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是音乐大师

鱼钻沙

<h3>音乐老师宁家沛走了,高寿八十五岁。 </h3> <h3>1979年的秋天我考上了阳城一中的高中,那时候,刚好赶上了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时代,我们有机会选择努力学习去出人头地,那些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学习思想灌输在我们每个学生脑袋中,每个人都想通过刻苦学习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学校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我也一样,一心只想学好数理化,有一个好的未来。</h3> <h3>上了高中才知道,和初中的课程表不一样了许多。大家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下劲考大学。或者学理科或者学文科。音乐、体育、劳动、美术这类的初中副课统统去掉只剩下了音乐课,并且每周只有一节。记得上第一堂音乐课的时候,进来一位穿着一件那个时代很流行的洗了很多次的黄色的解放军衣服的老师,脸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饱经沧桑,平易随和,简单朴素的人,他自我介绍并在黑板上写上他的名字:宁家沛,我才暮然一惊,这个名字太熟悉了,阳城县城那时候不像现在这么大,人也没有现在这么多,这个名字是很多次听说过的,久闻其名,原来他还是阳城一中的老师,时间过了太久,当时的印象记不是很清楚了,那时候的学生都是一门心思的想着学好数理化一类主课的,对于音乐课这样的副课基本都不怎么上心,但是第一节音乐课我印象深刻,主要原因是因为"宁家沛"这个名字是很多街坊邻里都曾经提起过的,他是阳城非常有名的人,但是我确实没有想到他原来是阳城一中的音乐教师。我的许多音乐乐理基本知识都是在高中的时候从宁老师那里学来的。</h3> <h3>虽然我没有音乐方面的天赋,但是宁老师在高中阶段教给我们的音乐知识让我感觉到了音乐之美。陶冶了我的性格情操,让我终身受益。</h3> <h3>宁老师最先教唱的《义勇军进行曲》让我们知道了国歌的来历,知道了田汉、聂耳、冼星海等人民艺术家。</h3><h3><br /></h3><h3>电影《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歌曲内容深切地表达了浓浓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怀,教唱歌曲的时候,老师要先唱的,他的声音虽然不是那么完美,但他唱的是那么的陶醉,那么的自豪,完全沉浸在歌曲的旋律之中,宁老师唱这首歌的时候的真情流露却是从心底发出的,我们能感觉得到他对伟大祖国、对美丽家乡无限热爱之情是那样的深厚。</h3><h3><br /></h3><h3>宁老师上课时并不是仅仅教我们识谱、发音,唱歌,他还把每首歌曲以外的故事讲解的详详细细。教我们养成良好的性格品德,教我们热爱生活。</h3><h3><br /></h3><h3>记得教我们唱《红日》的主题曲《谁不说俺家乡好》那首歌曲时,"得儿哟依儿哟"这句卷舌音,老师教我们学"赶大车"赶骡子的声音,同学们练这个卷舌音练了很久,现在回想起来很是有趣。《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泉水叮咚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都是他教会我们的,在那紧张而繁忙高中时代,宁老师的音乐课程带给了我们很多轻松愉快而美好的感觉。</h3><h3><br /></h3><h3>记得第二个学期学校为了纪念五四青年节,举行了一场歌咏比赛,我们班的合唱歌曲是《五月的鲜花》。时至今日,我的脑海中还时常浮现出爱国抗日救亡运动中那些热血青年的场景,浮现出那个时期歌曲带给我们的青春激情。</h3> <h3>最让所有阳城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一年的正月十五闹元宵群众街头文艺表演,宁老师扮演了一个济公活佛的角色,正月十五的时节,天气还是很非常的寒冷,电影里的济公是一个光胳膊露腿的老和尚,宁老师穿了一件破破烂烂百衲衫,许多街道两旁看红火的人也都是裹着厚厚的棉衣围巾手套,宁老师为了更好的刻画济公和尚的疯癫嬉笑的玩笑人生,硬是在那个寒冷的天气里薄衣上身,漏出大半个光胳膊和光腿,不仅如此还一边扇着扇子表演,把那个愤世嫉俗,惩恶扬善的传奇和尚表现得入木三分,唯妙唯俏,淋漓尽致,表现了一个艺术家奉献敬业,牺牲自己服务社会的崇高艺术修养。在那个寒冷的元宵佳节,宁老师的精湛艺术表演带给了全县人民丝丝的温暖和快乐。</h3><h3><br /></h3><h3>宁老师教书育人,对自己的子女也是严格要求,他把自己的艺术品格和奉献精神也传给了他的孩子们,特别是他的三儿子学刚也和他一样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不仅在学校里成绩突出而且热心服务社会文化生活。积极推动社会文化活动的开展,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组织学校、企业、社区社会开展广场舞健身活动,为晋城的全民健身活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h3> <h3>宁老师为阳城县的群众文化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培养了许许多多文艺工作者,他的头上有无数的荣誉和光环,他生前曾经担任山西省、晋城市音乐舞蹈协会的很多职务,他还担任过阳城县音乐舞蹈协会的主席,他教书育人,桃李芬芳满天下,他德艺双馨,品格高尚,艺术修养别具一格。他还是阳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阳城道情》的传承人,最让人们熟悉的是他编撰的许多《阳城道情》小曲在乡下和城里广为流传,那些地方气息浓郁的说唱旋律和朗朗上口的唱词曾经传遍了阳城的大街小巷,现在回想起来还犹在耳畔。现在阳城县剧团和阳城县许许多多的民间艺术团体中说唱道情的表演者都是他的学生和徒弟,是宁老师的辛勤付出让阳城县的地方本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传承。</h3> <h3>宁老师他老人家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美好回忆和精神财富。写这篇小文章纪念这位曾经给许多阳城人带来美好音乐享受的音乐老人。我的恩师,他是阳城当之无愧的音乐大师,他带给许多许多人美好的音乐梦想,他带给我们美好的音乐享受,带给了我们爱和快乐,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