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沈阳西塔附近,有一座沙俄墓地小教堂旧址,因它坐落在楼群之中,而鲜为人知。致使许多慕名而来的寻访者,也都在其附近却打听不到该建筑旧址的具体位置。</h3><h3><br /></h3><h3>俄罗斯墓地小礼拜堂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图们路72号。现在是以教堂为界,西侧是沈阳市民政局殡葬服务中心所在地。东侧是中共和平区委党校用地。东西两个院落加起来正好是原沙俄墓地遗址。</h3><h3>1900年沙皇俄国为埋葬在"庚子事变" 中的阵亡将士,而在此地修建了一块墓地。</h3><h3>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沙皇俄国败于日本。1908年沙皇尼姑拉二世下令为阵亡军人建造纪念物;1909年由特别委员会开始具体实施,主要在当时的南满洲各地建造一些纪念碑和教堂。</h3><h3>正是在此背景下,该教堂于1911年9月8日在沙俄墓地开始施工建造,1912年建成。1914年曾经在此举行过纪念仪式。教堂的建造经费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其中主要捐助人是在哈尔滨经商的俄国人И.Ф.Чистяков。</h3><h3><br /></h3> <h3>教堂坐东朝西位于墓地中央,高约10米,占地面积约15平方米,主体建筑呈八角形,正门西开,东面</h3><h3>凸出圆形部分,上有透空"十字"装饰;整个建筑物为青石砌筑,饰以象征古代武士盔甲的鳞片 状瓦,上覆造型别致的盔式屋顶。这是中世纪武士服装在建筑艺术中得到的具体展现,也是该教堂不同于其它斯拉夫式教堂的独到之处,建筑采用了新俄罗斯风格,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所以才使该建筑形式独特而珍贵,不愧为俄罗斯海外文化遗产之精品。</h3><h3>如图:沈阳"俄罗斯墓地小礼拜堂旧址"。</h3> <h3>教堂顶部的十字架也很特别,不是一般传统的东正教十字架(两横一竖的),而是采用了代表军队的铁十字架。</h3><h3>沈阳"俄罗斯墓地小礼拜堂旧址"镶嵌在教堂内墙壁上的铜牌</h3> <h3>在教堂内部墙壁上饰有圆形金属牌,上写"主与我们同在";还饰有四块铜牌,表明该教堂是为纪念日俄战争期间,分别在九连城、辽阳会战、沙河会战和奉天会战中阵亡将士而建的。</h3> <h3>沈阳解放后,这里成为苏军烈士陵园。1995年7月,陵园迁移至北陵公园东侧的上岗子。现在的教堂建筑产权归沈阳市民政局所有,做为其下属殡葬服务中心仓库使用。如今在东院还可见到当年俄罗斯墓地青砖砌筑的围墙遗迹。<br /></h3><h3>沈阳"俄罗斯墓地小礼拜堂旧址"奉天俄罗斯墓地围墙遗迹</h3> <h3>2004年教堂旧址被沈阳市文物局定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2013年又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8月有可靠消息称,沈阳市政府因开发地产项目,要异地迁移复建该教堂建筑。</h3> <h3>文保志愿者张景振介绍,目前市府大路132号地块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启动,根据他拍摄的地块改造项目情况公示牌照片,该地块净地后,拟将水会旧址和俄罗斯墓地小礼拜教堂迁移至此。</h3><h3>"也就是说,这两处文物将要异地迁建,从原址消失后将在市府大路边上复建。"张景振说。</h3><h3>虽然《文物保护法》中规定,因特殊情况对文物保护单位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的可迁移异地保护,但沈阳建筑专家陈伯超教授认为,文物异地保护是需要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别的利益。同时,建筑本身与所在场所是相依为命的,没有建筑场所,建筑特征也就没有了。</h3><h3>记者了解到,目前两座老建筑迁建的申请正报省相关部门审批,经专家论证后将确定是否迁建。</h3><h3>但文保志愿者显然对异地迁建的效果并不乐观:"从以往沈阳市异地复建文物建筑的效果看,都不太理想,比如异地复建的满铁奉天图书馆,跟原建筑相差很远,不再是文物了,也让沈阳失去了曾经惟一的一座西班牙式建筑。"</h3> <h3>这些小高层住宅即将拆除。</h3><h3>Эти малоэтажные дома скоро будут сносить.</h3> <h3>这些高楼已建在教堂所在地块。</h3><h3>А эти высокие здания уже построены на участке с церковью.</h3>