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白茶是六大类茶中最先被制成的茶,古人在周朝就采取了“晒干或阴干”这种与制作现代白茶相类似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保存茶叶以备祭祀、治病、静修、品饮等不时之需,我们称之为古白茶。太姥山古白茶在唐朝时就已很有名,陆羽《茶经》所说的“永嘉县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指的就是。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文会图》</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赵佶,宋代,绢本,设色,</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纵:184.4,厘米:宽123.9 cm</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font><br></h3> <h3> 白茶,北宋建安就作为贡茶,还有许多美丽的名字,如“瑞云降龙”、“龙团胜雪”和“雪芽”等,按其含义不同有两种: 一是宋代所指的由白茶树摘叶制成的白茶。龙团胜雪:原料选择十分特殊,系将壮实的茶芽蒸熟后,用人工剥去包在外层的叶片,取其细微而白的芽心一缕,用清泉渍之,制成方寸新片,有小龙蜿蜒其上,风韵甚高,品质居北苑诸茶之首。蔡襄有诗: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名谣传玉律清。 宋时制为圆饼形贡茶,上有龙凤纹。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事志》:“建茶盛于江南,近岁制作尤精,龙凤团茶最为上品,一斤八饼。 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小团以充岁贡,一斤二十饼,所谓上品龙茶者也。 仁宗尤所珍惜,虽宰臣未尝辄赐,惟郊礼致斋之夕,两府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翦金为龙凤花贴其上,八人分蓄之,以为奇玩,不敢自试,有嘉客,出而传玩”。亦省称“ 龙凤 ”。 宋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宫人往往镂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h3> <h3> 北苑龙凤团茶在北宋太宗赵光义和徽宗赵佶统治时期,生产十分发达,新品种新名称不断出现。《宣和北苑贡茶录》详列了当时新品种的制作年代:“大观二年造试新銙,政和二年造白茶,政和三年造龙团胜雪,宣和二年造御苑玉芽,大观二年造万寿龙芽……” </h3> <h3> 二是明代后期生产不炒不揉,作为茶类的加工方法,正式形成在清乾隆年间,瓯宁漳墩南坑(今属建阳)茶农创制,始名:南坑白。它制于清乾隆三十七至四十七年之间,名白仔、小白或白毫。同治九年,白茶已有小白(寿眉)、白牡丹和银针三色。十三年(1874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以督印票代引办法》第七条:“白毫、武夷香片,产自闵”,说明当时白毫茶在闽北地区已有出产。 </h3> <h3>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红茶滞销,白茶应运而生创制了独具一格的茶类,白毫银针,以其色白如针,芽长寸许,熠熠闪光,状若银针而得名,被推为茶中珍品,最高年产量10多万斤,畅销西欧,主销德国。 如今,每每谈起福鼎白茶,大家总有这样的印象——产自福鼎,珍贵,且保健效果良好。福鼎白茶之美、之价值,似乎已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不仅如此,近年来回回夺得全场焦点的茶博会,热销的老白茶,门庭若市的白茶店铺,这无一不说明了——福鼎白茶,如今很“吃香”。 然而追溯多年前,却是另一幅模样。虽早在百年前,福鼎白茶就“运售海外,价与金埒”,并以其毫香蜜韵的品质赢得欧洲皇室的青睐,受到海外市场的热捧。但在国内,福鼎白茶却极少人问津,不仅白茶商人面临着卖不出的局面,就连当地民众也知之甚少。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也一度阻碍了福鼎白茶的发展。 </h3> <h3>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是闽北特产,主要产地在福鼎、政和、建阳、水吉、建瓯。它以成茶披满白毫,冲泡后汤色和叶色浅淡明净而得名。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其他产茶国家都不产白茶。</h3><div> 白茶最早是福建省的福鼎于1885年生产银针;而白牡丹是福建省建阳的水吉,至今白茶只在福建的福鼎、福安、政和、松溪、建阳等部分地区生产。</div><div> 白茶大部分是外销。银针过去销往俄罗斯、德国、法国和额爱尔兰等地;白牡丹销往我国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国家。</div><div> 白茶依其花色品种分大白,小白,水仙白三种花色,可以制两种名贵茶:一是白毫银针,它的大白茶树的肥壮单芽制成;一是白牡丹,它以大白茶树和水仙茶树嫩壮芽叶制成。</div><div> 白茶有芽茶和叶茶之分,共有四个花色品种。单芽制成称银针,叶片制成称寿眉或贡眉,芽叶不分离的称白牡丹。</div><div> 白茶的加工,由萎凋、烘培2道工序完成。虽然白茶工艺简单,但鲜叶通过长时间的自然萎凋及加工处理,在适宜的温、湿、气、热条件下,其形态发生了深刻的物理与化学变化,形成了白茶特有的外形与内质品质特征。</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福鼎白茶</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h3><div> 福鼎:依山傍海,气候温和,茶山海拔大多在500~800米,乃至1000米,太姥山即分布于境内东北部。</div><div> 福鼎白茶原料主要采用的是蜚声海内外的国家著名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div><div> 福鼎白毫银针(北路银针)的制法:日晒萎凋或室内自然萎凋选择早晨和傍晚阳光较弱时将鲜叶至于阳光下轻晒,等茶叶达到一定干度,后转用炭火烘焙,或电焙。(火功衬托“茶香”,茶香更幽隐,茶水更绵柔)。福鼎白茶以茸毛多取胜,福鼎白毫银针外形优美,芽头肥壮、满披白毫,翠绿鲜亮,呈现银白色,滋味甘甜清爽,毫香蜜韵,耐人回味。</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政和白茶</font></h3><h3><br></h3><div> 政和: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多在400~1000米,最高峰达1300余米。但政和白茶主产区石屯、东平两个乡镇的相对海拔高度在380米以下。</div><div> 政和白茶主要原料品种采用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少量则是用当地的菜茶和福云六号等。</div><div> 政和白毫银针(西路银针)制法:全靠自然萎凋,先在通风阴处萎凋七八成干,再放到烈日下全部晒干(阴干为主,日晒为辅,茶香高扬,茶味厚重)。西路银针制成之后芽头稍细长,毫略薄,光泽不如福鼎银针,呈现为银灰色,滋味鲜爽稍逊北路银针但更醇厚。</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div><div><br></div><div> 由于气候环境等差异,福鼎白茶、政和白茶各有特色。福鼎白茶胜在有灵气,更鲜活,光泽好,茸毛多,滋味清爽甘甜。政和白茶则是胜在香气高、汤厚,茸毛略少,光泽度稍差。</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白牡丹</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h3><div> 白茶的品质特征以白牡丹为代表,外形芽叶连枝,叶态自然,叶背垂卷。两叶合抱心,绿叶夹银芽,形似牡丹花朵,故称白牡丹。由于白牡丹的芽呈银白色而芽毫显露,叶面是秋灰色,叶背满批白毫,故以“青天白地”来形容;白牡丹的外形要求芽叶完整连枝、肥壮,叶面波纹隆起、切忌碎断;内质香气清鲜,毫</div><div>香显,滋味鲜醇;汤色杏黄,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或淡绿,叶脉微红。</div><div> 以大白茶品种与水仙品种分别制成的白牡丹称大白或水仙白。两种产品特征有所差别。大白芽叶肥壮,叶色黛绿,香味清鲜甘醇;水仙白叶张肥厚,毫心长,叶色墨绿,香味清芬甜醇。</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贡眉和寿眉</font></div><div><br></div><div> 贡眉外形比白牡丹瘦小,白毫少,叶灰绿带黄色。寿眉不带毫芽,叶灰绿带黄色,香较低,味较淡,汤色浅,叶底较粗硬。寿眉采用银针后,留下的单片或短小芽叶制成,制法与银针相同,只是原料不同而已。</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白茶的药用价值 </font></h3><h3><br></h3><h3> 老白茶的核心,在一个“老”字,岁月的加持,使白茶的滋味变得醇厚又不失甘爽,香气变得更加馥郁优雅,韵味更加清幽绵长,茶汤呈现出陈酿一般的清雅醇厚,独特药香味,浸润着时间的力量,因而才得茶人之爱。 说到营养物质,当然要提起白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font color="#ff8a00">氨基酸</font> </h3><h3><br></h3><h3> 氨基酸,大家都不陌生,它可是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每天我们都要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获取氨基酸物质。 其中喝白茶也是一种方法。白茶制作方法古朴、天然,不破坏氨基酸的含量,保留了氨基酸的完整姿态。白茶的氨基酸含量达到2-5%,白茶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白毫银针,其次是白牡丹、寿眉。芽头越嫩的茶,氨基酸的含量越高。 若是要快速补充氨基酸,当然要选择白毫银针啦。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儿茶素</font> </h3><h3><br></h3><h3> 儿茶素是多酚类物质的一种,它具有极好的抗氧化性。儿茶素的抗氧化性是维生素E的200倍。白茶的儿茶素类含量6-12%,生物碱含量2-4.5%。 白茶中含有的咖啡碱,具有舒张血管、兴奋中枢神经、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高血压、头痛、心肌梗等药理和生理作用。这些营养物质能够最大程度保留下来,还是少不了制作工艺的功劳。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 style="">黄酮类物质</font> </h3><h3><br></h3><h3> 白茶,还有着越老越好的特点,而白茶变老之后,有一种物质会增加,不容我们忽视,这种物质就是——黄酮类物质。 在白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在2-4%左右。经过多年的陈化后,白茶中的黄酮类物质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黄酮类物质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效果,能有效中和紫外线和环境污染所生成的活性自由基。 </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喝一杯300毫升的白茶,</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相当于1.5瓶红葡萄酒(每瓶约750毫升)</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所拥有的抗氧化性;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相当于12瓶白葡萄酒所具备的抗氧化性;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相当于4个苹果的抗氧化效果;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相当于5只洋葱的抗氧化效果;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相当于7杯鲜橙汁所具有抗氧化效果;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相当于12杯啤酒的抗氧化效果。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黄酮类物质除了有良好的抗氧化功效,在促进血液循环方面,同样有大作用。 黄酮类物质能够降低血管的脆性,改善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如维生素P,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作用,保持及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弹性。 在这些黄酮类物质共同的作用下,白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保健功效。 长期坚持饮用白茶,可达到降三高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中老年人愿意喝一杯白茶,以达到防止三高的目的。 除此之外,黄酮类化合物能减少癌症、肿瘤、心血管疾病、脂质过氧化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病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降血糖</font> </h3><h3><br></h3><h3> 因白茶传统制作工艺,人工参与环节少、无添加,所以最大化的保留了茶叶本身的天然营养价值。故而造就了白茶,这种最原始、最古老、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长期坚持饮用白茶,可以有效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分解体内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从而使血糖降低。实践中更发现,年份越长对于降血糖效果更明显。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佰克白茶</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2018年白茶界的新锐</font></h1><h3><br></h3><div> 佰克白茶采自2018年3月17日福建福鼎太姥高山的白毫银针,传承传统,仅萎凋和干燥两步工艺制成。一斤高山白毫银针汇集了2万颗芽头,每年只采一次,加工一次,量极少且珍贵。</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佰克白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小罐茶礼品装,5克一泡,一泡一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每盒20泡装,共计佰克</h3> <h3> 佰克白茶,让您在喝到干净的茶同时,抗氧化抗自由基,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降胆固醇,克百病。</h3> <h3> 近年来,白茶的价格在不断递增,证明白茶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是白茶随时间变化最真实的写照。白茶越陈越香,同时兼具品饮价值、药用价值和收藏价值。</h3><div> 众所周知,白茶的价格是会随着年份的变化而增长的,因此,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己存白茶。但是,存白茶也不能盲目。选哪种白茶存、怎么存、存多久?</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一.收藏哪种白茶好?</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白茶的分类,一般按照嫩度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div><div> 白茶的营养成分与嫩度无关,选择哪款新白茶来藏,可以全凭自己的口感喜好。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趁新喝鲜甜味美,经过存放,会呈现微微葡萄酒香,毫味也会更加明显;贡眉存放之后,汤色从浅黄到橙黄再到橙红,会出现梅子香、枣香和药香等。</div><div> 贡眉芽少叶多,还带有一些茶梗。老叶和茶梗的内含物质更加丰富,非常利于转化。此外,茶梗还能给茶饼增加一些空隙,利于茶的呼吸,转化速度会快一点。而且相对来说,贡眉产量高,价格比较优惠,适合普通消费者购买来长期储存。</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二.存放多久最好喝?</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h3><div> 老白茶的香气浓郁持久汤水柔和饱满,稠滑有质感,韵味持久悠长。</div><div> 银针多为毫香、果香、醇韵;牡丹多为毫香、蜜香、陈韵;贡眉多为枣香、棕香、药香。</div><div> 在良好的存放条件下,白茶具有几个品饮期:</div><div> 第一个品饮期:是刚做出来的新茶是最鲜的,香气中带有清新的甜,喝起来甘鲜爽口。这个时候的茶,水气初褪,凉性较重,适合浅尝即止。</div><div> 第二个品饮期:三到五年左右,此时茶中水味褪尽,经过陈化后期转化,其内质逐渐沉淀,口感趋于稳定,厚重感增强,凉性已褪。</div><div> 第三个品饮期:七到十年左右,香气在岁月中转化出无限种可能,原本的清香转化为陈香、蜜香,甚至出现花香果香、药香,都是有可能的,而且滋味变得越来越醇厚。</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三.白茶能存放多久?</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r></font></h3><div> 关于茶到底可以储存多久,业内也一直没有定论。但实际上,茶叶只要在合理的条件下储存,几十年是没有问题的。早年出口回流的茶,距今六十年的时间,藏家和专家品饮后发现有独特的风味。</div><div> 白茶可以存放时间很久,至少在二十年以上。但这也是对于质量较好白茶才有意义的,关键是要挑选好茶,这样才能越陈越香。“品老茶,藏新茶”,是收藏白茶的人之间流传的一句话。</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四.如何存放白茶?</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1、常温</div><div> 白茶无需在冷藏条件储存,在常温环境下可以正常转化。不能提高温度加速白茶转化,因为高温会破坏茶的成分活性,导致茶叶变质。</div><div> 2、避光</div><div> 光线会让茶叶氧化,颜色变暗,同时还会使茶中有效成分分解,影响口感。</div><div> 3、干燥</div><div> 只有足够干燥的茶叶才能长时期储存而不会变质,茶叶一旦受潮,就容易发霉变质。存放白茶避免接触地板和天花板,否则容易吸收湿气。</div><div> 4、无异味</div><div> 茶叶容易吸附异味,所以要避免接触各种气味大的物品。</div><div> 5、器具</div><div> 白茶使用金属罐子或陶瓷罐储存均可,但需注意密封好,避免受潮和吸收异味。</div><div> 6. 存放之后</div><div> 以三年时间为标准,看一下其内质有何变化。在存放过程中,茶叶内部成分缓慢地发生变化,香气转陈,汤色逐渐由浅杏黄转化成杏黄色或者再深些。品饮时香气醇和,滋味渐柔。可消炎避暑,降火清热,养肝护肝,养心提神。</div> <h3> 饮白茶,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深切,越喝越品到人生的滋味、真谛,越喝越明白茶中的妙处。春茶纤细明丽的芬芳、秋茶醇和的口感、老白茶曼妙的神韵等等,纷至沓来,远涉而至,相伴而行,香气悠远、浓郁,甚至连杯底和杯壁都为香气所弥漫缭绕,令人愉悦。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