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从1916年至1924 年间日本在青岛创办了六家纱厂,为培养管理和技术人员,他们从李村公学堂、济南一中等学校招募毕业生,送往日本东京、大阪等地实习培训3-6个月,这些人被称为“东洋练习生”。</h3> <h3>【百里挑一】 一百年前青岛各纱厂招募的工人,大部分是13-15岁的童工,以文盲居多,高小或初中以上学历的人可谓凤毛麟角,百里挑一。练习生回厂后担任各工序的技师或管理员。</h3> <h3> 1921年日本钟渊纺绩株式会社在青岛设立工厂(国棉六厂前身),1923年开工投产。</h3> <h3>【东渡扶桑】 据史料记载: 八年间青岛日商纱厂先后有1200余人赴日本见习,做“练习生”,其中1922年秋钟渊纱厂选派了五批200多人,赴日本培训。</h3> <h3>【兄弟会】 在日本“见习”期间,工人们以互助为宗旨,成立了“兄弟会”。推选有能力的工人担任“会长”,替大家代言,帮集体办事。</h3> <h3>【见习待遇】 按合同规定:见习期间每人每月15银元,食宿由公司负责。</h3> <h3>【勤工俭学】 练习生学习努力,生活节俭;大部分人都将结余工资寄回祖国,贴补家用;公司承诺“练习生”学成回国工作后,逐步提高工资待遇。</h3> <h3>【回国以后】 练习生结业后回国被分配到青岛大康、内外棉、隆兴、宝来、钟渊、富士纱厂工作。担任见习技师、轮班工长、管理员等职务,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h3> <h3>【承诺失信】 到了发工资的日子,“练习生”们发现,月工资不足15 元,比在日本见习时还低。经询问是按每天0.48元计发的,每月三十天,缺勤不发工资。练生们召开“兄弟会”,决定找日本老板讨个说法。</h3> <h3>【维权告捷】 公司答称这是工资制度,提高工资要看业绩。“练习生”们愤愤不平,感觉被欺骗,遂酝酿罢工抗议。1923年秋青岛钟渊纱厂“兄弟会长”王星五带领练习生,举行青岛纺织史上第一次维权罢工,全厂工人停工表示声援,引起日商高层震惊。他们本想开除罢工骨干,又怕引起连锁反应;同时也意识到自身的失信问题。不久“练习生”工资由按日计发改为按每月15元计发。取得了首次罢工胜利。</h3> <h3> 上图: 青岛钟渊纱厂发电设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