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国第13批援乍得医疗队专题通讯(2018年4月)</h3><div>La 13ème Mission Médicale Chinoise Au Tchad</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本月之星- 感染科 王望国</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奋斗在非洲的80后援外医师</h1><h3>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自己的爱车和房宅;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城市,有着不错的地位和收入--他的生活近乎达到完美。可是不甘平庸的他,仍然坚持参加援外事业。他说,医疗援外虽然辛苦,可以传播国际友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良好机遇。他,就是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王望国医师,现为中国第13批援乍得医疗队员。<br><h3>精益求精,专心临床传染病<br> 乍得是疟疾、伤寒等传染病的高发地,对于医疗队来讲,感染科的职责至关重要。作为队里的感染科医生,他承担了医院的传染病的科普、预防和临床治疗工作。无论去外方还是中资机构的义诊,疟疾的防治是他必不可少的课程。平时大家遇到传染病方面的问题,他总能热心细致地解答。<br> 王医师勤奋好学,对法语学习投入了不少心血。为了更好地为当地人民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医疗队在恩贾梅纳市DIGUEL中学校园举办了以“关‘艾’青少年健康 促进中非友谊”为主题的艾滋病日义诊活动,王医师打破常规义诊模式,在义诊之前,他们采用了新颖的PPT授课方式使学生们加深对艾滋病的理解,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接吻会不会传染艾滋?哪个同学能回答?”“会!”“不会!”…在Diguel中学的教室里,王医师用互动的方式来与学生们交流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流利幽默的法语不时地引起听众的阵阵掌声。熟练的口语让他成为医疗队第一个用法语讲课的专家!<br>图:王医师为中资机构讲《疟疾防治》</h3></h3> <h3> 颇学阴何苦用心。在求知的路上,王医师同样苦心钻研疾病治疗。为了提高疟疾诊断水平,他虚心向化验科医师学习血液标本染色、研究不同疟原虫的形态变化。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他克服困难租借显微镜并自己摸索镜下观察玻片。现在,他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是否感染疟疾。</h3><div>图:王医师自学显微镜下观察疟疾标本</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 谨慎严格,医疗队的“药品仓管”</h1><div> 每年国家定期由海运物资运输一些药械,分为援外物资和外交物资。外交物资是为了保证乍得大使馆、农业专家组、孔子学院等外交人员的卫生健康。</div><div> 王医师做事仔细、认真负责的性格赢得队员们认可。队长决定把药品仓库交给王医师管理。起初接管药品管理时,年轻的王医师感到无比的压力,因为他没有任何仓管经验,完全是一个菜鸟。面对关系到保障大使馆等外交机构的药品供应这件重要的责任,他不辞辛苦仔细清点明细,做好登记,并就管理方法方面多次请教老队员。</div><div>图:王医师进行药品清点</div> <h3>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接手药品管理第一个月内,他就把所有的药品、物资作了详尽的统计!而且,在队长的带领下,他还制定、完善了药品进出库登记制度,什么时候?什么人?领了什么药?数量多少?他都有条不紊,清晰记载!<br></h3><div> 对于不合理的用药要求,就是算是最好的朋友他也不答应。他的铁面无私,有时也遭来少数队员的误解。正是由于王医师合理的药品管理,没有出现药品流失、药品浪费、药品滥用等现象,才更好地让医疗队为当地华人生命健康提供医疗服务。</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惜别妻儿,全心投入援非事业</h1><div> 王医师是位开朗的八零后小伙子,跟他打交道的人,对他的印象是:乐于助人、能吃苦、上进心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2017年的冬天他自愿报名并有幸成为了一名援非队员。从此,他与非洲这块土地结下不解之缘。</div><div> 八零后,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一方面,王医师埋头于非洲的医疗援助工作,病人多、任务重;可是另一方面,远离故土的同时更让他包含了想家的情愫。</div><div>图:王医师给运动员提供医疗援助</div> <h3> 他的父母逐渐年老体衰,本来在医院有个上班的儿子,就是有个依靠,现在却跑到非洲去了,爹娘有时生病都照顾不到;年幼的儿子刚刚上小学,正是智力发育关键的时候,每天的家庭作业都需要家长的陪同辅导。幼子的送接教育问题、家庭的日常杂事、还要应付繁忙的工作,这些繁琐的负担全部压在他妻子身上,对此他感到非常愧疚。</h3><div> 工作之余,他做到天天与家人联系。乍得网络条件差,他仍然不惜购买昂贵的流量来保证与家人的实时沟通。虽然远隔重洋,他的妻、子仍能感受到他的关心和温暖。</div><div> 无论工作有多辛苦,援外环境有多复杂,他对家人从来只是报喜不报忧。乍得常年高温,有时候沙尘暴天气来临,大家都带厚厚的口罩上班。即便如此,他由于呼吸道受到刺激而一直忍受打喷嚏、流涕症状,这时他尽量避免与家人接触。有一次,他因为感冒迁延不愈导致了中耳炎,听力的下降使他与家人的正常交流受到影响,他便机灵推脱说是网络信号不好,他匆匆结束通话以免引起家人不必要的担心。</div><div> 远离故土、身处异国他乡的王医师学习了吟诗作对,他曾经作诗一首,把援外中的思乡之情表露的淋漓尽致。</div><div> 元宵夜寄思</div><div> -王望国</div><div>月儿圆圆照神州,</div><div>我家妻儿安睡否?</div><div>月儿圆圆照非洲,</div><div>美酒怎解思乡愁?</div><div>不羡他人同萝帐,</div><div>奈何思绪上心头。</div><div>但求中非友谊长,</div><div>遥将此情共婵娟。</div> <h3> 习主席说过,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h3><div> 同样,人生的价值也在奋斗中实现!援外的生活,艰辛而枯燥,王医师从不气馁,他反倒当做一种人生锻炼和意志修为。他总是认为自己最不该在本应吃苦的年龄却选择享受。</div> <h3>文/蔡福果</h3><h3>图/第13批援乍得医疗队<br><h3>审核/张景辉</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