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四月下旬,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缕缕的清风拂过一中的每一角,夹裹着丝丝的甜味。这份甜,是教育者所酿的蜜,来得不易,倍感珍惜!</b></h3> <h3><b> 4月19日的清晨,各位参赛教师经过一周精心而忙碌的准备,又一次登上了好课堂大赛的讲台。本次比赛是决赛环节,为期一周,共25节课。比赛依然分为文理科两组进行,各科教师都有参加。除了本校评委,增加了旗教研室两位教研员参加评课。这也意味着赛事规格和要求很高,同样,也更能展示各位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毫不夸张地说,这场决赛是一场一中教育人的"华山论剑"。</b></h3> <h3><b> 赛课期间,为了便于教师之间交流和学习教学经验,我校实行全开放的听课模式。除了评委与参赛选手,学校其他教师根据个人情况自由选择观摩比赛课堂。</b></h3> <h3><b> 这一阶段的比赛,各位教师的课堂异彩纷呈,风格和而不同。文科组教师更为注重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课堂层次的设计和情感价值的培养。</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文质而彬彬</b></span></h1> <h3><b> 白老师的历史课利用实时新闻"台海军演"导入新课,引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b></h3> <h3><b> 孟老师的语文课,把流行歌曲和同名散文《荷塘月色》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散文的修辞,很受大家欢迎。</b></h3> <h3><b> 赵老师的地理课不仅组织学生学习台湾省的学科知识,更是以余光中先生《乡愁》激起了孩子们的满腔爱国热血,在座的教师深受感动。</b></h3> <h3><b> 理科组的课堂生动活泼。相比文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带领学生分析、研究、探索、发现,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思维和方法,进行多种形式和目的的课堂讨论。</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理性的光芒</b></span></h1> <h3><b> "数学本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但在王老师和董老师的课堂上却别开生面。他们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展示了数学的灵动性。</b></h3> <h3><b> 刘老师的物理课更是激情澎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通过作图、举例、推理、归纳得出结论。</b></h3> <h3><b> 高老师的化学课做到了能力与方法并重。方法上,她指导学生审题、寻径、挖掘隐含条件、冲出陷阱,从而正确解题;能力上,她关注小组合作、着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必要时进行指导。真正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该隐则隐,该现立现"。</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一丝不苟的专家评委</b></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认真观摩的各科教师</b></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别开生面的课堂</b></h1> <h3><b> 4月28日下午,四子王旗第四届高中好课堂暨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大赛在一中实验楼落下了帷幕。赛课是常态课的集中和概括,也是一个去粗取精的再现,更是每位教师展示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的平台。通过本次赛课活动,充分展示我校教师课堂改革的成果,也能利用杠杆作用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的提高。</b></h3> <h3><b> 如果,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那么,愿我们一中的赛课活动,也能以今天的这朵云、这棵树,推动明天更多的"云",更多的"树""。</b></h3><h3><b> 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始终!</b>(通讯员 马江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