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昨夜无眠了,发小们都在回顾童年的美好时光,都说人生最幸福的时期莫过于童年时代,他有太多的记忆深深的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欢乐,古怪精灵的顽皮,纯真,幸福,喜怒哀乐,都让我乐此不疲的大脑兴奋着! 四十年过去了,那些趣事却挥之不去,却越来越时不时的跳入我的脑海,童年往事,让我去追寻。<br> 我的童年时代是在一个红色漫卷的时代,一个特别环境,特殊的群体里度过的,现在想起我很庆幸来到这里,太多的故事伴随着我一步一步的成长……</h3> <h3>我的童年基本上是在眉山445团团部大院度过的,那个时代正处在文革高峰期,小县城里到处都是大字报,什么批林批孔,工贼刘少奇,什么右倾反案风漫画,到处贴的都是,作为年纪不大的我,对这些就是图画画,搞不懂,时不时的就看见街上游行队伍,红旗飘飘,口号声声……就连毛主席去世时,学校班里的女生们嚎啕大哭,表现对毛主席的深厚情感时候我却哭不出来,就只好趴在课桌上滥竽充数了。或许那时的我就是个情商低下的,永远不会讨大人欢喜,呵呵,之所以一调皮就被告状,一告状就少不了一顿“炒肉”苦大仇深的感觉真的有啊!还好母亲是个慈母免了我一些不必要的肉体痛苦,,那时候真想不通干嘛老父就对我那么狠,不理解啊,唉!谁叫我出身在一个军人家庭呢……直到成年参军后才对军人这个职业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其实军人有太多的责任压在肩上,军人就如非洲草原的狮王肩负的是领地的绝对安全,为了这个绝对,英勇,果敢,血性,牺牲,无私就成了军人的代名词,那个年代的父辈都是血与火趟过来的汉子,你要想他们和你柔情之时,除非他们遇到了特开心的事才有铁血柔情的一面,呵呵,这个老爹就不太冷了。<br></h3> <h3>说起苦大仇深的事就没完没了了,其实快乐才是我的主题,在哪个资源匮乏的时代我们又怎样去找我们的迪斯尼世界呢?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自然,快乐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简单就是一种快乐,对了就对了,错了就错了,黑白清晰一目了然,活的真实人就踏实!这就是军营大院的氛围!军营里除了解放军叔叔的练兵声,就是我们发小的身影和音容了,大哥哥大姐姐们穿着父辈的军装在我的眼里就是帅哥美女,那时的姐姐们都流行辫子或者花布外衣翻领白寸衫,黑布鞋,现在想起特时代感,如清溪旁的小花一切都是纯天然无瑕疵,背着军挎包那时髦劲不逊现在的LV包,,地方上的老百姓都投向羡慕的目光,有的大哥哥们把老爸的过去授衔时候的五五式马裤呢军装穿上再登上三节斗甩尖子皮鞋那霸气,可以上后来的电影周刊了。</h3> <h3>其实还是我们小一点玩的痛快,一放学回到家里就进入玩的状态了家庭作业也不像现在的孩子那样负担重重,夜里我们学红灯记用蜡烛切一小节放入去了肉的橘子壳里用绳将它套住,火柴将它点燃,小伙伴们提着在夜里穿行,有点红灯记李玉河的感觉。手工制作就是我们的强项,有的做的火柴枪,落地炮,白沙泥模具手枪,相机,,说起相机,那时基本上采用的是120胶卷型号的海鸥牌相机,都是黑白的,这相机古老,看取景处要从上面往下看,后来我们制作泥相机时就是这原理,白泥做成长方形的从上方往下掏空至中间段,然后在它的侧面开个口子作为取景处,在将一小块镜片放入开口处45度角,从上往下看45度角的镜片将开口前面的景点收揽于镜片里,这就是我们的相机玩具。落地炮就更经典了,用我们捡来的弹壳制作的,采用一机枪弹壳下半段,和步枪弹壳,然后用牙膏皮熬制成锡水,倒入机枪弹壳,然后再用布条绑在机枪弹壳上,将硫磺豆放入机枪弹壳内,套上步枪弹壳,手携布条扔像天空,落地必炸,还有一个就是拉雷,有点像定位拉雷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将火柴擦皮剥下剃薄,将硫磺豆,或者火柴头上的药放在擦皮上与一细铁丝裹上,用脚把它赶紧,固定在一隐蔽处,用一根细麻绳连接细铁丝处再固定另一处,行人走路绊上麻绳一头的拉炮必炸,埋伏在隐蔽处的我们那快感不由说。<br> 部队大院在当时在老百姓的眼里就是中南海,每周都有电影看,有时还有文工团的慰问演出,级别还不低呢,部队还有篮球队经常和地方和兄弟部队的球队交流,第一次面对面见到的巨人就是八一篮球队的穆铁柱,那个子高大的不能坐小车回营地,一个警卫排的步行随行保护,震撼的小县城。每次看电影的时候就是男孩子手持弹弓打纸子弹的仗了之时,这游戏还真野蛮,有伤人的风险,真是玩的过了些。 上房揭瓦的事只有男生们的套路了,一些老房子的天花板上留下了足迹,抓雏鸟,掏鸟蛋太有意思了。自制鸟窝将抓来的雏鸟喂养,小虫子,米饭就是小鸟的食物。</h3> <h3>女生们玩起来也是疯狂,传统的橡皮筋,扔沙包,跳方格,一些杏仁米,桓子米都是拿手戏,爬在地上抓,而且有赌博情节,还有养蚕的,弄的是模式样的,帮家里干活木工房拾刨花,柴火,等等,有点军人子弟样,野!太多了,多的都无法再叙了,只有默默的放在心里慢慢的品,有时两杯下肚性子来了就与孩子分享我们的童年快乐!美!不一般的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