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礼~苦战克马诺 口述历史:闲云野鹤

好山好茶

<h3>  光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之间近四十年过去了。我们也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小伙,变成了中老年人。提起那年那月那战火青春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历历在目。。。</h3><h3> 那是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当时我在162师猛虎团8连担任指导员。故事就从2月25日说起吧。那一天我们猛虎团8连在完成了首战复合的任务后,根据上级指示,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直插越北重镇高平省会的克马诺地区。</h3><h3> 克马诺是处在四面群山环抱山谷中间的一个小村庄,一共就有4间木板草顶的独脚楼。然而,它在军委、军区前指、师团领导心中的地位却无比重要,严令务必第一时间抢占这里,并提出谁先到就给谁立功。因为这里是越南高平省政府机关的战时疏散地,据情报显示越军346师的师部和高平的省府机关人员就疏散在克马诺一带。这里的地形复杂,崇山峻岭,森林广阔,灌木茂密,便于进退,适于隐蔽。因此,抢占克马诺制高点,控制克马诺地区十分重要。这就有了占领克马诺,谁先到谁立功的命令。</h3><h3> 我们八连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连队。1949年10月,在解放广西的衡宝战役中,我团遇到了惯于山地作战和夜战的白崇禧钢七军主力171师。他们采取狡猾的战术把我团紧紧围住,妄图吃掉我们团。我连借黑暗,冒阴雨,踩泥泞,勇猛冲杀,在敌人中心开花,打得敌人首尾难顾。当敌人溃逃时,我连又一口气攻下数个山头,连续追击四五公里,硬是把敌人压了下去,立了大功,战后,师长亲自到连授予"勇猛追敌"锦旗一面。</h3><h3> 而此时,我们全连在三天没吃一顿饭的情况下,发扬当年连续作战,勇猛追敌的战斗作风,克服饥饿,疲劳和困顿,穿越高平,涉水平江,于 14时40分,抢先占领了克马诺的制高点676高地东北侧无名高地,成为了广西前线第一个到达克马诺676高地的连队。</h3><h3><br /></h3><h3>   2月26日,在我们对克马诺周边进行了一番清剿后, 下午16时,受命由那多出发,经克非、魁况至那外一线继续搜剿敌人。营令我连为尖兵连。当时我连一排在副连长带领下留在了复和单独执行守护平江浮桥的任务,连队在欠一排的情况下,指定二排担任尖兵排,四班为尖兵班。随后是队部,炮排,后勤,三排的顺序开进。第一个目标地:克非。</h3><h3> 克非位于克马诺以北三公里处,那里地形复杂,山高岭险,一眼望去,四周山峦叠障,谷多沟深,树高林密,灌木丛生,只有一条乡间牛车小路依山蜿蜒到深处。这里便于隐藏,不易发现,战斗队形不好展开,协同联络极不方便。</h3><h3> </h3><h3> 16时45分,我连沿那多北侧公路搜索前进时,尖兵在距克非一公里左右的地方突然发现情况,我连左前方400米左右处,也就是克非西南方的盘山道路上,有许多背着包袱,挑着担子的越南百姓和持枪民兵,大约有300多人,正沿着公路向东北方向移动。顺着这条道路再往西南方向看去,在约600米处的山谷出口一片小开阔地上,有一群武装军人。</h3><h3> 我立即卧倒,趴在路边用望远镜仔细观察,非常清楚地看到,他们穿着越南军服,带着越南特有的圆形盔帽,背着绿色背囊,正在那里休息。其中有不少女兵,有的在小溪边洗脸,有的在那里梳理头发,整理着装,还有不少人依靠在田边土坎上休息,大约有70多人。还有一个人站在那里,像是指挥官,拿着望远镜正向我们这边观察。</h3><h3> 发现敌情!</h3><h3> 连长石义田急令尖兵班迅速抢占前面的无名高地,其余人员沿公路一线迅速卧倒准备战斗。当时我心里非常清楚,根据敌人的数量和双方距离,单靠我连的火力歼敌是远远不行的,必须组织炮兵用炮火打击才能奏效。</h3><h3> 营指就跟在我连后面,为了节省时间,我以最快速度跑到营指报告敌情并请求营组织炮火支援。营里迅速调三炮连上来,由我给他们明确目标,组织火力。</h3><h3> 很快,三炮连潘连长带部队上来。他们军事素养不错,非常注意隐蔽行动,没有沿公路出击,而是从公路右侧土坎的反斜面运动过来。</h3><h3> 到达位置后,我当即向潘连长交代,不要管公路上那些越南百姓和民兵,集中火力炮轰越军正规部队。潘连长明确目标后迅速下达占领射击阵地的口令。82无坐力炮排在土坎上选择了有利地形架炮瞄准。2个82迫击炮排迅速在山洼地展开。</h3><h3> 这时我看到路上的越南百姓和民兵,好像发现了我们,正在疑惑和判断。有的翘首向我们这边张望,有的开始跑步前进,只见后面的越军部队有个人在那儿挥手指挥着,越军部队里有的人开始挎背囊,端上枪了。</h3><h3><br /></h3> <h3>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尖兵二排那里突然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声。有一个小战士也许是太兴奋了,在连队还没下达射击命令的情况下,没忍住,提前开火了。公路上的那些越南百姓和民兵顿时像炸了锅似的全部散开,但其中有7、8个持枪的民兵(基本都是服役多年的老兵)却迅速向我们前方的那座无名高地冲来,显然是想抢占有利地形阻击我们。后面的越军部队瞬间就地散开。寻找有利地形准备作战。可见常年打仗的越军部队战术基础还是很高的。</h3><h3> 这时候要等把炮全部架好再攻击显然是来不及了,潘连长果断指挥,让82无坐力炮立即射击,82迫击炮则采用简易方式射击。</h3><h3> 我看到一名战士,向前一步,弓步站立,举起炮身往地下一杵,两手向前一推形成一个角度,口中复述着潘连长下达的口令,装填发射!</h3><h3> 第一发炮弹正好落到了敌军的人群当中,打得很准。许多敌人开始向山谷里面后退。见状,我大喊:打得好!老潘就这样打,炮火还可以适当向后面山谷延伸点。说完就迅速跑回到连队。</h3><h3> 这时候,大家见敌要跑,都开始瞄准目标射击。连长当即命令三排在左占领阵地居高临下继续射击,二排则迅速抢占右侧的无名高地,防止敌人占领制高点攻击我们。此时,这个无名高地可是十分的重要,正好卡住敌人通向克菲的道路。</h3><h3> 当即我和连长带着连指、炮排随二排跳下公路,顺坡滑到山下,直向前面的无名高地冲去。那天我感觉全连像上开足了马力的战车,卯足了劲冲上山去,真有那么一股猛虎扑羊群的劲头。</h3><h3> 当我们冲上无名高地后,我们发现好悬啊!有一部分越军也快要冲上来了,幸亏我们先到一步!果断开火!击溃了妄图抢占无名高地的小股敌人。并马上向营指报告,请求下达攻击命令。</h3><h3> 事后回想,当时的场面还真的挺像电影《南征北战》里的镜头:一座山头的两边同时有着两支军队冲向山顶争夺制高点!</h3><h3> &nbsp;</h3><h3> 这一次与敌相遇是我们参战以来见到敌人兵力最多的一次,而且还是越军正规部队,因此大家都很激动和兴奋,准备大干一场,争取更大荣誉。</h3><h3> 就在我们焦急等待营指组织战斗发出冲击命令时,忽然看见在敌人后方升起一发红色信号弹,并且有人拿着红旗在那儿向我们挥舞。当时我们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发现我们的炮连不再射击了。我和连长犯起了嘀咕,怎么回事?营里为什么迟迟不给我们下达攻击的命令?</h3><h3><br /></h3><h3>  17时30分左右,连队步谈机员报告,营命我连停止攻击并解除战斗准备。</h3><h3> 一头雾水的我起身回头一看,发现营指领导们已经带着部队,像没有敌情一样,沿着公路毫无戒备地向我们这边走来,还听见加强到我营的崔副团长和刘营长骂骂咧咧的说话声。</h3><h3> 看到这个情况我有点生气了,站在高地上向他们喊话,问他们是什么情况。敌人就在眼前,而且很明显将是一场恶仗,你们怎么就像没事儿人似的走过来了呢?</h3><h3> 营教导员不慌不忙走过来告诉我们,刚才是我们连发生误会了,打的是友军!还说现在师、团正在查,是谁报告的情况。</h3><h3> 什么?误会了??打得是友军??!!</h3><h3> 教导员这样一说我顿时蒙了!!</h3><h3> 因为当时是我跑到营里报告,而且是我指示的目标,我让开的炮。可那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看到了越军啊,怎么一下了成了友军呢?!</h3><h3> 连长也想不通,辩解了几句。教导员见状对我们说:没关系,团里叫我们上前面去,见到友军,你和我一齐给他们道个歉就行了。</h3><h3> </h3><h3> 让团营领导这样一说,我嘴上不服,但我心里也打起鼓~别真的是搞错了吧??可我刚才在望远镜里看得真真切切是越军啊!!</h3><h3> 不管怎么着,还是到现场去看个究竟吧。</h3><h3> 这样,我和连长带着部队从刚刚拼着命争夺到手的无名高地下山,向我们炮击的那片开阔地奔去。</h3><h3> 由于验证心切,我就走在了全连的最前面。沿途一路上看见的都是越军慌乱中甩下的包袱行李和他们特有的军用背囊,我心里一下子就有底了。</h3><h3> 到达山谷出口刚才越军大部队休息的那片开阔地时,满眼见到的都是敌人仓惶中丢弃的装备物资,散落一地,山坡的树丛下还有两具越南人的尸体,地面到处都是血迹,小溪边还有遗弃的急救包的外包装。我顺手捡起一个越军背囊,打开一看,里面有两颗如同乒乓球大小的手雷,还有两本相册,都是越南人的家庭私人照片,里面还有一些妇女用品,说明这个背囊应该是一个越南女兵的,那上面还有两个用钢笔写的字母A.K,可能是背囊主人名字的缩写。这些足以证明刚才我们打击的是越军部队。</h3><h3> 这时候崔副团长,营长,教导员带着部队也过来了。我指着现场这些东西给他们看,以证实我们的报告是没有错的,并没有误伤友军。为防止今后追究我们的责任,我一直背着这个背囊,直到班师回国才作为战利品上缴。那些相册的照片也是回国后才把它烧掉了。现在想来有点遗憾,如果不烧掉留做纪念也挺有意义。</h3><h3> 看到这一切,崔副团长和营领导也生气了,在电台向团里报告,质问最开始是谁说的我们误打了友军?</h3><h3> 后来,我们才弄明白了,原来越军绝对够狡猾。他们见过我军友邻部队在攻打高平外围时,为了不发生误伤,每占领一个山头就发射一发红色信号弹,插一面红旗,报告上级及友邻,以示我们已经占领了这个阵地。这次,越军在关键时刻就学着使用了这个方法,给我们制造了误判,为他们逃跑争取了时间,玩了一出金蝉脱壳。TNND,还真让他们蒙了。原本一场对我们十分有利的歼灭战机会,就这么丢失了。</h3><h3> 下一步应该怎么办?</h3><h3> 看到现场敌人乱糟糟扔了一片物资的场面,说明刚才我们的打击已经取得了初步战果,按常理,我们应该继续追击,扩大战果。从地图上看,敌人逃跑进入的山谷,也正是通往魁况的方向。崔副团长和营长当即下令顺山谷沿敌人逃跑的方向追击。</h3><h3> 但后面发生的情况证明,跟狡猾的越军作战是不能按常理出牌的!</h3> <h3>  此时已是18时30分。天色有点发暗了。可是眼看到嘴的鸭子飞了,全连上下都心有不甘。个个求战心切,想把刚才失去的战机夺回来,时间刻不容缓。</h3><h3> 就在这时,尖兵四班发现有一个端着枪的越南兵躲在石头后面,见我们尖兵过来,立即向我方做出一个投掷手榴弹的动作,貌似恐吓我们,阻止我们前进,但我们并没停下脚步,这名越军扭头便往山谷里逃窜,连长一看带着四班立即追赶。二排长孟东安带五班、六班紧跟其后,顺着狭窄的山谷就往里追。紧接是炮排、三排也随后跑步前进。</h3><h3><br /></h3><h3> 战后,经多次分析研讨,我们发现越军打仗的确是狡诈。他们在遭到我们最初打击后,并不甘心,也没慌乱。而是利用他们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对地形的熟悉,立即就地组织反击,很快布置一个口袋阵,并派出一名士兵做诱饵,故意引诱我们上钩。企图围歼我们。而此时我们并不知晓,越军已在不远的前方山谷准备好了伏击圈等着求胜心切的我们到来。</h3><h3> <br /></h3><h3> 我当时跟在二排的后面,印象是跟着六班。一路追击中,我一直注意观察着周围的敌情地形,越看越让我心里有点发毛。</h3><h3> 因为从那里的地形来看,两边都是陡峭的高山,中间形成了一道山谷。山谷宽的地方最多50多米,尽是干涸的稻田。窄的地方不到10米,只有一条小路和一条小溪。小溪顺着山沟流淌。山谷里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让人感到阴森森的。</h3><h3> 18时50分,部队追击了大约一公里左右时,忽然前方枪声大作,尖兵和敌人遭遇了。</h3><h3>&nbsp;</h3><h3> 当时,尖兵四班发现前方有几个越军,簇拥着一个官员模样的人,急匆匆地顺山谷逃窜。</h3><h3> 班长王郧久(77年入伍,湖北郧县)指挥全班追赶。新战士张东周(79年入伍,安徽合肥),孙健(79年入伍,河南信阳)为尖兵组跑在最前面。张东周跑在第一个,边跑还边用战前学的越语大喊"诺松空耶"即缴枪不杀。</h3><h3> 这时只见两侧山坡的敌人如惊弓之鸟似地往两边山上逃窜,有的衣服都被树枝挂掉了,背囊行装丢了一路。当追击到距右前方一个独立石屋还有30米左右时,突然,前面和山谷的两侧响起了枪声,隐隐约约看见十几个敌人在正面的大石头后面和山的两侧边运动边向尖兵射击。越军用两挺机枪交叉火力封锁了前进道路,张东周不幸中弹一下子倒落在右侧有3米落差的水塘里,孙健脸部下颚被子弹贯穿翻倒在大树下,尖兵们瞬间散开隐蔽。</h3><h3> 顿时,山谷里响起了如同炒豆似的枪声。此时在尖兵后面的连本部也同样遭到山谷两侧敌人的火力袭击,子弹交叉着像下冰雹般地打在我们身边钻入泥土。</h3><h3> 看到这个情况我急喊"隐蔽!隐蔽!",并一下子跳进了唯一可以隐蔽的小溪沟里,这里溪水不是太深,沟坎有70公分左右高。大家也顾不得许多了,卧倒在小溪里,任由溪水从我们身上流淌。</h3><h3><br /></h3><h3> 敌人为了阻止我们的追击,在山谷的两侧和正面组成了一个伏击圈,刚好把我们八连装进了他们的口袋里。现在我们连应该说是三面受敌,全连被压在了这个十分狭窄的山谷里了,地形对我们十分不利,部队无法前进也无法展开。</h3><h3> 敌人往下扔手榴弹的爆炸声、机枪的扫射声、树叶被打掉落下来的扑簌簌声以及竹子噼里啪啦倒下来的折断声,回荡着整个山谷,顿时,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h3><h3>&nbsp;</h3><h3> 当时连长石义田带领着尖兵跑在最前面,战斗一打响,就被敌火力压制在不到20米宽的狭谷内,敌人从山上扔下的手榴弹在他们身边不断炸响,石义田和四班战士李建能,五班战士谭玉平先后被弹片炸伤,可见他们与敌人距离是相当近的。</h3><h3> 五班紧随四班之后,被山上两侧敌人的交叉火力压制的不能动弹。班长刘勇(76年入伍,河南郑州)急命机枪手王铁良(77年入伍,湖北郧县)在路边斜坡架枪射击,但又苦于灌木茂密,无法观察敌人目标,只得向右侧响枪的方向进行地毯式盲打。</h3><h3>&nbsp;</h3><h3> 这时右前方有一个越军重机枪火力点打得非常猛烈,对部队威胁极大。连长叫通信员陈胜满(77年入伍,湖北郧县)火速通知炮排长组织火力前来将其摧毁。</h3><h3> 炮排长戚永清(71年入伍,河南信阳)接到命令后,即命离他不远的火箭一班长张修礼(77年入伍,河南虞城)用火箭筒消灭这个火力点。张修礼立即观察,发现受地形限制加上齐胸高的灌木丛遮挡,卧姿和跪姿射击都无法进行发射。但如果采取立姿射击,则大半个身子都要暴露给敌人,就会有生命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修礼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肩扛40火箭筒站起身来,立姿无依托向敌火力点果断射击并首发命中。轰的一声爆炸当即引爆了敌人火力点里的弹药,巨大的气浪把敌重机枪抛了出来。紧接着,他又转向另一个火力点,又是一发命中,敌人的火力瞬间减弱了不少。</h3><h3><br /></h3> <h3>  说到40火箭筒射击,我连的射击技术水平,在全团是数一数二的。1978年全团火箭筒射击比武,我们连曾获得火箭筒三个练习总评成绩第一名。今天在战场关键时刻真正体现了平时军事技术过硬,战时就能多打胜仗的道理。</h3><h3> 就在这时两侧山上的敌人竟然胆大狂妄地纷纷从山上冲下来,妄图抢占正面独立石屋前面的壕沟,在那个地方组织火力更有效地杀伤我们,从而最终吃掉我们。形势更加严峻。</h3><h3> 可敌人哪知道我们是猛虎团的勇士,绝不是好惹的啊!</h3><h3> 戚排长发现敌人的动作后,马上命令炮班长张传岭(77年入伍,河南虞城),副班长陈新健(78年入伍,湖北巴东)带60迫击炮上来对敌实施炮火压制。为了准确打击,陈新建带着两名战士,猫腰顺沟跑步向前,在水沟的一侧,用60迫击炮简易射击,首发命中目标。要知道当时60炮班是战前刚刚扩编组建的,人员都是战前才抽调和培训的,他们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了各种条件下的射击技术,并在战场上准确歼敌,实属不易。</h3><h3>&nbsp;</h3><h3>&nbsp; 遭受我连顽强反击的敌人不甘心就此罢手,一心想彻底解决我们,继续疯狂的射击。各种武器射来的子弹密集地从我们头上嗖嗖飞过,像下雨似的落在我周围的地上和水里,溅起的尘土和水花不断地扑打在我身上,灼热的弹头打在水里发出滋滋的入水声,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枪林弹雨,战火纷飞。枪声如同就在我头顶上炸响,越军的火力压得我们毫无还手之力,那一刻感觉就算我们浑身有十八般武艺也无法施展。说句实话,当时我真的在心里想到~今天看来是出不去了,没准就交代在这了!</h3><h3> 目前也只有背水一战求得生存了。</h3><h3><br /></h3><h3> 我记得六班长李东国(76年入伍,湖北孝感)和我在一起交替用冲锋枪向山上扫射。由于山上全是灌木丛,看不清敌人的具体方位具体目标,只能通过枪声,子弹射来的角度和武器发射的火光或烟雾,凭感觉判断敌人所在的大致方向和位置反击。</h3><h3> 这时我心里考虑总这样被动挨打不是个办法,必须改变这个局面。</h3><h3><br /></h3><h3> 于是,我压低身体顺着河坎跑到三排,让他们赶快对我们左侧山上的敌人实施火力压制,三排当时的位置是在山谷的右侧,这边山比较陡峭,不利于敌人立足,所以情况稍好一点。而左侧山坡相较平缓,易于敌人攀爬并占领有利位置,敌人的火力主要来自那里。</h3><h3> 正在危难之际三炮连潘连长带着82无坐力炮排冲上来了。嗨呀,我如同见了救星,喜出望外。急忙请他赶快组织火力,重点压制和消灭左侧山上的敌火力点。当时天色渐暗,加上树丛茂密,他也一时发现不了目标,无法组织射击,焦急中不停问我往哪儿打。我就告诉他注意前方的方位,只要看见有枪响的火光,就往那儿打。</h3><h3> 听我这样一说,三炮连的一名班长勇猛无比,扛起一门82无,爬上沟坎,毫无惧色地采用跪姿,在瞄准镜里搜寻着有枪响和火光的地方,发现一处就给他来一炮,几炮下来,敌人的火力很快就弱了下来。</h3><h3> 此时,夜幕降临,天色渐渐黑暗。在我们的顽强反击和火力打击下,越军也遭受了重创,再不敢轻易向我们开火了。</h3><h3> 这时,我们和敌人处于一个相对僵持的胶着状态。</h3><h3> 战场静了下来。此时我们都能听见两边山坡树林里敌人跑动的脚步声和武器磕碰树木、树枝折断发出的咔嚓声。敌人算是领教了我们这支部队强悍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意志力,他们意识到了我们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已经从最初设口袋阵想吃掉我们到现在开始趁着夜暗溃逃了。</h3><h3><br /></h3><h3>&nbsp;&nbsp;&nbsp;&nbsp; &nbsp;晚上20时30左右,电台接到营通知我连,按原路撤离阵地。 &nbsp;</h3><h3> 这场先是遭遇战,后是反伏击的战斗,就这样在你死我活的激烈残酷的对战中结束了。</h3><h3> 此战我连牺牲1人,伤6人。当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完整统计越军的伤亡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我们的顽强反击和有效组织,已经给予了越军以重创。</h3><h3> </h3><h3> 我们无愧先辈高扬的战旗和连队的荣誉!!</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口述历史:闲云野鹤 </h3><h3>美篇改编:好山好茶</h3><h3><br /></h3><h3><br /></h3><h3>&nbsp;</h3><h3>&nbsp;</h3><h3>&nbsp;</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