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母亲!

叶子

<h3>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这特别的节日里,我十分怀念我的母亲,怀念她勤劳、朴实、温情、厚道。不知道多少个日夜,在梦里与母亲相见,呓语绵绵诉不尽的思念,醒来已是泪水涟涟,心中的悲痛让我难以止住湍流的泪水。</h3> <h3>  那是2010年的六月中旬、正在忙碌做事的我接到堂哥打来的电话,电话里传来"母亲病急、速回!"。回程中噩耗传来母亲已逝,那一刻顿感天旋地转、情崩心裂,不知当时是怎样的一种悲痛凄楚。</h3> <h3>   母亲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兄妹六人、排行老三。从童年到青春,成长的步履中,那时的母亲砥砺过不该有的苦涩与磨难,在花季的年华里,母亲迎来了人生的红地毯。五十年代末,不满十八岁的母亲就嫁给了父亲,贫瘠的年代,简单的婚姻,造就了一对朴素的情感,婚姻让母亲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然而,现实很残酷,陋巷箪瓢的生活,蔓草寒烟的居室,这个刚刚筑起的婚巢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求维持生活的支点。婚后一个多月,父亲便随着村里的一群年轻人去了徐州大黄山煤矿。从此,父母亲过起了"牛郎织女"的日子,更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大半辈子。</h3> <h3>  父亲的探亲假每年都只有一次,母亲一人在家操持家务,侍弄农活,伴随着时光的流失,我们兄妹三人相继降临到这个世上,母亲即当爹又当娘,家里家外,上上下下,全由母亲一人打理,无论大事小事,母亲总是大包大揽,为了让我们兄妹三人健康地成长,母亲在自家的小院里养猪养羊,养鸡养鸭,用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膳食,母亲每天收拾完家里的一切,便到集体分散自由地的莱园子里种植那一点点青绿的各种各样的素菜、一瓢瓢浇水、一点点除草,各种蔬菜在母亲精心呵护下青翠欲滴,特别是在那个饥荒肆虐的年代,母亲的小菜园子不仅解决了我们的温饱,也为我们兄妹三人带来令人奢侈的口福。父亲不在家的日子,田间挣工分的农活全部落在母亲的肩上,每天,母亲总是披着星光出去,踏着夕阳回来。为了多挣一些工分,播种、施肥、收割、翻地、挑粪、扬场---样样农活都被母亲演绎的鲜活流畅,招展着那个年代激昂情怀。</h3> <h3>  &nbsp;我打小记事起,母亲就是一个忙碌的人,白天忙,晚上更忙,母亲的身影常常被星光拉得很长很长,寂静的夜晚,凝聚了母亲丝丝缕缕的勤慧,昏暗的煤油灯下,一个不大不小的纸盒子里,放满了各式各样针线家当,伴随幽幽的灯光,一双双棉布鞋、一件件衣裤、一套套棉被就像艺术品一样在母亲的双手中被塑造成型,每一件作品无不演绎着母亲心灵手巧的创意,母亲做的鞋好看又耐穿,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漂亮又精致,穿在身上,身暖心也暖。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在母亲身边耳闻目染之下,作为儿女的我也学会了多种裁剪技艺,以至于后来,母亲硬是让我学做缝纫,以便传承母亲的手工缝制技术,只因自己性格的倔强,而与缝纫擦肩而过<br /></h3> <h3>  母亲不识字,却对文化知识有着浓厚的渴望,记得六七十年代,村里开始扫盲,人人想识字人人想报名、母亲也不势弱一有空闲,母亲也上起了夜学堂、拿起粉笔写写画画,在家里遇到不懂地方,也会请教我们,那孜孜以求的钻劲也带动了我们兄妹学习的热情。煤油灯下耕读,母亲有时还跟我们小人儿彼此间交流,相互中学习,那温馨的情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在农村,当许多孩子因为几块钱的学费而被迫辍学回家喂猪放羊做蒲包时,母亲却始终鼓励我们在求学的路上耕耘不辍,并常常敦促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学习,因为母亲始终相信:"知识一定改变命运"。</h3> <h3>  不正是有了母亲的谆谆的教诲和母亲自身的榜样,我们兄妹三人在后来的人生路上都业有所成。平常的日子里,父亲偶尔会寄些粮票回来,但对于我们一家既要上学又要生活的几口人来讲,依然是杯水车薪,为了我们兄妹吃饱穿暖,暑假里母亲要求年小我们到田间割青草卖给养鱼的户家,那时每斤草只有五分钱,卖一次也只有几毛钱的收入,我和哥哥常常累得腿脚发麻,浑身就像散了架似的,于是,母亲会问我们,是学习好还是割草好呢?作为儿女的我们羞愧难当,母亲是变着法儿让我们珍惜学习的机会、一个暑假下来我们每个人的学费足足有余、母亲的良苦用心真可谓日月可鉴啊!</h3> <h3>  母亲一辈子就是这样一个要强的人,即便是再大的困难也要自己顶着,从不麻烦别人。记得弟弟小时候患了支气管炎,母亲遍寻土法秘方,走东家串西家,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医治弟弟的病根,一次,母亲听说距家乡三十多公里外的周黄庄有一位老中医可以医治此病,母亲毅然决然地与伯母沿水路划着一艘破旧的小船到周黄庄寻医问药,来回一天水路、母亲的双手因划桨磨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血泡,痛得母亲好多天都无法做家务。也许是母爱感动了上帝,仅仅一个疗程,弟弟竟然彻底痊愈了,多年以后,每每提起此事,母亲无不感慨地说,自己都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的胆量和勇气,竟然和你伯母(俩个旱鸭子)划着一只小船行了那么远的水路!</h3> <h3>  就在我和哥哥成家之后,父亲从工作了几十年的煤矿岗位上退了下来,母亲渴盼一生的团聚终于来临了,那时的父亲母亲别提有多高兴了!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父亲六十二岁那年不小心从三轮车上摔了下来,严重的脑震荡让父亲反应迟钝,言语不爱多说、身体状态每况愈下,许多的生活细节需要靠母亲左右服侍,母亲成了父亲的拐杖,而母亲因为年轻时过度的劳累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本以为可以安度晚年的两位双亲却因父亲的意外伤害而至双亲深陷困顿。幸亏有妈妈的照顾,父亲才在重病期间得以生命回暖,母亲辛勤的付出,无私的操劳,没想到被神情错乱的父亲牢牢记在心里,曾记得有一次我和父母共餐、痴呆的父亲瞬间清醒说道:&quot;我的病可苦了你母亲啊……&quot;那一刻,我和母亲被感动得抱在一起痛哭流涕,多么地不容易啊!满床的儿女抵不上半床的夫妻,生命中能够相依相偎、风雨兼程走过一生路程的还是夫妻啊!母亲将一生的情与爱奉献给了这个家庭,本应在夕阳晚晴的时光里享受宁静与清闲,然而,母亲却还在为这个家依然奔波忙碌着,母亲的心,谁人能懂;母亲的胸怀,岂能丈量?</h3> <h3>  母亲走了、再也不回。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一桩小事都能牵动女儿的心系,曾经父母的关心、唠叨,我们常会错认为啰嗦,直至自己步入中年方才恍然大悟,原来爱根本同出一辙,父母的啰嗦和唠叨一样会在我们的舌尖上翻滚过多次,其实这些关爱,是多么美丽的一朵花呀,只是不曾有过耐心去欣赏这朵花的韵致。每每想起母亲、心就很痛很痛...... </h3><h3> </h3><h3> 2018年叶子写于清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