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梽霖老师《儿童成长需要的四种角色之三“良师篇”》

kameisayuri

<h3>  一个好的老师,光有好的专业素质是不够的,光有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也是不够的,尽管这两点能做到就会被很多质朴善良的家长视为良师,但散人认为,这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素质,还谈不上是良师,(而那种不具备这两点素质的人,压根儿就不应该被称为老师)之所以这种老师会被视为良师,只能说现今的老师群体太让人&quot;眼花缭乱&quot;了。。。<br /></h3><h3> 真正的良师,最关键的是学风要好!用比较生活化的表述就是---不以自我划线。</h3><h3>很多老师有意无意中,将学生的视野局限在一个以老师自己为中心的狭隘空间!</h3><h3>而一位能被称为良师的,应该是带领学生的视野到更大的空间。在自己的知识范围以外,积极引进其他好的元素,或者直接带领学生广泛接触优秀的经典---古今中外。提高课程技能学习以外的鉴赏力,丰富审美趣味。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减少目前社会上的学习怪胎。</h3> <h3>  何为&quot;怪胎&quot;?就是这样的-----以钢琴举例:弹了十多年琴,考了十级,却不会欣赏钢琴经典作品!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对经典的钢琴曲本身不能欣赏,二是对伟大钢琴家演绎的版本没有感觉。余者类推!</h3> <h3>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自己深刻的感触-----</h3><h3>自己从小喜欢绘画,喜欢买各种美术技法书籍。在美术专柜翻书,感觉凡是中国人写的美术书,基本是一套语言,几十年一个路子,或者是顺着这个路子小小变化一下而已。一但翻到一本让眼睛一亮、有一种新异风格的书,再回过头到封面看作者名字,都是外国人的。最深印象的是一本瑞士色彩大家的《色彩构成》,其中列举的他十多个弟子的习作,基本没有一个是克隆他的风格的!!而且十多个互相间也绝无相同的风格,个个都是个性十足,但又不勉强!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散人认为,这才是良师!</h3><h3> 当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良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