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吐丝,破茧成蝶——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103班 朱文远(指导老师:黄文政)

hurong

<h1><b>  在开始写这篇观察日记的时候,我家养的蚕宝宝最小的已经有铅笔那么粗,大的已经开始吐丝结茧了。我家每年都会养那么几条蚕宝宝,不多也不少,家里养蚕的初衷是想让我们姐弟俩亲身体验饲养蚕宝宝的过程,能近距离的观察了解它们的生长发育,后来每年养蚕就变成了家里的必修课。</b></h1><h1><b> 接下来我就带大家去了解蚕宝宝神奇的一生吧!<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密集恐惧症慎入哦^_^)</span></b></h1>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1 DAY1</b>&nbsp;</h3><h3> 四月,春暖花开,草长莺飞,这两天气温一下子飚升到二十七八度。没有任何处理,去年蚕蛾产下的蚕籽已经自行孵化,小蚕宝宝都迫不及待地咬破壳出来见世面了,整张纸上爬得密密麻麻,而原来灰黑色的蚕籽都变成白色的空蚕壳。 </h3><h3> 刚出壳的蚕黑黑小小的,身上是黑褐色的,长着很多细毛毛,脑袋乌黑发亮,分辨不出哪是眼睛哪是鼻子。因为刚出生的蚕宝宝的体态很象小蚂蚁,所以叫蚁蚕。我小心的用羽毛拔弄了一条放在纸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量到它的出生身高是2毫米。</h3><h3> 我们立马外出摘了几片桑片切碎了喂给蚕宝宝吃,刚出生的蚕宝宝就跟刚出生的小婴儿一样,个子很小,很娇弱,胃口也不大,所以要给它吃最嫩的桑叶,一片叶子可以供好多条蚕宝宝一起享用。</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2 DAY2</b> </h3><h3> 过了一个晚上,蚕宝宝又爬出来了好几百条,可把我妈妈愁坏了,她在朋友圈里吆喝免费赠送,我跟她说把蚕直接扔掉不就行了,妈妈说:蚕宝宝虽然小,但每一条都是生命,我们要给每一条蚕宝宝羽化成蝶的机会。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再小也是生命</b>,这话我记住了。所幸要养蚕的小朋友很多,我们只留下了自家需要的蚕宝宝数量,剩余的都送掉了。 </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4 DAY4</b></h3><h3> 第四天,蚕宝宝比刚出生时大了一倍,脑袋部分有些发白,身体颜色变成了浅褐色,身上的毛毛不太明显了,它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吃和拉,而我每天的任务就是给蚕宝宝喂桑叶,清理臭臭,蚕宝宝还很小,桑叶食量不大,臭臭也只有针尖大小。</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5 DAY5</b></h3><h3> 今天我给蚕宝宝做清理工作的时候发现有好几条蚕宝宝一动不动,要是换作以前我肯定会以为它们死掉了,现在我不担心,因为我知道它们要经历第一次蜕皮,进入二龄期。蚕宝宝是通过蜕皮成长的,我从书中知道这种发育叫变态发育。动物界有很多通过蜕皮成长的动物,例如蛇、螃蟹、虾等等。</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7 DAY7</b></h3><h3> 前两天一动不动的那些蚕宝宝都蜕去一层皮,身子比原来大了一圈,大概有10毫米了,身上前半部分是是奶白色的,后半部分是奶黄色的,还是不太容易发现,每次给它们做清理工作的时候,我都会仔细的检查每一片叶子,尽量不错过每一条。</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8 DAY8</b></h3><h3> 大多数的蚕宝宝又脱了一次皮,进入了三龄期,它们的身子整个变成奶白色,胃口也变大了,每天就知道吃,也不知道它们到底要不要睡觉,反正我睁眼看它们在吃桑叶,再睁眼还是在吃,十足的吃货呀!</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12 DAY12</b></h3><h3> 蚕宝宝每天都有变化,这两天它们都已经呈现出浅灰色,身长大概有20毫米了,而且他们的食量慢慢增大,每次我把桑叶放进蚕盒里,不一会儿,它们就机灵地爬到新叶上面,大口大口的啃食。</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14 DAY14</b></h3><h3> 周末,去摘桑叶的时候在桑树上发现了几条野蚕,小的有一厘米长,大的有三四厘米长,它们的身体颜色跟树皮很接近,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就分不清,它们的头上有个大包,像大白鹅头上的包。野蚕样子看起来很凶猛,而且丑丑的,一点都不可爱。妈妈上网查到野蚕没有毒,也不咬人,我大胆的捉了两条野蚕回家饲养,想看看他们跟家蚕有什么区别。</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15 DAY15</b></h3><h3> 这半个月以来,蚕宝宝们除了吃就是拉,蜕了几次皮,身体完全变成了灰白色,脑袋大大的,灰黑色的。它们一爬一伸,一爬一伸埋着头吃桑叶,从来不会爬出蚕盒。我每天都要清理比以前多好几倍的臭臭,这会儿臭臭有芝麻大小了,黑色的,一颗颗,但是一点都不臭。妈妈告诉我蚕的臭臭叫蚕砂,有祛风湿止痛的功效,很多人用蚕砂来做枕头。不敢想像,枕在蚕宝宝的臭臭上晚上能做出美梦来么?</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16 DAY16</b></h3><h3> 今天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喂桑叶的时候没注意,有几片桑叶是湿的,没擦干。结果有好几条蚕宝宝小屁股出来了黄黄的东西,妈妈说这几条蚕宝宝吃了湿桑叶拉肚子了,基本上活不成了。</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17 DAY17</b></h3><h3> 那几条拉肚子的小蚕宝宝还是没有撑过去,陆续的阵亡了,都是我的错。幸好还有其他的蚕宝宝,它们差不多有吸管那么粗细,三四厘米那么长了,他们可会吃叶子了,每次从桑叶边上的锯齿处伸出头向里啃,现在我都能看清它们的小嘴一张一合地啃着桑叶,仔细听,还能听见"咔嚓咔嚓"的声音。</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18 DAY18</b></h3><h3> 两条野蚕抓回来之后天天在盒子里乱爬,每天喂给它们新鲜的桑叶也不吃,没几天就绝食而亡了,我很内疚,如果我不把它们带回家,可能它们还会在属于它们自己的小天地里成长吧!</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19 DAY19</b></h3><h3> 小蚕蜕皮长大吧!</h3><h3> 今天又有好几条蚕宝宝开始蜕皮了,我观察了一条蚕宝宝的脱皮过程,就在前一天它是动也不动,像睡着了一样,桑叶也不吃,今天它开始用力地左右扭动,身上的皮肤开始慢慢滑落,再接着它嘴巴上半透明的壳先掉了下来,扭动的动作不停,没过一个小时,整条蚕就从旧皮里拱了出来,这时候蚕宝宝的身体已经是米白色的了。然后它休息了好久才开始爬动到桑叶边上大口大口的开吃。</h3><h3> 仔细看图,蚕宝宝正在脱皮了。</h3> <h3>  这是蜕下的皮。刚蜕下时缩成一团,我把它舒展开了,是完整的一条蚕宝宝的形状。</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21 DAY21</b></h3><h3> 清理工作越来越艰巨,因为每天都要喂好多桑叶,清理好多臭臭。但好玩的是蚕宝宝已经有一次性筷子那么粗,有5厘米这么长了,白白的,蠕动着,它们的头还是小小的,只是颜色不再是黑黑的,而是奶白色的,分不清眼睛鼻子,就只能看到一张大嘴,每天啊呜啊呜的在吃桑叶。</h3><h3> 每次我一碰它们,正在进食的蚕宝宝立马就不吃了,抬着头,好象在抗议我打扰了它们进食。我把蚕拿在手里的时候,它的爪子(妈妈说叫腹足)就牢牢的钩住我的手,像一个小吸盘。蚕宝宝成了我的宠物,每天都要抓出来玩玩,吓唬一下胆小的姐姐,非常有趣。</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22 DAY22</b></h3><h3> 蚕宝宝越来越能吃,每天投喂的桑叶都吃得只剩叶梗,我担心我家可能会被它们吃破产。</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23 DAY23</b></h3><h3> 今天又有几条大蚕宝宝开始蜕皮,蜕完以后应该是五龄期的蚕宝宝了吧。现在它们大概有6-7厘米长,有铅笔那么粗了,头上的肉肉也皱成了一团,身上的花纹很明显,背上有一条一会儿粗一会儿细的线,我知道这个叫背脉管,是蚕宝宝的血管。它们的尾巴分了两个叉,身体后面长着两道灰黑色的括号,身上一节一节的,每一节的每边都有一个黑色的圆点点,我知道这个是它的"鼻子"(气孔),它们就是通过这些气孔呼吸的。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过如果仅把蚕的头部放入水中,身体留在外面,蚕不会死,相反,如果把蚕的身体放入水中,头部留在外边,蚕就会死掉。我不敢把蚕拿来做试验,因为我觉得这样太残忍了。</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26 DAY26</b></h3><h3> 今天收到了几条粉色的蚕宝宝,是妈妈的朋友知道我在写观察日记送给我的,一直以来我都只见过白色的蚕,我很惊讶。阿姨告诉我这是彩色蚕,彩色蚕分天然蚕和彩色饲料饲养蚕,天然的彩色蚕蚕身生出来就是彩色的,吐出来的丝也是彩色的;彩色饲料喂养的就是拿有颜色的饲料喂养白色的蚕,喂过一两次,原来白色的蚕宝宝就变成有颜色的了,你喂它粉色的饲料它就变成粉色,你喂它蓝色的饲料它就变成蓝色,我怎么感觉这个跟外婆染头发一样一样的,外婆满头白发,但是她只要一用染发膏,她的头发立马就变黑了。阿姨送给我的就是彩色饲料喂养的蚕,我很好奇它吐出来的丝会不会是彩色的。</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27 DAY27</b></h3><h3> 好奇只持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蚕宝宝就给了我答案。</h3><h3> 一早,我发现那几条彩色蚕通体发亮,黄黄的,身子都快变成透明了,它们不吃桑叶,头扭来扭去的,感觉像在找什么东西。妈妈说蚕宝宝要上山结茧了。在妈妈的指挥下,我找了一个纸箱子,下边铺上干净的白纸,把筷子斜靠在纸箱里,接着把那几条蚕宝宝放进了纸箱里。带着好奇,我去上学了。</h3><h3> 等我放学回来的时候,我发现蚕宝宝已经在筷子和纸箱之间结了一层很薄很薄的网,把自己网在了里面,它们的头在茧里不停的一摇一摆的,还在吐丝。网旁边留着一滩液体,而且上面还有两颗臭臭,不是以前的那种黑色而是叶绿色。而且我惊喜地发现彩色蚕一只是黄色的,一只是淡粉色的。妈妈让我不要这么早下结论,等茧完全成形再去判断颜色。哼,我又不是色盲,我相信我自己的眼睛,它们明明就是金黄色和淡粉色的。</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28 DAY28</b></h3><h3> 一早起来我心心念地就跑去看我的黄金茧和粉色茧,咦,金黄的还是金黄的,粉色怎么变成纯白色了?妈妈在一边解释说昨天其实是我的错觉,粉色是其实是粉色的蚕体映在薄薄的茧上,就像一层磨砂纸下衬了一张粉色纸,让你觉得这张磨砂纸就是粉色的一样。好吧,让我哭会儿。</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4.29 DAY29</b></h3><h3> 小长假的第一天,我喂了好多次蚕宝宝,它们实在太能吃了,它们抱着叶子用它们巨大的嘴巴不停的啃呀啃呀,一片叶子两条蚕宝宝五六分钟就吃完了,几条蚕宝宝吃起桑叶来真的能发出唰唰的声音。</h3><h3> 下午我发现好几条蚕宝宝昂着头,不吃桑叶,身体变得黄黄的,透明的,不吃桑叶还到处拱来拱去的,在白色的蚕宝宝中间很惹眼,它们是要吐丝结茧了吧,我立马把那几条放进大箱子里。那几条蚕宝宝爬来爬去,找了好久他们才找了个点开始吐丝,它们的头一摇一摆的,不停在吐丝,把自己一圈一圈的围起来,晚上临睡前我看了一眼,它们在周围结了一些杂乱无章的丝了,蚕宝宝们还在不停的吐丝工作。</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5.1 DAY31</b></h3><h3> 家里的蚕宝宝都赶着五一节劳动"过节"。就一个晚上我又多了几十个蚕茧。大多数是金黄色的,个头有大有小。</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5.4 DAY34</b></h3><h3> 前天有一条蚕宝宝织茧的时候好奇碰了一下它的茧,不知道为什么它就不吐丝了,然后它的茧就织不成了,直接就从茧里爬到了盒子里,第一天它还会爬,第二天它会动,第三天几乎是一动不动了,我以为它死了,可是当我抓起它想把它扔掉的时候,它却发出了轻微的扭动,好像在抗议我的行为。</h3><h3> 又过了一个晚上,今天早上起来我发现那条黄黄胖胖的蚕宝宝变成了咖啡色的蛹,它的旁边还有一团蜕下的皮,原来它还活着,幸好没扔掉。</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5.5 DAY35</b></h3><h3> 虽然没有亲眼见识蚕变成蛹的经过,但着实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很好奇茧里的蚕怎么变成蛹的?于是我剪开了一只昨天刚刚结好的茧,剪开后能看到蚕宝宝缩在茧里,身体已经变得很短了,身上好像还有丝缠绕着。</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5.6 DAY36</b></h3><h3> 今天出门打球,等我回来发现蚕宝宝又变了,它的头不见了,边上还有一个缩成一团的壳。</h3> <h3>  为什么有的蛹是咖啡色的?有的是奶白色?好奇宝宝又上线了,我又剪开了第一批结的茧,黄白茧各一个,剪开后能看到两个咖啡色的蚕蛹安安静静的躺在自己的茧里,旁边都有一堆缩的很小的皮。我和妈妈一起百度后才知道,原来蚕刚刚变蛹的时候是奶白色的,慢慢地蛹的颜色会变深,蛹壳也会越来越硬。<br></h3><h3> 跟在茧外自然变蛹的相比,茧内变蛹的个头要小一些,颜色也要浅一些。</h3><h3> 你别看蚕蛹一动不动,如果你碰碰它,它还会扭来扭去,好像很怕痒痒。</h3> <h3>背面</h3> <h3>正面</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5.8 DAY38</b></h3><h3> 蚕蛹的眼睛变出来了!</h3> <h3>  有一个茧特别特别大,我把它剪了一个小口,观察到里面有两只蛹,原来是双胞胎(双宫茧)耶✌️</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5.9 DAY39</b></h3><h3> 今天一早,我发现有一只蚕蛾破茧而出,淡黄色的身体,像梳子一样整齐的触角,肥肥的肚子,有两对翅膀,我看到的时候翅膀还卷曲着,后来慢慢地舒展开了。</h3><h3> 我在书上看到过,蚕蛾有翅膀但它可不会飞,只能爬行,但翅膀会震动。</h3> <h3>  茧上有个洞洞,蚕蛾就是从这个洞洞里爬出来的,茧里隐约还有个东西。</h3> <h3>剪开看看。</h3> <h3>原来是一张蛹壳。</h3> <h3>微距下的蚕蛾其实也挺可爱的。</h3> <h3>  放学回来继续观察。🔍</h3> <h3>  目测这只蚕蛾是个女孩子。😜</h3> <h3>  在没有交尾的情况下产了很多蚕籽,但是这种蚕籽孵不出小蚕的。</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5.11 DAY41</b></h3><h3> 等了足足两天,终于又有只蚕蛾爬出茧了,这次是只雄蚕蛾哦。</h3> <h3>  它的嘴里还有一滴透明的液体,我上网查到原来蚕蛾会在羽化过程中分泌一种液体,其中含有溶茧酶,作用是软化和溶解茧层以便使蚕蛾从茧里出来。</h3> <h3>  翅膀渐渐舒展。</h3> <h3>  拉了一滩液体。</h3> <h3>  雌雄开始交尾。</h3> <h3>  晚饭后,我发现茧外有只蛹不停的扭动,它是不是也要从蛹里脱出来了?待我耐心观察。</h3> <h3>  功夫不负有心人,等了半个多小时,我终于看到了蚕蛹羽化成碟的全过程了。</h3> <h3>  蜕下的蛹壳。在视频中很明显能看到它是后颈部先裂开,接着是脑袋部分的蛹壳一分为二,再接着脑袋,身子慢慢地从蛹里钻了出来,到最后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蚕蛾。</h3> <h3>  跟茧内自行爬出的相比,茧外变的蚕蛾明显翅膀要小的多。百度后我才知道,原来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如果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的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5.14 DAY44</b></h3><h3> 经过交配,雄蛾死去,雌蛾产下卵后也死去。</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5.15 DAY55</b></h3> <h3>  刚出生来的蚕籽是有点奶黄色的。</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5.16 DAY56</b></h3><h3> 蚕籽颜色稍微变深了一些。</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5.17 DAY57</b></h3><h3> 蚕籽颜色又深了一个度。</h3> <h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8.5.18 DAY58</b></h3><h3> 蚕籽变成了咖啡色。</h3> <h3>  附我记录的蚕宝宝观察表。</h3>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跟我们说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中国的养蚕和织造丝绸对世界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通过丝绸之路推动了全人类的文明发展。&nbsp;</b></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 原来一条小小的蚕,衍生了悠久的中国桑蚕文化,成就了伟大的丝绸之路。</b><b>古诗中有写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蚕宝宝吐丝结茧,为我们提供了丝绸,将它的生命升华,同时也为了养育后代,结束自已的生命,它们真的很伟大。</b></span></h1> <h1><b>  </b></h1><h1><b><br></b></h1><h1><b> 除了蚕宝宝,我和姐姐还养过很多昆虫,例如独角仙、蚂蚁、锹甲虫、蜗牛等等,而且我们还喜欢观察各种小昆虫,我就见过瓢虫生宝宝。</b></h1>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独角仙(2016.8):</b></h3><h3> 有人说,每个孩子的童年都会遇到一只独一无二的独角仙,于是我遇到了属于我的独角大仙,前额有根Y字型角,黑棕色,体壳坚硬,有金属光泽,力气很大,喜欢吃水果,装死能力一流。</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蚂蚁(2016.8):&nbsp;</b></h3><h3> 蚂蚁工坊的蚂蚁很大个儿,会挖地道、一天就能挖通一条,好斗,要自相残杀。</h3><h3> 比起蚂蚁工坊的蚂蚁我还是喜欢趴在地上看小蚂蚁,他们见面打招呼,一起齐心协力搬运食物等等,比蚂蚁工坊的蚂蚁可爱多了。</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蜗牛(2016.10):</b></h3><h3> 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多在雨后出来,多在草丛、树叶、菜叶、树丛中生活,背上有房子,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体型有大有小,我家就有三种型号的,白玉蜗牛、小蜗牛、迷你蜗牛。它们虽然个头不一样,但它们的样子、习性都差不多。壳都是右旋的,出行都是小心翼翼地伸出触角,之后背起"房子"慢慢爬行,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亮晶晶的黏液,不挑食,特别爱吃青菜、苹果之类的果蔬。如果你碰碰它们,它们立刻会把头缩起来,躲进壳里,等一会儿它们又慢慢的探头来,它们都是胆小鬼。</h3> <h3>  </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锹甲虫(2017.9):&nbsp;</b></h3><h3> 路上捡到的,黑棕色,前面有一对像剪刀一样的钳子,网上有搜到夹子会夹人,但我家这只性格很温顺,爱吃苹果,白天安静,夜间活动。养了三个月后放生。</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瓢虫生宝宝(2017.11):</b> </span></h3><h3> 见过各种瓢虫,有2个点的,有7个点的,有9个点的,很多个点的。也见过瓢虫幼虫,跟毛毛虫长得有点像,远没有长大后的瓢虫可爱。但让我更惊讶的是瓢虫生宝宝及小瓢虫宝宝孵化的过程,跟变魔术一样,简直就是见风就长。</h3> <h3> 1.捉到一只一半翅膀大红色、一半翅膀浅橙色的七星瓢虫,本是想捉着玩的,万万没想到它是只大肚皮瓢虫。捉回来没多久就在盒子里产下了一片橙色的卵,细数之下有一百多枚。</h3> <h3>  2.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橙色的卵变成了豆绿色。</h3> <h3>  3.又过了一个小时,豆绿色的卵变成了黑色。</h3> <h3>  4.不久,一只黑色的,细小的虫子从卵里钻了出来。</h3> <h3>  5.再接着,更多的小伙伴钻了出来。</h3> <h3>  6.所有的小瓢虫宝宝都出来了。</h3><h3> 最后,我把这些小瓢虫宝宝在绿化带里放生了,希望他们能找日找到它们的妈妈,也希望它们能捉到更多的害虫。🐞🐞🐞</h3> <h1><b>  以上就是属于我的昆虫记。📝</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妈妈语录:</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时隔半年,又一次和孩子一起观察昆虫,写观察日记。</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曾经的我也是那个因为一条蚯蚓、一只蚂蚱能害怕的跳开十丈的小女生,而今已成为面对一只"小强"都能淡定地将它终结的虎妈。感谢我的孩子,让我变得无所畏惧,感谢我的孩子,让我一路成长。</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世界最美图书"获奖者朱赢椿说过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最不怕虫子的是孩子,最怕虫子的是大人,大人看到毛毛虫会吓一跳,然后躲得远远的,或者一脚上去把它踩扁,孩子一般不这样,为什么呢,他们没有被污染,他们很本真,他们看待虫子的态度和我们不一样。"是呀,孩子的世界最简单,最无畏。孩子喜欢大自然,喜欢小动物是美好的爱好,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发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希望他们能在观察小动物、小昆虫的过程中对自然科学萌生兴趣爱好,为自己以后热爱生活,为不断地、独立地寻找生活乐趣提供原动力。</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孩子们,这个世界很大,希望你们睁大眼睛,保持本真,满怀好奇心去探索!</b></h1> <h3>名词解释</h3><h3><b> 变态发育(Metamorphosis) </b>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胎发育叫变态发育。</h3><h3> 两栖动物属于变态发育,但无蜕皮现象。</h3><h3> 昆虫分为<b>完全变态发育</b>和<b>不完全变态发育</b>。</h3><h3> 蛾,蝶,蝇的变态,由受精卵开始,要经过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很明显,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像这样的还有蚊、蝇、菜粉蝶、蜜蜂等。</h3><h3> 有些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蝉、蟋蟀、蚱蜢、蝼蛄等。</h3>

蚕宝宝

桑叶

它们

蚕蛾

瓢虫

粉色

臭臭

变成

蚕籽

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