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盆

漱月二哥

小时候,尿盆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尿盆是榆林人的昵称,用普通话讲叫夜壶。这个货,在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叫法,但是它的用处只有一样,就是盛尿。<div>  尿盆每个家必备的生活用品,有陶瓷的,有塑料的,情况差一点的人家还会用陶土做(简单烧造)的。若是家里有女儿出嫁,尿盆是陪嫁里必备的,红色的、陶瓷的、还要印着“红双喜”字样的,必须是一对才行。</div> <h3>  这么说吧,尿盆对于一个家来说,就和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一样不可或缺。主要是因为,当时生活条件太简陋了,家家户户都是居住在平房里,家里没有卫生间。夜里不方便去公厕,尤其是可以避免冬天冻屁股的痛楚,在家里用尿盆解决一下,可视为一种折中的办法,自然是妙不可言。</h3><div> 有的人家会在在炕栏正下方掏一个长方体的空间,专门放尿盆,美其名曰“尿盆窑窑”,尿盆也算是“有房一族”了。和家中其他生活用品相比,地位也是大幅抬高。为了美观,会在尿盆窑窑的口口上还要挂上个帘帘,讲究的人家会用花布或是好看点布料做帘帘,有的还会绣一些图案,顿时提升家居整体效果。还有的人家会把尿盆放在外面。一大早把尿盆清理干净,放在院子里晾晾,晚上的时候再拿回去。这也就成就了婆姨骂老汉或是老娘骂儿子的经典语句——“你就像个尿盆子一样,一大早走了晚上才回来,世事黄天也有不管!”</div>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尿盆的黄金伴侣——尿盆刷刷。顾名思义就是刷尿盆的器具。多事用旧了的扫把,修剪一下重复利用。那时没有洁厕灵或是其他什么洗涤剂,洗衣粉只能洗衣服,一般是舍不得用了刷尿盆。盆里要是只有稀的,清水冲一冲,刷刷就可以。要是有了干货,那就费事了。人们吃的一般,油水少,拉的也比较纯正,比较难清理。这时就是尿盆刷刷大显身手的时候。后来,塑料袋兴起,人们买点东西都用塑料袋来装,家里的塑料袋也多了起来。不只是哪里来的灵感,在尿盆上套上塑料袋,这样尿盆清理起来就方便多了,尤其是拉的时候,效果更佳明显。类似现在吃凉面时,商家懒得洗碗给晚上套个塑料袋,方便清洁。这样尿盆刷刷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也是很少见到了。<div>  傍晚时候,总能听见妈妈打骂孩子的声音。有两种可能一是为了孩子们的写作业问题;第二种就是熊孩子懒得去公厕,还没到尿盆上班的时间就把它尿满了,晚上没法用了。这个时候让家大人出去倒尿盆子,被邻居们看到,脸上确实有点害臊,不打你打谁?要是一大早听见两夫妻吵架,肯定是为了谁倒尿盆的事。</div> <p>  还有在孩子们中间,谁的名字要是带个“鹏”字,那么他的外号必是“尿盆”。满院里喊,说者无心,听着无意,喊着喊着就远近闻名了。不会因为不雅外号伤了友谊。记得一个朋友的外号就是“尿盆”,现在已为人父,供职某单位。可是相见时嘴里的第一反应还是叫他“尿盆”,只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多少要带点面子,呼其大名比较合适。 </p><p> 由此可见,尿盆在人们心中的影响有多深。</p><p>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尿盆恰恰相反。人们进入梦乡,尿盆独自守候在炕栏边,随时准备解你后顾之忧。</p><p> 现在,人们陆续搬进了单元房,有了卫生间,开始了新的生活。尿盆的价值也不复存在,在搬家的时候,那个尿盆也是随手一丢。吐故纳新,新旧交替,是时代的进步,本没必要为是失去什么而感到悲伤。可是我还是怀念那个任劳任怨,不计回报,为我藏污纳垢的那个尿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