——大宋古镇——县体育三舘——上河洲公园(集体照相)——银华酒店(晚宴)</h3> <h3> 良地村地处将乐、泰宁两县交界之地,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幽僻,使得优美的村落人文环境及众多优秀古建筑得以完整保存。<br> 良地古村四面群山环抱,村落景观优美,聚落构成诸要素齐整完备,后人概之为“良乡八景”,而良地古建筑群中的水尾木廊桥、文武庙、梁氏宗祠等均保存完整,使之成为闽西北原生态景观古村落的杰出代表。</h3> <h3>为了这一天,我们翅首期吩了很久!很久!</h3> <h3>万全良地——中国传统村落<br>参观留影</h3> <h3> 证觉寺,又名证果寺,坐落于将乐县万全乡,始建于唐武德三年(620年),比福州鼓山的涌泉寺早了288年,证觉寺布局设施,与福州鼓山大同小异,据说福州鼓山上的寺庙就是仿照证觉寺建成的,所以民间素有"先有将乐证觉寺,后有鼓山涌泉寺"的说法。</h3> <h3>大雄宝殿进柱香,平安又健康!<br> </h3> <h3> 观光寺庙</h3> <h3>2012年8月,坐落在万全证觉寺“万佛堂”对门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石碑,强有文书写经文。</h3> <h3>《心经》石碑背面“佛”字,由强有文题写,赵秀华同学留影。</h3> <h3>曾经在黄潭西湖五七农场插队的学友,寻足迹留个影,往事悠悠。</h3> <h3>这是“宋城”,城门何时开?</h3> <h3>美丽乡村——南口蛟湖村观光<br></h3> <h3>将乐县体育三館</h3> <h3>上河舟公园我们集体合影</h3> <h3>浮云一别后,流水五十年。酒好情更浓,分离待重逢。</h3> <h3>余坊籍同学聚会前府前广场留个影</h3> <h3>“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br>老同学们:<br>人生短暂,过去的成为回忆。 <br>时光增辉,现在要彼此珍惜。</h3> <h3> 回顾相聚的岁月</h3> <h3>1987年2月15日,将乐一中66届初三同学第一届校友聚会合影</h3> <h3>1987年2月15日,将乐一中66届初三同学第一届校友聚会活动留影。</h3> <h3>1987年2月15日,将乐一中66届初三同学第一届校友聚会活动留影。景不变,人员位置调整</h3> <h3>1987年2月15日,将乐一中66届初三同学第一届校友聚会活动留影。</h3> <h3>1988年2月28日,将乐一中66届初三同学第二届校友聚会合影。</h3> <h3>1988年2月28日,杨丽英老师应邀参加将乐一中66届初三同学第二届校友聚会和部分学生合影。</h3> <h3>调寄渔歌子 <br>二十二年弹指间,<br>风华正茂忆当年。<br>经风雨,阅十年,<br>振翮长空万里天。<br>一中六六届初三毕业班<br>联谊会座谈会上填词 <br> 李思烨 <br> 1988.2.28<br>注: 六六届初三同学第二届校友聚会题词手迹 <br>我们缅怀李思烨老师,他德高望重,值得尊敬。他是一位诗人,更是一名好父亲。</h3> <h3>1996年12月15日,将乐一中66届初中同学第三届校友聚会合影。</h3> <h3>2009年6月13日,将乐一中建校70周年庆典,将一中六六届初三部分参加庆典的同学和老师合影留念。</h3> <h3>2017年4月15日,我们几位同学游览庐山时的合影,历史性的纪念。</h3> <h3>2017年4月16日,我们应邀参加将一中老三届高二班的聚会,会前我们合影留念。</h3> <h3>2017年10月27日,将一中六六届初三部分同学将乐重阳聚会。</h3> <h3> 一份情,写在岁月里,是关爱一片;一份意,融入生活里,是牵挂一点;一份美,灿烂在人生里,是甜蜜一缕;一份祝福,彰显在屏幕里,深情厚意。祝福你!有缘常相聚。</h3> <h3>编辑:强有文<br>制作:含云斋工作室<br>时间:2018年4月30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