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綄羙緈諨..

<h3>这篇文章是表叔写的我的父亲年轻时候的生活、学习经历,我隐约听父亲说起过,但在表叔的文字里,我仿佛看到父亲年轻时候的样子… 图片右二是我的父亲。</h3><h3>《璧山大哥》作者:赖维辉</h3><div><br></div><div>很久没有和璧山的大哥会面了,很想念他。</div><div><br></div><div>一日,我向两个弟弟谈起此事,他俩都有同感,便相约某日璧山之行。</div><div><br></div><div>一直在璧山红宇厂工作并安家、生儿育女,并退休的大哥你身体还好吗,这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轻轨和公交车送我们来到秀湖公园门口。那不是大哥吗?一个人正打着雨伞在濛濛细雨中等候!一声声大哥你好,几双手很快地紧握在了一起。</div><div><br></div><div>大哥灿烂地笑着,一如从前。他没变,容颜没变,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div><div><br></div><div>“你今年76岁了吧?”我问大哥。</div><div><br></div><div>“才76,明年80岁了!”璧山大哥脱口而出,笑声爽朗,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大哥还是那么的潇洒,那么的年轻,多象我们奔七的人!</div><div><br></div><div>置身名闻遐迩的秀湖公园湖畔,碧波鳞鳞,心旷神怡。我们边走边谈,拍下久别重逢的笑靥和自信,拍下湖光山景的秀丽和依恋。</div><div><br></div><div>大哥的个儿并不高,圆圆的脸厐透出几分惊喜和好奇,他问我们10年来身体可好,家人怎样,我们分别作答。</div><div><br></div><div>大哥姓樊,朱沱金粹村人,与我们系亲老表关系。因我从小拜寄其父,我便称大舅为保保(即干爹)。小时候,大凡朱沱老街下场,大人小孩多不知道我姓甚名谁,他(她)们都直接叫我樊六。因我在凡家排行老六嘛。上有大哥(汝鑫)、二哥(汝根)、三哥(汝华)、以及早逝的姐姐。1957年,十七岁的大哥考入了朱沱初中班,而我,才六、七岁,记忆中的他是那么少年英俊,读书特用功,三年寄宿我家烧火煮饭手不释卷,很受我父母喜爱。为保佑后辈平安、幸福与吉祥,大哥又拜寄给我母亲作干儿子,接下来二哥三哥无一例外都叫我母亲为保保(即干娘)。后来,大哥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考入了湖南省笫一机械技术学院。在该院读书期间,他是全院的优秀学生,名列年级前六,这点我清楚,因为那时和他有过书信往来。</div><div><br></div><div>再后大哥工作了,常来我家看望保保和姑爷,有时也给我些零花钱用。还记得那阵子串连去北京,大哥给我汇来了十五元钱,那时的十五元可值价呢,大哥呀,五十二年转瞬逝去,而今,你可曾记起,记起那些艰苦的岁月,记起我们兄弟间比秀湖水清,比长江水长的真诚情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他在红宇厂当技术工人和当技术处长那段时光,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爱厂如家,无怨无悔把青春和家庭都奉献给了红宇厂,他一家两代都在红宇厂工作,堪称名副其实的“红宇人”!</div><div><br></div><div>退休了,大哥每年都要来江津我家,与我品茗喝酒谈人生谈保养,叙兄弟情份。这时的他特喜欢集邮,为交换邮票奔走于璧山周边区县,以此为乐。他的脾气挺好,从不火冒三丈,即使有时候胸中冒出那么丁点小火花来也能迅速扑灭。他做事风风火火,吃饭却斯斯文文,饭碗里的每一颗稗子谷子他都会耐心择出,细嚼慢咽的习惯他很早就养成。</div><div><br></div><div>快八十岁的人了,竟然看不出大哥脸上存留岁月的痕迹,好象青春就幸运地降落到他一个人身上。他,虽早已退休,却还在帮助一些企业出谋划策,绘图计算,闹不懂他的精力为什么那么充沛,闹不懂他为什么这么大岁数还象学生时代那样执着向上!</div><div><br></div><div>午饭后在大哥家里,我随便翻开桌上一本厚厚的《养生秘笈》,书上这样告诉我们:顺应自然,专注一两件事情,该怎么活你就怎么活,懂得放弃,别管太多!</div><div><br></div><div>维辉</div><div><br></div><div>2018年4月25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