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会君---清 明 故 乡 行

牧野静风

<h3><b><font color="#39b54a">  人至暮年心中总有一些感慨、一絲眷恋。童年的记忆或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会时不时的由心中泛起一些或苦涩或甜蜜的回忆。于是,清明时节约了同学约了闺蜜,一起回到河东老城区来寻找童年的记忆。</font></b></h3> <h3><font color="#ff8a00">我们几位同学在老桥上留个影以做纪念</font></h3> <h3>清晨的老石桥—安济桥(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h3> <h3>  清晨,从这里拍起。斗转星移,一切都变了。只有这老石桥上的石狮子虽阅尽沧桑,却亘古不变的守在这里看人间百态、感世态炎凉、诉悲欢离合。</h3><h3><br></h3> <h3> 穿过老石桥右拐到了阜丰小学。过去这里曾是衡水最好的学校,有着一批非常受人尊敬的优秀人民教师。我们曾经在这里书声朗朗,也在这里欢声笑语,这个地方承载着我们太多的童年梦想和老师们的殷切期望。还是老样子只不过被废弃了,留个纪念吧。</h3> <h3>  再往南走,这里是现在的阜丰小学,过去这里是学校的操场,只有上体育课才会来到这里。</h3><div> 央了路人给我们四位合个影。边上的老帅哥是我远嫁延安闺蜜的弟弟也是同一个班滴。小时候无论上学还是放学或者是玩游戏,哪哪也少不了我们这位淘气的小老弟,是我们永远可爱的小弟弟。</div> <h3>  由阜丰小学东拐就到了我的故乡东明村,原来的衡水县塑料厂就座落在这里。</h3><div> 照片上的几位是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最具代表性的一伙年轻人,他们有知识、有智慧、有抱负、有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团结、拼搏和砥砺前行的精神成就了这个单位,创造了老塑料厂辉煌的过去!</div><div> 我是一九七三至一九七九年有幸在这个厂里工作的一员,那年我刚刚十七岁。如果把我的人生分段疏理,这一段最值得我用一生去回忆,因为这一段是我最美好的青春印记。想念这里熟悉的厂房、车间和机器轰鸣的声音;想念工作时无忧无虑的歌声;想念闲瑕时没心没肺的嘻戏;想念那时不懂事的我受到的呵护;更想念那段岁月里在一起的兄弟姐妹,非常非常留恋这里,我把一切美好烙在心里。</div> <h3> 这是座落在东明村和南华村十字路口的老供销社,计划经济时期一些生活用品必须到这个地方来才能买的到。还是那时的老房子,这两扇桔黄色的木门被岁月侵蚀的斑驳陆离。我十岁左右的时候经常来这儿给家里买针头线脑、油盐酱醋,那时个头刚比柜台高一点的我,总能感觉到柜台里边叔叔阿姨的神气和对小孩子的不屑。这门上也曾留有我小小的手印,现在看着这座对我们这代人充满童年诱惑的老房子倍感亲切。<br></h3> <h3>  这里是东明村的老村委会。过去这个院子的大门口是村里的电磨坊,里面是村里的副业,母亲生前就劳作在这里。那时在厂里下了班经常来这里帮母亲干活,走到这块心中已然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h3> <h3>  人未至、心已碎、泪双行。这里是我家老屋,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如今父母已双双弃我而去,一切幸福的、甜蜜的、苦难的、痛苦的,所有的悲欢离合在这一刻恍如昨日历历在目,如翻江倒海般涌来。我站在门前良久,止不住的抽泣,任由泪水流淌。上前敲敲紧锁的门,失声的喊一声"娘,是我,我回来了"情难却!情难却![流泪][流泪][流泪]</h3><div> 坐在大门口等永远回不来的爹娘,脸上写满了委屈和悲伤。心里回想的是儿歌亲娘想我一阵风,我想亲娘泪汪汪。</div> <h3>  这是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曾经是一个多么幸福温馨的家呀!如今,父爱的山倒了,母爱的海枯了。眼看这里也要被开发了,未来这里一消失,真的不知道父母的魂归何处?自己的情系何方?</h3> <h3>  走出心的沼泽来到这里。这是衡水最早的浴池,那时的词汇还没有这么文艺统称澡堂子。门洞还在,上面的五颗星还精精神神的镶在门楣上,不知这红星的背景是不是五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不对!不对!是工、农、商、学、兵?好费思量,小时候每天走过这里。</h3><div> </div> <h3>  紧挨着澡堂子的是老衡水最早的缝纫社。那时只有讲究的人家才来这里制衣,多数人家是自己的母亲在家缝补浆洗。</h3><div> 现在这里已经人去屋空面目全非,只有房檐下毛体的“为人民服务"五个遒劲的大字虽然蒙尘,但仍镌刻在这里彰显着过去。</div> <h3>陈家胡同口</h3> <h3>  这是北仁街的陈家胡同。这个之字形的胡同很长,一半属于北仁街,另一半属于阜丰街,中间有一段很荒凉,直到现在附近的院子还是没有人住大门紧闭。我们上学时一般要穿过这条弯弯曲曲狭长的胡同,胡同正中间有台石碾,我们对这个地方是有心理障碍的,因为传说这个石碾在没人的时候会自己咕噜咕噜的转起来,我若是一个人落单的时候是不敢走这里的。</h3><h3> 那天,我们几个人一块走到这里,我悄悄地喊"鬼来啦"!然后我们又傻傻的笑,重温童年的记忆。</h3> <h3>  这是座落在北仁街西侧的老衡水县印刷厂,衡水印刷业界的始祖。那时很原始的印刷机哗啦哗啦的响声,伴着油墨的气味从这排青砖黛瓦房子的窗子里传出来,吸引的我们背着书包挤在一起好奇的往里瞧,觉得好神奇呀!</h3><h3> 这个老厂曾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这些人从这个厂里走出去,分别建起了衡水县塑料厂、衡水县红旗雕刻印刷厂、衡水县纸箱厂。这些老衡水的创业者们,为衡水县发展轻工业奠定了基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记住这里吧,因为马上也要消失啦。</h3> <h3>  这是座落在北仁街路东的衡水镇人民公社原址。在这里,作为老衡水的基层单位经过了二十多年风风雨雨的历程,完成了从人民公社到联产承包制的转换。那时这个院子里出来的干部真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田间地头和老百姓亲如一家的党的好干部。</h3><h3> 如今,这个青砖灰瓦的老院子也被拆的七零八落满目疮痍,只剩下门口这棵老槐树还孤独的立在这儿在风中呜咽。</h3> <h3>  这是衡水最早的医院衡水镇医院旧址。这个小小的镇医院的医生个个医术精湛,医者仁心,秉承的是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尤其是骨科更是远近闻名。那时给老百姓看病用的是望、闻、问、切和一切为患者着想的心,什么疑难杂症在他们手中药到病除,几毛钱甚至是几分钱就能解决问题。<br></h3><h3>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看病几乎是用仪器啦,好怀念那个时代呀。</h3> <h3>南门口街景</h3> <h3>  本想拍一下南门口街老看守所大门,但估计是主人不堪其扰给拆除了,很遗憾。往北走是衡水县老武装部,我对这个地方印象深刻。六三年衡水闹洪水时我们兄弟姐妹四人被父亲按排到这里避难。母亲因为要照顾爷爷和小弟弟没有跟过来,父亲在县委工作根本无瑕顾及我们,那年弟弟四岁、我六岁、哥九岁、姐十一岁。洪水把这个院也围起来了,门口挡着很高的埝。白天我们几个排队去领飞机空投到水里泡成泥的饼干充饥,晚上我们被挤在一张桌子底下安身,没有换洗的衣服也没有挡寒的被褥,院外连续不断的房屋的倒塌声,特别恐怖。老盼望着天明,拉着弟弟去院子里看被荷枪实弹看押在院子里的犯人,看飞机空投下来被摔碎的药品。想想真可怕呀,万一大水漫进来,那遭殃的肯定是没有大人陪伴的我们。还好,我们家那块没被淹。父亲和同村的表舅求了村里唯一的艄工用小船把我们接回来。记得那天我们被父亲和舅舅挨个从武装部的墙头上抱过去坐在船上。墙外一片汪洋,数不清的穿着海魂衫的海军划着皮划艇在这个院子的周围穿巡。我们坐在船上一路经南门口、西门口斜着回到了家,一路上满目断壁残垣,到处漂浮的物品。</h3> <h3>  这是衡水最早的公安局派出所河东派出所,要论辈份这个派出所在衡水公安系统完全够的上老祖奶奶辈了。我们这一代人那时可能都看过电影《今天我休息》,那时这个单位的民警有好多像电影中马天民式的人物,走在大街上老衡水的人基本上都认识他们。</h3><h3> 如今,这里已经人去屋空,只留下这座老院子像位迟暮的老人,向路人诉说着衡水公安的历史和光阴。</h3> <h3>  这是礼堂前街,是老衡水的经济文化中心。过去北侧这边从东往西数,依次是蔬菜公司的菜组、衡水大礼堂、第八饭店、县文化馆、新华书店、食品九组大概,过了十字路口是衡水最早的邮局。现在这些单位在这块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h3><div> 说起大礼堂还要啰嗦啰嗦。六四年上小学一年级的时侯本来是在阜丰上的,上学第一天被点名站队到南门口小学上学。那时的南门口小学是何等的威风啊,新教室、新桌椅,一至六年级共十二个班,学校有食堂有宿舍,现在的小学也没有哪个能超越。一到六、一儿童节都要求穿白上衣、蓝裤子,到大礼堂庆祝节日。前面是红旗和彩旗方队,紧接着是大洋鼓、小洋鼓、大镲小镲组成的方队,后面是憨态可掬的大头娃娃队边走边表演,然后是红白相间的体操棒和体操圈两个方队,还有一个二十来人的体操队。我就是这个体操队里最小的一个,那时六、一节时去大礼堂台上表演因为小要第一个出场还不明白怎样走台,是二年级的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带我出场才会出来,呵呵那一串串跟头打的好过瘾。有时上课时老师一高兴也会说:会君,前边来一个。自己也不知谦虚跑了讲台上打一串跟头呵呵。文化大革命啊误了多少人哪。有点谝哈😄不是老学校的样子啦也没去拍。</div><h3> </h3> <h3>  转身向礼堂前街南面看去,大礼堂的对面是老衡水的说书馆。过去的老衡水人在这个地方听今人说书替古人落泪也很惬意。我们小的时候最乐意跟着奶奶一块睡觉了,奶奶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听书迷。一到晚上我们会缠着奶奶给我们讲《三国》,讲《水浒》,讲《粉妆楼》朦朦胧胧记住了什么英雄赵子龙、大刀关云长等等。还好,现在这个地方是一个瀚林书店,不知与过去有没有瓜葛和关系。</h3> <h3>  再往西大概是过去老衡水的照相馆、回民饭店、体育场北门和文化宫啦。</h3><div> 这是体育场的北门,当年这里边特别宽敞平坦,有坐东朝西的大舞台、跑道和篮球场。记得六四年的时候,大概是景县的马戏团来这里表演场场爆满,那可都是真家伙呀,狮子、老虎、猴子、小狗、马等一应俱全,本来人们都是坐在一排排临时搭的木橙上看表演,可是一到跑马这个压辙节目,人们全呼喇喇站起来跟着激动的呐喊,我们这些个毛孩子们只能听场内传出的马蹄声、悦耳的铃铛伴随着人们山呼海啸般的叫好声。</div><h3> 这个体育场被利用最多的还是文革期间各种批斗会、公开逮捕会和放映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纪录片。那时到街上参加游行举着毛主席语录,跟着喊坚决打倒谁!誓死保卫谁!现在想来特别可笑。</h3> <h3>  这个位置是原来的文化宫也是衡水最早的电影院。还没上学的时候经常跟着哥哥来这里蹭看电影。哥哥办法很多,有时他会带着我先看看这天的电影票是什么颜色,然后就在同颜色的海报上很小心的撕下一块同颜色的纸,用小刀割的边缘整齐后折起来给收票员带着我忐忑的进去,有时一看有大人进的时候就紧跟着人家冒充人家的孩子混进去,更多的时候是熬到电影临散场的最后半小时,看门的叔叔会给我们这些熊孩子们一个机会,我们就拥进去看一会,直到银幕上出现再见两个字呵呵。后来父亲知道了一有新电影会带我们去,在这里我们认识了赵一曼、江姐、许云峰、雷锋、列宁、斯大林等等。</h3> <h3>  这是衡水县最早的百货公司后来的胜利商场。这座位于北仁街和西隆庆街交叉路口的商场,自64年建成到八十年代末,是老衡水人及附近县乡的购物中心,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承载了我们童年时期太多太多的美好记忆,那时说起这个商场商品的排列顺序来,就好像替商场盘货似的门清。</h3><h3>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胜利商场昔日曾经的繁华已褪去。</h3> <h3>  这是位于衡中北边路西的解放军某部七分站,这个地方对于童年的我们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里接长不短的就在院子里放映电影。想想真的好美呀,每逢这时小伙伴们早早的吃过晚饭,如果来不及吃饭就拿着个饼子或窝头,成群打伙的来这里占地方等着看电影,实在没有好位置就坐在银幕后边的地上,看的效果也是岗岗滴津津有味。那个时候很好玩,不会区分好人坏人,把银幕上的正面人物统称为中国,把国民党、特务归类为美国。只要银幕上的人物一出来小手便齐刷刷的一指银幕小声喊:美国!正面人物一出来就喊:中国!爱憎分明[呲牙][呲牙][呲牙]。</h3><h3> 尤其是在晚风习习,月朗星稀的夏天,村子两边是一片很大的清澈见底的水塘和散发着凉风的芦苇荡,不时有鱼儿跃起又倏忽落下激起一圈圈涟漪和一片此起彼伏的蛙声,走在这样的乡间小路上去看电影真的好美呀。如今再也找不到儿时那么惬意的美景啦。<br></h3> <h3> 再来一碗地道的老河东的老豆腐,再尝尝家乡的味道,不知什么时侯这浓浓的小时候的味道会随着家乡的巨变一起消失我们再寻不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结束语</font></b></h3> <h3><font color="#167efb">  或哭或笑、或悲或喜,一切都是为解乡愁,一切都是为了留住这已经被岁月侵蚀的斑斑驳驳,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就要消失的童年记忆。再见了我回不去的童年!再见了我曾经充满快乐、甜蜜、温馨、美丽的家园!</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孙会君拍摄、撰文</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张明水编辑、制作</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fon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二</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零一八年四月二十九日</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