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那一池锦鲤</h3> <h3> 阳春三月,带着满心的向往,日夜兼程,15日下午5点半终于到达了苏北火车站。一路上,微群里大家呼朋引伴,未曾谋面,已然相识!</h3> <h3> 顺着大家信息的指引,10分钟后我们G1958次一行6人即抵达维也纳酒店,薛主任早已在餐厅等候大家。满桌皆是特级教师,阵容强大,深感其中藏龙卧虎。我初中的恩师史瑞珍老师也是特级,已先到达,有老师在,心中安稳了许多。</h3> <h3> 餐毕,杨彩艳大姐早已为我订好房间,约我与她同住,杨姐是前辈,已相识一载,为人和蔼,迢迢千里,熟人同行,自是欣喜。得知杨姐开班仪式将做表态发言,遂自告奋勇用手机帮助做文字录入工作,杨姐字斟句酌,定稿时已是夜半时分。一觉朦胧,听到杨姐念念有词,睁眼已是天亮,杨姐早已正装革履,整装待发,处处尽显特级教师之风范!</h3> <h3> 16日8点,我们研修班60余人乘车到达苏州大学实验学校,校门口高高的立柱上十个大字:“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荡人心弦,实乃教育之真言!</h3> <h3> 校园内未见学生,只见地面下凹形成一开阔的水池,池水清浅,锦鲤嬉戏,毫不设防,让人倍感轻松。自在安然,育人当如此啊!<br></h3> <h3> 开班仪式由班主任---苏大实验学校陈炳亮书记主持,陈书记讲话言简意赅,诙谐幽默,让人深感学识与智慧并存。我们山西省教科院薛继红主任语重心长,要求我们:立德树人,厚积薄发,卓尔能群,不断追求。带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争做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性教师。言辞恳切,让人深感此行责任之重大。苏大实验学校副校长张学青主持互动,干净利落,承上启下,游刃有余。杨姐的表态发言亦是慷慨:作为特级教师,自当努力学习,率先垂范,不负三晋父老之厚望。是啊,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强手如云,群英荟萃,开班仪式已见锋芒,预示着这必是一场学术交流的饕餮盛宴。</h3><div><br></div> <h3> 紧接着就是管建刚老师的讲座:《从作前指导到作后指导》。此人只应书中有啊!坐在第一排,与大师近在咫尺,聆听教诲,不免有些激动。管老师双眼炯炯有神,看课入木三分,说话一针见血,作前指导与作后指导孰轻孰重?管老师说:七分文心技巧,三分文字技巧。情动而辞发,心不动,情难动,孩子违心说话,怎能实现我手写我心?说真话才是育人的开始。我暗自思忖: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写作语言优美,作文满满正能量,这是否与孩子的生活乐趣之间确有差距?我们要求学生精益求精,把学生作文批改到鲜血淋漓,这是否与孩子的期望的兴奋值确有差距?也许正是这种看似尽职的压抑与打击,折断了孩子的翅膀,我们却又怪他们不会飞翔!管老师允许孩子写俏皮话,写糗事,甚至写打架。降低习作的评价标准,变找缺点为找优点,甚至用放大镜看优点,舍得给孩子一百分。找到孩子的兴奋点,给学生充分的安全感,敞开心扉,乐说乐写,继而办班刊、办专刊,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写着写着学生越来越自信,并且急切地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充实写作,由此,先写后教,以学定教,以写促学,事半功倍,加之平时扎扎实实的小点训练,何愁作文没有神来之笔!</h3> <h3> 曲径通幽啊!此时,学校门口的那一池悠然自得的锦鲤从我眼前游过,教来教去,我们终究不能违背人性的本真。<br></h3> <h3> 南方学校是没有午休的,饭罢小憩,中午一点,于龙博士即开讲了,主题是:《回到教育的本身----写作过程中教师的介入》。博士有些消瘦,还有些腼腆,很年轻,讲解中专业性很强,竟让我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同样是作文教学指导,于龙博士认为:未必作前指导就限制学生个性。作为教师,我们的专性业无可替代,而真正的专业性有赖于教学研究,有赖于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他认为写作是经验选择与语言选择,写作是经验的激活与调用,写作的本质是交流,是合乎目的的书面表达。知道写作方法和会用写作方法之间大有距离,在内容还没有出来之前,学生会无从下手,会出现没想法的情况,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袖手旁观,动用我们的专业,精准探明学情,预估学生会出现的问题,搭建构思提纲,搭起写作支架,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储备,扶上马,送一程。“我们所说、所教的那个东西,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要让学生知道,我们教师首先要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去探究、去研究,尝试知道自己所不知道,和孩子一起乐见世界,乐见未知。是的,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缩手缩脚、犹犹豫豫?也许是因为我们还不够专业,也许我们自己还没有弄明白,我们要讲的那是个什么东西。专业要靠研究,一边听我一边自问:作为专业的教师,你专业吗?答案竟然模糊起来!</h3> <h3> 池水固然给了鱼儿生存的环境,但鱼尾轻摇,嬉戏东西,才是最美的风景!</h3> <h3> 第一天被管老师洗脑、被于博士烧脑。第二天的学习相对舒服一些,上午是南师大文学博士谈凤霞的讲座《儿童文学的阅读与素养》,谈博士温文尔雅,听完主持人介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原来谈博士起底竟然也和我们一样是中师生啊,可贵之处在于永不止步!谈博士说因她的女儿,她开始了儿童文学的研究,娓娓道来,充满母性的温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的,当一个父母可以为孩子负责的时候,已经具备了教育家的潜质!从儿童文学作品《火鸟》中那种双人合跳一支曲的美妙感觉入手,她告诉我们:何为教育?教育何为?我们做教师,我们为人父母,要寻找自己的声音,并帮孩子找到梦想,我们能否做到做到站在这里我就是文学!没有爱,没有那份对教育的虔诚,我们能否有丰富的灵魂去摇晃另一颗灵魂?教育是桥,从此岸到彼岸,希望是彩虹桥。图书能给予孩子们安稳的根基,又能给予孩子可以飞翔到任何地方的翅膀。儿童的世界有快乐也有痛苦,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不只是一颗甜甜的糖果,也有痛苦,但它会引领你走出痛苦。一本书,能解释我们的奇迹,又能启发另一个奇迹。爱阅,和孩子一起阅读,给孩子最适合的治愈心灵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他们将来能:面对复杂,保持欢喜,喜爱这个世界。谈博士留学剑桥,和女儿一起阅读,一起合著了《剑桥彩虹》。献出更多教育的善意,平凡如我,一天天,教书,一天天,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的救赎!</h3> <h3> 此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尾五彩斑斓的大锦鲤,鱼尾轻摇,对身后的小鱼说:孩子,让我们一起向着明亮那方!<br></h3> <h3> 下午首先是一节本校教师做的家常阅读课《夏洛的网》,实实在在,既有内容又有方法(3w阅读法:when\what\why),实操性很强。</h3><div> 因薛法根老师晚上才能抵达,阅读课后,我们便开启了苏大之旅。车上不由神往,这坐落于“人间天堂”的高等学府,会是怎样的高大上呢?很快,车子已驶入苏大校园。想不到苏大竟是这样的朴素,朴素到让我心中居然升起了些许遗憾。没有特别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草坪、大树、林间小道……几座斑驳的古建错落其中,透出历史的沧桑。混迹于川流的学子群,走近这些百年的红墙素瓦,那种神圣使你说话的声音不由地降下来。有老师提议,只有背倚沧桑,执书静读的姿势方配得上此情此景,于是欣然从之,恍惚间竟然穿越了!大家在校园里流连合影,似乎在圆一个心中大学梦,终于,此行的全家福在苏大的校园里定格!</div> <h3> 晚间,薛法根老师终于匆匆而至,落座即开讲:《阅读教学中“课程目标的解读与研讨”》。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他说:一、定向。弄清楚要教什么?教的怎样?为何教?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指向生活,指向语言的创造,创造性地运用上。要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在哪里,通过明确的学与练,形成言语智慧、言语智能,实现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建构与创造,进而实现准确交际。二、定位。语文学习,一开始听、说、读、写各项任务就全面铺开,目标实现呈现螺旋上升,小学六年,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同样的一个目标内容,学段目标要定位要准确,否则学生要么吃不了,要么吃不饱,任何一种情况都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有必要为教学瘦身,要重视单元整理,以一种能力为主线进行单元重组。三、定点。一篇课文的教学点应是课文的关键点和学生疑难点的重合,教师要发现语言发展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迁移,达成能力,方学得透彻。重新审视我们的日常教学,或多或少有点雾里看花的朦胧,语文教学点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应是实实在在的能力训练,应改变只顾教过,不求教会的现状,这一点,务必要向数学老师学习。</h3> <h3> 是啊,闲庭信步看鱼游,这不是学游泳的办法,跳下去,练起来,才会如鱼得水。<br></h3> <h3> 18日上午,首先观摩号称“吴江三剑客”中唯一女性的特级教师张学青老师的文学课《胡桃云片》,接下来是主题报告:《给孩子上文学课》,19日上午张老师再做微报告《读懂图画书的语言》。几天来张学青老师一直主持学习工作,时刻陪伴我们左右,她的哲思与智辩,让我打心里佩服。听了张老师的课和讲座,我再一次深深地被她打动,她说:儿童文学教育不应当只是鱼身上的香菜,要把它作为一种课程上起来。文学站在语言的最高处,读之,能激发人的潜能。我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影响人和改变人,通过文学作品给孩子提供间接经验,创造不同的人生体验,获得替代性的满足,而这种暂时的满足,又使孩子不满足,进而促使追求。一年级童谣,二年级童诗,日日诵,日日新。三年级进入整本童书阅读。她精心选书,潜心研究实施策略,利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阅读单,带着孩子们学会阅读,咀嚼阅读,品味阅读。如春日滋草,她是那样平静而又动情地、欢快而又执着地为孩子们打开一个个阅读的樊篱,让孩子们的知识与心灵一天天丰饶与美丽!此时我没有看到剑客,却看到一位温婉的绣娘,在为孩子们织就美好童年,成人之美、美人之美!</h3> <h3><font color="#010101"> 选择好好地教语文,做并培养精神明亮的人!在赠与我的书中她写道:“爱儿童,爱语文,滋养你我心灵。”感谢张特赠书,向为孩子的事业一直思考、一直行走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致敬!</font></h3> <h3> 每次课后,总会驻足于那一池锦鲤,她们还小,他们需要丰厚的滋养!<br></h3> <h3> 19日下午,迎来了仰慕已久的蒋军晶老师,首先观课《半轮明月》,教孩子们写诗,在蒋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轻松地明白了诗的格式,写诗会用到哪些手法,小儿郎个个变身大诗人,看似半轮明月,却引出了满堂的花好月圆。接下来的讲座《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更是向我们传授了领着孩子读进去,带着能力走出来的好方法。以一篇带多篇,通过一篇一篇短小的文章在比较中教“阅读”,他给我们展示出群文阅读理想的方向是:1.学习知识2.学习“表达”(写作)3.学习“阅读方法”4.学习思考。在阅读中求同、比异、整合,放飞!</h3> <h3> 教育是什么?他说:我会告诉你规则,但不会把你控制在规则之内。是的,锦鲤在池里是风景,放归江河才是自由的生命。</h3> <h3> 20日上午,是曹爱卫老师的观摩课《礼物》及主题报告《玩转绘本创意读写课程》。创意绘本读写,是引导低年级儿童开展基本的儿童阅读的方法,旨在提高孩子的言说能力,发现与唤醒孩子的灵性,陪孩子一起体验他们的表现与存在。提高孩子的读图能力,关注细节,调动想象,读图、乐说、乐写。真正的学习是学生的亲历,你告诉我,我会遗忘,你展示给我,我会记得。你真正把我卷入,我将会懂得。曹老师关注孩子稚嫩的心灵,用看似清浅的绘本,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期待未来总有发芽!</h3> <h3> 下午,苏大实验学校陈国安校长亲自授课,做《读懂文学文本》的讲座。陈校长是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后,师从文学大师钱仲联先生,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传承,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现任苏州大学实验学校校长兼慧成实验项目负责人,任教于大学却经常站在中小学讲台上,致力于建设一所自己的孩子愿意进来的学校。听似简单的一句话,可这又是一个多么高的要求啊,这得需要多大的爱与担当才能撑得起这个梦想!一篇短短的《饿水》,陈校长解读了近两小时,读到淋漓尽致。如此深厚的文学功底,源自何处?他调侃说:他有六房-----书。原来这才是陈校长信手拈来,挥洒自如的底气所在。展示他的六房并非炫耀,实是告诉我们语文老师,要多读书,只有多读才会生出一双慧眼,生出一颗敏感之心,轻松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价值所在,助力学生的成长。</h3> <h3>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扶摇击水三千里。欲成鲲鹏之志,必须向海而生。<br></h3> <h3> 教育是一种点燃,短短几天,专家们在每位学员心中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教育之火。接下来的自主研修、交流讨论,见仁见智。在交流中,我认识了一位位有思想、有目标、有行动的优秀教师,并进一步了解了她们所在学校,深受启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返程的列车上,大家讨论交友的热情丝毫未减。友直,友谅,友多闻!愿各位朋友,在今后互通信息,不吝指点,共同进步!</h3> <h3> 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是育人的模范,是教学的专家。能加入到特级教师研修班这个光荣的集体中来提升自己,心中由衷地感谢,感谢省教科院,感谢薛主任,感谢苏大基础教育研究院,感谢各位专家,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每位同仁!感谢所有的安排和遇见。</h3> <h3> 虽然我与你的距离比永远还遥远,但只要我愿意开始,我将一步步走近你那里!我会记住那一池锦鲤,看见人,看见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