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童年,就感觉春天就藏在柳枝里,经孩子们的柳笛一吹,群山里酣睡的春天便苏醒了。那时最盼望春天,因为春天可以进山挖野菜了,又能吃到奶奶做的“榆钱儿菜饽饽”了!<br></h3><div><br></div> <h3><br></h3><div>“榆钱儿”是榆树的种子,小小的,有指甲大小,榆树兴旺时,满树都是,嫩绿色的,一嘟噜一嘟噜的,圆圆的,边缘处薄薄的,中间鼓出来,象缩小了的铜钱,可能由此得名“榆钱儿”。孩子们性子急,掳下来狼吞虎咽往嘴里一塞。嫩嫩的,甜甜的,带着些微的青气,一冬以来没有新鲜菜蔬的人,吃一些很是解毒。春天里,在野菜没有大量出土时,榆钱儿算是难得的东西了。榆钱儿缀满枝头的日子里,山村到处都能看到拿着刚从树上折下一枝榆树枝,边走边捋着吃的孩子们。只是它的花期很短,也就一星期。</div> <div>记的那年我七、八岁的时候,一次和邻居的姐姐在村西池塘边掳榆钱的情形。记得那天夕阳西下,道边有几颗榆树,满树的榆钱缀的榆树枝都弯了。大家大呼小叫冲上去采摘。这树不高,低处的伸手就够得着,捋到了就往书包和衣服兜子里塞,有的男孩子身手矫健,攀住树干,爬到树上去那里有更好更嫩的榆钱儿,不一会谁有的口袋都满满当当。</div><div>那时农村生活还不富裕,春夏之交家家往往没有菜吃,出去到田野上挖点野菜丰富一下餐桌是很好的。如果野菜少,顺便再掳点榆钱也行,鲜鲜嫩嫩,摘洗干净,做成“榆钱儿”清汤了端上饭桌,大人孩子都喜欢,特别是在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吃些榆钱一可以去火,二可以代替粮食。</div><div><br></div> <div>记忆中榆钱也可以同玉米面掺和一起做成菜饽饽吃,清香甘甜,是难得的美味。榆钱清水淘净,用面拌,拌时要多些玉米面,少些白面,做成拳头大小。然后在笼里蒸熟,还未出锅,满屋就是榆树钱的香味了。我想如今城里的孩子是享受不到这大自然恩赐的美味的。</div><div>这都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今天正是暮春,正是“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的时节,窗外丁香开放,此时我也是文思泉涌,在手机上打上散发着泥土气息的文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