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参军入伍快48年了。当年在军营里经常使用和收藏的一些“老物件”,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基本也就压箱底了。这次利用“5.1”假期,翻箱倒柜又找了出来,在整理抚摸、凝视中,脑海里不由浮现出40多年前的很多场景。</h3><h3><br></h3><h3>这是1970年12月份,未满17岁的我,在家中接到了这张《应征青年入伍通知书》。</h3><h3><br></h3> <h3>这是《入伍通知书》正文。</h3> <h3>到达部队后,我们领到了红领章,红帽徽,另外发了一套“红宝书”,每人一枚毛主席像章别在胸前。(当时还每人发了一件由地方拥军活动赠送的手工“针线包”,可惜暂时没找到)。</h3> <h3>这军用水壶是汽车团驾驶员使用最频繁的用品,每次出车前我们灌满开水后塞在驾驶座后面备用。</h3> <p>这是背包绳、背包带,那床黄被子太过陈旧就不晒出来了。当年连队里搞内务,每周大检查评比,一个很重要指标就是看床铺是否整洁,尤其被子必须叠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p> <h3>军腰带。</h3> <h3>这毛毡垫子是在大西北五省当兵的必备用品,虽然外观样子很土气,但它冬天防寒,夏季防潮。另外我们还装备有“三皮”(皮大衣,皮帽子,皮大头鞋)这儿就不晒了。</h3> <p>军用绒衣、绒裤。</p> <p>军棉裤。</p> <p>在新疆时佩发的翻毛大头鞋。</p> <h3>这军用搪瓷茶缸跟着驾驶员出车,放在后靠背经常被挤压变形,然后用手一揑又恢复原样,只是上面的瓷都挤掉了。</h3> <h3>虽然由于年岁久远,这茶缸底部己锈蚀了一个小洞,但仍不舍的将它扔掉。</h3> <h3>这是1974年春天,为纪念襄渝铁路建成通车,独立汽车团(8784部队)机关美术组自己设计图案,并交由西安搪瓷厂定做的纪念茶缸。</h3> <h3>这是我在部队服役时的车辆驾驶证。(1971年至1976年9月在铁道兵独立汽车团,后调到铁道兵第二指挥部司令部小车队)。</h3> <h3>上世纪七十年代可以驾驶5种车辆,如今回想起来还挺自豪的。</h3> <h3>1981年底转业退出现役,到地方换驾照后,我将旧执照留作纪念物。</h3> <h3>这是我在新疆乌鲁木齐南山支局铁二指机关时老部队的代号 (89112部队),几十年过去,这牛皮纸竖排版的信封也算文物了。</h3> <h3>这个《军用车辆检查证》在上世纪那个年代很稀罕,是经运输处专门申报后,由铁道兵后勤部核发的,编号:第130号。</h3> <h3>持此证的职责、权限都很明确,要求持证人调动工作后应交回原单位,但1982年恰逢铁二指机关撤编,我也就留作纪念了。</h3> <h3>这是铁二指机关驻扎在天山阿拉沟时下发的“入场券”。</h3> <h3>这是原铁道兵东北指挥部(总字505部队)机关(到新疆后改为第二指挥部)的《出入证》。</h3> <h3>这“入场券”多半时间是用于出入机关大礼堂时用的。</h3> <h3>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在新疆罗布泊多次进行核爆试验,铁道兵机关每次都要派专人参加行动。这是1979年9月我带车队参加大规模核试验任务时,由国防科工委下属马兰21基地(代号89800部队)发给的工作证件,编号:0431。</h3> <h3>封面</h3> <h3>这是一把很独特的棕刷。</h3><h3>那是1975年连队驻扎陕南安康地区时,我和战友们利用休息日,采集当地山坡上棕树叶子,用了两个周日经心打磨制作成的,几十年了一直在使用。</h3> <p>这是1978年在新疆阿拉沟时,用巴伦台当地出产的牦牛尾巴制作的“拂尘”。夏天用它驱赶蚊虫特别好使。</p> <h3>在部队服役期间,多次受嘉奖,也曾立过集体和个人功。</h3> <h3>1982年2月离开部队,3月份到地方单位报到上岗。这是“转业证明书”。</h3> <h3>这件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大红印笺的证书,在箱子里存放己三十多年了。</h3> <h3>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笔记簿。</h3> <h3>那是一个“阶级斗争”天天讲的年代。</h3> <h3>在部队服役期间,和家庭、亲朋、好友之间通信是少不了的,那年代旧信封上的邮票成了收集的宝贝,十几年下来积少成多,也存了一大簿子,晒给大家看看。</h3> <h3>在这些褪色的旧邮票中,反映了那个年代的方方面面和社会特色。</h3> <h3>铁道兵独立汽车团是1970年从成昆铁路转战到襄渝线工地的。我有幸专门收藏了一本由铁西指编印的《万水千山只等闲》大型画册。</h3> <h3>上面印有中共中央发的祝贺成昆铁路建成通车的贺电。</h3> <h3>四十多年前,《解放军画报》、《人民画报》虽然很稀少。但由于机缘巧合,我收藏了三十多本。</h3> <h3>自1971年1月至1972年5月,《解放军画报》每期都有。(唯独71年9月停刊,因那年发生了“9.13”林彪事件)。</h3> <h3>最有意义的当属1971年1、2、3月份的《解放军画报》。这三本画报是汽车团新训二连连长卢德荣当时留存保管的(封面上写有“新训办公室”字样)。</h3> <h3>我们71年入伍的新兵,在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内三个月训练结束后,新训二连的卢德荣连长将我们2排5班十几个兵分配到了汽车6连,(卢当时职务是6连副连长,71年夏天又调到汽车8连任连长)。他临走时将这三期画报送给我了。</h3> <h3>这是76年为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的《特刊》封面。</h3> <h3>画报中大量的内容,展示了当年我们那一代解放军战士的“芳华”。</h3> <h3>经典的《洗衣舞》。</h3> <h3>虽是老物件,件件也关情。</h3> <h3>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